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與各位分享的是《百代之過客》在書籍設計上的理念,期待欣賞畫作與內容之餘,能夠藉由認識這本書從雛形到量產的過程,進而更加珍惜與玩味這本令敝人江郎才盡的畫冊。
時間之書
「百代之過客」一辭出自於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中「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説的即是成形億年的宇宙空間,物化來說,我們停留的時間彷彿僅是沙漏裡落下的一粒沙;但所謂:「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這本書想傳達的是:即使生命短到足以令人可嘆可惜,但卻有豐富且美麗的神話、歷史、文學與風俗悄悄埋藏在歲歲年年的二十四個節氣裡,交織出我們看似自然卻蘊含厚實文化的生活,因此敝人喜歡將《百代之過客》看作為一本「時間之書」。
時間的痕跡
「畫中有畫」的形式,各種節氣代表生物便因諸多的故事畫面拼湊成形。畫中的生物源自於各個節氣中所提及的神話、自然現象、文學或經典等典故而選定,例如立春逞兇的年獸、夏至震鳴不已的知了、秋分有月兔搗藥,或是大寒時節的烏魚季等等;一個節氣短短十五天,卻擁有藉由時間的推移而累積的豐厚文化,因此「畫中有畫」的形式應運而生,各種生物便因諸多的故事畫面拼湊成形了!
《百代之過客》是一本以時序為架構的書籍,古人依據花信端倪著花開花落、依靠雁字何時攜著思念歸來、南風何時吹撒梧桐等「感官」的模式過生活,這是敝人覺得很值得被保存的一塊瑰寶;反觀現在的我們,依靠的是量化後的阿拉伯數字時間而計算生活;敝人想傳達的是:白色的紙張,必然隨著風吹日曬與塵埃而泛黃、長書蠹或黴斑,卻呼應前述所思:《百代之過客》也僅是這個時代的「過客」,它會像人一樣,長出白髮與皺紋,或許型態無法歷久彌新,卻是時間在它身上留下的證據。或許它在往後的二三十年,在某天被讀者們重新拾起,親切地彷彿老友,不僅一同有了歲月足跡,也或許會像個老人般,在更久之後繼續對著孩子們訴說故事。或許是唯心論者使然,敝人希望為這本書注入「時間」因素,讓它擁有宛如生命般的現象。
故事太多,而紙張篇幅太小
「閱讀模式」的問題最是叫人頭痛,真非一個愁字了得⋯⋯因為即使圖畫再美、文字再精彩,倘若沒有將「圖」與「文」之間的呈現方式妥當安排,便會大幅降低閱讀流暢度,進而造就一本越看越累的書,不僅熄了看畫興致,也滅了藉由文字傳達文化美好的初衷;因此在閱讀模式的設計過程百轉千回,有放大局部說明的、有在畫上作編號再找註解的、或乾脆只題關鍵字讓讀者自己摸索的⋯⋯等等諸多形式,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不是破壞圖像畫面完整性,便是閱讀流暢大打折扣。直到一位朋友提出「描圖紙」這種平凡的紙材,當下已不是當頭棒喝,而是焦雷轟頂方能形容的那種茅塞頓開了(但是成本也沖天般地提升,此乃別話,暫且不表)。
「描圖紙」雖然理想,卻也是夢魘的種子。其特質近則清晰、遠觀則模糊,頗有霧裡看花、虛無飄渺的水墨畫面感,藉由將文字印刷於描圖紙上,仗著其半透明的特性,圖與文不僅大幅拉近距離,在視覺上也有輕重(文字較重,圖像較輕),達成即便圖與文重疊,也能輕易閱讀文字與同時觀賞隔頁插畫的閱讀體驗!
理想的代價
但要達成如此流暢的閱讀體驗並非易事⋯⋯充當其衝的便是裝幀問題。一般書籍由於內頁材質一致,因此可以藉由設定,使印刷後僅須進行裝訂步驟;然而《百代之過客》一書是由白紙與描圖紙交錯而成,因此必須曠日費時地倚賴人工以揀紙方式照順序排定成冊,於是下一個問題便出現了:裝幀強度。
裝幀不同材質的紙張,加上書籍能夠平攤閱讀的堅持,讓實現的可行性難上加難。尋覓許久,PUR膠裝的裝幀方式蹦了出來,但雖然得以完全應對上述難題,但此裝訂方式仍須仰賴人工,最後再以手工方式貼上封面紙版。
因此背負著理想的代價,《百代之過客》可以說除了印刷,於後段裝幀幾乎以人工執行,更為這本書添增了幾分人性的手感溫潤。
新舊相輔,疏密互映
最後回歸視覺面,《百代之過客》的封面以黑卡紙燙印霧銀色油墨,使其宛如浩瀚星辰宇宙,呼應「百代之過客」的時空感;厚重的封面也宛如一道序幕,引領讀者進入一串串動人的節氣故事中。
而穿插內容頁的符號圖像,則依據各節氣的自然現象與物質文化等符碼勾勒而成,不僅為此書帶來現代的視覺感受,也因為有了簡約符號與繁複圖畫既對比又相輔相成的關係,使得節氣的大概念更能夠以圖像的方式刻畫在讀者心中。
最後的最後,經過詳細的拙劣介紹,還希望能夠傳達三分苦思給大家:希望已經贊助的朋友們能夠期待與更加玩味書籍設計的巧思,也希望還在猶豫的朋友可以體諒為了呈現最好而不肯妥協的代價,讓我們一起努力,把這份越來越不受重視的美好保存下來!
冠儒 筆 立夏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