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阿姆斯特丹機場林立的招牌,就大大寫著手錶、巧克力、菸草,一目瞭然對於趕時間的旅客很有幫助,進入叫包包的店就能挑選各品牌,不用花時間走過一間間名店。
越來越多人創立自有品牌,琳瑯滿目的商標就像百萬種生物一樣難以辨識,找一個信任的品牌容易,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品牌卻不易。
設計有很多種方法可以闡述理念,也有行銷手段可以把自己包裝得華麗,當流於工具的使用,便難有足夠力度呈現出自我的套路;在校吸收最新的設計趨勢方法,要抽離所有的資訊去思考觀點時,很難跨出所有技術、理論、趨勢、創意的窠臼;我在工作七、八年後,面臨「形而上」溝通迫切的需要,需要提升這類的覺察,才能與國際品牌的設計師對話(還僅止於對話,談不上真正的合作)。
舉例來說,iPhone 3GS 成功條件有許多,就設計上來看,Apple 想賣的是來自外星球的產品?還是像鵝卵石的手機?從我們討論它工程圖上繪製出不可思議的曲度,到靈魂人物逝世、出了書,透露出開發故事的背後才知道,原來一點也無關仿生意象衍伸出的美感。回溯這已是 10 年前就被樹立的設計理念,現在,我們怎麼樣跟上 10 年後的意識、找到能觸動社會共鳴的核心?如果達到美好生活的理想是設計師的職責[註],一旦被用戶察覺有搶錢行銷的動機,還能提出什麼服務、或精神去延續設計的永續價值。
品牌帶動設計產業、設計可以塑造品牌,但設計「並不」等同於品牌,因為有啟發性的設計容易被複製,同時卓越的產品也不足以使消費者忠誠。品牌之於設計,就像姓名之於個性,當人們憶起某個人,會以他的智慧、行為、整體來讚揚,而非侷限於個性本身而已。
[註] 反思:設計師是災難的幫兇嗎?
- 2015 年統計全球每年製造出來的廢棄電子產品已達到 4,300 萬噸,預計 2018 年底就會超過 5,000 萬噸。
- 全球第 2 大的污染源是成衣業的「快時尚」,衣服已經淪為拋棄式用品,堆成無法分解、無法負擔的垃圾黑洞。《時尚設計、舒適布料背後的醜陋真相》
- 英國劍橋大學地球科學系主任 James A. Jackson 提到:「除了山體滑坡之外,在地震中殺死人的是建築,而不是地震本身。」
延伸閱讀 《他是誰》:一旦著手設計,勢必要能富饒生活品質 ,才不會佔據太多自然環境。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