歷史脈絡、人文風情與網路科技化的簇擁下,反全球化議題逐漸升溫;所謂「杭州的威尼斯小鎮」、「台灣的巴黎左岸住宅」等重複建築,究竟是成功營造異國想像,還是讓生活基底變得虛無的媒介呢?
Mohanad Shuraideh 是位擅長混合媒材的拼貼藝術家,將攝影作品與復古商業海報進行拼貼的重組,形成一幅幅有趣的圖像,散發濃厚的超現實韻味。
插畫家 Rong Pham 發起「粉絲藝術」的挑戰活動,以知名影視、動漫等角色為題進行二次創作;集日本浮世繪美學與江戶時期的文藝精神,發揮創意於圖紙彩墨間。
「回憶不夠完整,記憶總讓人感到失望。」藝術家 Jan Pypers 透過一張張怪誕、奇異的影像,揭示現代人不願提及的社會隱憂,如電影一般,在奇幻卻平靜如常的氛圍下,召喚你我走進暗黑的故事環節。
插畫家馬克.馬耶夫斯基而言,透過圖像作為敘事故事的管道,衍生為另一種聲音的傳達,能帶來新的訊息,激發讀者的想像力,並添增一種神祕氣息。
插畫家 Käthe Butcher 的新作《花園裡的擁抱》,描繪女人緊緊相擁,好似要將身體埋入對方體內的那種熱切依戀,以線條、漫畫風格闡述情絲,讓思緒漂流在繪畫的世界。
熱愛象形文字與語言式圖像創作的藝術家 Ilya Milstein ,其所繪製的人物有著奔放鮮明的性格表達,畫裡蘊含文字描摹的豐沛力量,靜看細節能一探不斷生成的敘事篇章。
2020 桃園國際插畫大展以「未來?未來!」為題,邀請來自 8 個國家共 37 位創作者共同參與;本次展覽以四大主題串起敘事軸線,共同演繹時代關懷。
插畫家 Evan M. Cohen 天人合一的美學觀,使其作品擁有平撫潛意識傷口的力量,一探畫中的神祕宗教儀式,似乎能感知他試圖歸返與大地共生共榮的自然狀態。
攝影師 Dana Yurcisin 擅長擷取電影、圖文小說作為靈感來源,並透過後製軟體進行縝密的編輯與調整,從而建立起微妙且略顯詭譎的影像風格。
Mateusz Urbanowicz 擔當新海誠長篇動畫《你的名字》(君の名は)的背景繪圖師,且 2019 年鉅作《天氣之子》(天気の子)的日本版電影海報也是由他完成,其水彩畫儼如穿梭日本動畫場景。
攝影師布迪曼這麼說:「人們傾向於相信他們想相信的東西,如果我們相信幻想是現實,那麼它就會變成現實。」而你是否能從他的作品裡,感受到現實?
街頭攝影師安蒂莫斯・達格卡斯鏡頭下的完美錯位瞬間,好似在提醒人們,只要睜開眼睛去看,生活就是如此充滿驚喜。
藝術家 Jazz Keillor 將人類攢積物品,畫作一幅幅插畫,象徵一種紀念與回憶的情感積累。
透過繪畫,Tippmann 鮮明地把一座城銘鐫於心,亦傳遞著作為旅人的心緒、感懷與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