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15.2020

中山堂化身大迷宮,邀請親子共闖關:沉浸式劇場《小小英雄向右轉》

Editor's Note
《小小英雄向右轉》取材自章回小說《水滸傳》及京劇劇目《三打祝家莊》;沉浸式的表演方式不僅讓觀者能投入其中,更能拉近親子之間距離。

成立於 2007 年、四次獲台新藝術獎提名的栢優座,在本屆臺北兒童藝術節帶來全新作品《小小英雄向右轉 – 水滸謎城祝家莊》,運用沉浸式劇場的方式,特別打造一個讓觀眾遊走的空間,隨著故事情節發展,觀眾一邊看戲,一邊共同闖關,享受不同的看戲方式,也增進親子之間的互動。

《小小英雄向右轉》取材自章回小說《水滸傳》及京劇劇目《三打祝家莊》,改編〈石秀探莊〉、〈時遷偷雞〉、〈三打祝家莊〉等故事,主要出場角色包括宋江、時遷、石秀、楊雄、扈三娘、鍾離老人等。劇情從時遷因為偷雞被祝家莊活捉,宋江聽聞,率領梁山眾英雄好漢到祝家莊營救開始。

運用近年興起的「沉浸式劇場」方式,讓觀眾主動體驗、介入表演,成為劇情和演員的一部分,《小小英雄向右轉》特別把中山堂光復廳打造成一座巨大迷宮,把歷史背景轉換到戲劇場景,所有入場觀眾分別扮演各路梁山英雄,觀眾不會單純地坐著觀賞節目,會隨著劇情移動,會做出不同的選擇,也經歷不同的演出內容。

入場觀眾可以自行決定要參與哪條營救時遷的路線,一是選擇跟隨楊雄,假扮成法師,二是跟著石秀,成為砍柴的樵夫。兩組人馬分二路進入祝家莊救人,過程中,透過演員近距離的演出,觀眾不僅可以好好欣賞,也可讓大小朋友學習到京劇的身段、口白,這些也成為闖關的通關方式。

透過沉浸式劇場的方式,可以跳脫戲劇既有的單一角度,在互動闖關的過程中,大小朋友可以看到小說或劇中所缺乏的面向,聽見不同角度與不同說法,促使參與的觀眾去思考何謂對與錯,當自身的立場轉換時,原來的對錯又何謂對錯,而非直向性的訴說一個絕對答案。

曾打造24個原創作品的栢優座,首次挑戰帶領小朋友主導劇情主導選擇的演出形式。對於創作《小小英雄向右轉》的出發點,導演許栢昂表示,「想要給臺灣的小朋友帶來一些不同的想法,當初策劃時從戰爭與爭鬥入手,想要告訴小朋友,其實生活沒有如同想像中這麼安全,戰爭在世界各地隨時都在發生,爭鬥這件事情也是隨時都在發生。」

《小小英雄向右轉》採用沉浸式劇場呈現水滸傳的故事,觀眾透過扮演角色,在京劇中去經歷、感受過去的歷史,從中學習獨立思考,了解不同面向都有不同的故事,以及關於戰爭和爭鬥的正反面思考。參與演出後,相信大小朋友一方面都能感受京劇的美好,一方面也會脫梁山與祝家莊的微觀世界,用不同角度看事情,不管是劇場和現實世界都是如此。

文 Text|秉中
圖 Photo|林軒朗

不可轉載
FLiPER
FLiPER 取自英文單字 flip,意指翻轉、翻動,加上 er 的我們成了翻轉世界的人。我們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塊想要翻轉、撞擊的地方,等待著內心發起小小革命的那一天。
FLiPER 取自英文單字 flip,意指翻轉、翻動,加上 er 的我們成了翻轉世界的人。我們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塊想要翻轉、撞擊的地方,等待著內心發起小小革命的那一天。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