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06.2020

編舞家的尋根進行式 ──《工尺鼓詩》

Editor's Note
《工尺鼓詩》是從阿公的亂彈戲手抄本開始,從過去到現在、傳統與當代相互反觀;是自我生命與對自身身體的一連串詢問與挖掘的過程,並從自己向外擴成一整個世代。

臺灣編舞家林宜瑾結合北管、古箏、鋼琴及影像等元素,以講座式展演的形式呈現作品《工尺鼓詩》(Siāng-Tshe-Kong),帶領觀眾踏上從記憶潛入歷史的旅程,探索人與生長土地的連結、傳統與當代的對話,以及自我生命對身體的挖掘。

林宜瑾現為《壞鞋子舞蹈劇場》藝術總監,其作品以探索自身文化為出發點,透過對在地文化、語言、飲食、環境、社會歷史進行田野調查,以劇場作為媒介進行當代藝術的轉化與再創造,企圖看見身體運動的本質,以及在這塊土地成長的身體是如何構成。

《工尺鼓詩》的創作源於林宜瑾阿公的遺物,一本亂彈戲手抄本。亂彈戲是臺灣民間流傳廣遠的傳統戲曲,搭配的音樂為北管,而亂彈的樂譜就是工尺譜和鑼鼓經,又稱為工尺與鼓詩。

林宜瑾表示,翻看手抄本就想起阿公生前的模樣,阿公是個農夫,因為受傷,右腳有截肢,偶爾會產生幻知,就是腳沒有了,還是會覺得腳痛,這是腦神經和身體現狀無法連貫。藉由阿公的生活和身體狀態,讓林宜瑾思考自己舞蹈身體的形塑過程,以及身體與所謂傳統之間的關聯。

林宜瑾從小喜歡跳舞,最早在舞蹈社跳中國民俗舞、古典舞、參加全國學生舞蹈比賽(中華民族舞蹈比賽),大學進入體制內的舞蹈班主修中國舞,學習許多民族舞藝,並獲得資助出國駐村。林宜瑾表示,2010年去巴黎駐村後,才發現自己的作品只有模仿,卻說不出自己土地的故事,引發一種創作及身體的失根感,以及對於身體的不滿足。

為了探求「我是誰?我的身體動能來自哪裡?」,林宜瑾自 2015 年開始「ㄢˋ-身體回家創作計畫」,延續至今,展開一連串對自我身體的追尋。林宜瑾表示,「ㄢˋ,可以被解釋為靠岸的「岸」,是身為海島國家的我們,一種回歸的方式,將原本外放的身體與意識,轉移到自己身上,發掘那些早已存在卻未被開發的動能。

從計畫開始至今,完成許多作品,包含在日本橫濱表演藝術展會(TPAM)演出的《虹Khing》,結合牽亡歌的《彩虹的盡頭》及近期大受好評的作品《吃土》。

《工尺鼓詩》的演出過程使用多種樂器,包含古箏、頭手鼓、鋼琴,每一段透過不同音樂聲響,讓舞者以身體訴說故事。另外,將泡茶品茗融入演出,林宜瑾表示,泡茶是生活的東西,小時候去阿公家就會泡茶,泡茶有一些規則,如水量、沖茶時間等,希望透過泡茶,觀眾可以安靜下來,還特別使用計時器,提醒時間的刻度和流逝。

《工尺鼓詩》從阿公的亂彈戲手抄本開始,從過去到現在,傳統與當代相互反觀,是自我生命與對自身身體的一連串詢問與挖掘的過程,並從自己向外擴成一整個世代,邀請觀眾一起回朔傳統中的變與不變。

林宜瑾表示,當生活在演變的時候,傳統的東西也在變,只是什麼是可變,什麼是精神,如何保留下精神,而在其他位置上創新發展。透過《工尺鼓詩》,期許找回與上一代對話的方式,藉由理解或感受,進而欣賞那些過往的美好,不再在快消失之時感到遺憾。

文 Text|吳睿哲
圖 Photo|蔡耀徵

不可轉載
FLiPER
FLiPER 取自英文單字 flip,意指翻轉、翻動,加上 er 的我們成了翻轉世界的人。我們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塊想要翻轉、撞擊的地方,等待著內心發起小小革命的那一天。
FLiPER 取自英文單字 flip,意指翻轉、翻動,加上 er 的我們成了翻轉世界的人。我們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塊想要翻轉、撞擊的地方,等待著內心發起小小革命的那一天。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