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一束花、體貼護送和精心安排的晚餐約會,我時常在想,在父母親的身上,保有多少當年老派風格的習慣和舉止。年輕時對於「傳統」不以為意,喜歡跟上潮流認為快時尚的步調才是必然,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意識世道的愛情,似乎變得有些不同,速食生態好像在不知不覺中,搞丟了生活的真諦。
當現代人太久了,更難以敞開內心,與朋友閒聊、逛街、聚會,總隔著冷冷的 3C 產品作為媒介,少了溫度的相處,說穿了也是一群人待在同個空間裡各自寂寞。怎麼過才能找回日常帶來的尋常感動,而非一昧的快速翻轉度日?老派的風格又該如何定義?
別再透過手機關心我,那不真實
深夜了卻遲遲不肯入睡,抱著手機一次次的刷新介面,打開 IG 不想錯過任一則最新資訊,養成如此的習慣,換來的只是眼睛發酸。關上燈仔細回想,透過幾張圖文、影像,就能真正了解對方的近況嗎?內心的喜怒哀樂是無法完全流露於字裡行間,落實真切的關心,最好的方式便是面對面的傾談。
吃飯這回事,絕不能交差了事
生活忙碌免不了一邊工作一邊完食,科技發達造就網路訂餐等外送服務,盲目選單、看著手機配電視,一個人吃飯就罷,有時兩人共享卻一句話也沒說,讓吃飯成了沒什麼大不了的事。
用餐不就應該慎重其事嗎?討論想吃的餐點,擔心等待太久還要事先預訂,我們一起出門、或是相約在餐廳門口,坐下來好好吃一頓飯,以話語和眼神交流情緒,每處細節都充滿情感。
愛是一段用時間熬成的故事,讓我們談情並說愛
曾經有位長輩說過:「當年我們的生活很慢,慢到你這一生只能夠愛一個人。」一段細水長流的愛情,需要「老派經營」的談情說愛,時間和故事是很重要的關鍵,要花時間與對方真正交談,因為愛情的總和,是經由「談情」來認識彼此,伴隨「說愛」的過程才能維持關係。李維菁筆下的《老派約會之必要》是這麼寫的:
我們要散步,我們要走很長很長的路。約莫半個台北那樣長,約莫九十三個紅綠燈那樣久的手牽手。只有在散步的時候我們真正的談話,老派的談話。
不管是愛情、生活,回頭望在網路還不那麼方便的時代,有多少人廝守家用電話,只為那一通先響了半聲就切斷的默契來電;有多少人擔心找不著赴約地點,就此與對方擦肩而過,少了智慧型手機、APP 等通訊媒體,才會明白,原來等待一封回信是多浪漫的事,低頭望向信箱的深處,成了每天回家最期待的例行公事。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