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喜歡到各地旅遊的原因便在體驗當地的風俗民情,每當發現他國與家鄉的相異之處便會感到有趣和驚奇,在寒假的倫敦遊學日子裡,我深刻理解到這種樂趣,親眼所見到很多和台灣大不同的地方,覺得可愛又有趣。
行人闖紅燈很正常
就像台灣一樣,這裡也有很多行人紅綠燈需要特別按才會開始運作,大多時候他們不會按,而是直接走過去;如果碰到自己會亮燈的,即便紅燈了,只要車子沒有已經開非常近,大家都會全過馬路,你不過馬路反而顯得奇怪,而車子也會非常乖的在旁看著大家過馬路,即便此刻是他們的綠燈時間。當時入境隨俗也都無視紅燈,還一度很擔心回台灣忘記改過來。
沒靠特定方向行走
地鐵站的樓梯常會劃分成兩區,但我永遠無法看出該靠右還靠左,因為大家都亂走,不管靠哪邊都需要一直閃躲人。逛街的時候也是如此,永遠不會感到自己有順向的時候;雖然如此,當地的車輛是有固定靠左的,不然真的會交通大亂。
隨時來個“ How ”問句
雖然都說台灣習慣問「吃飽沒?」,但實際上也不常用。在英國,一天至少會聽到總共三次以上的“ How ”問句 ,從最基本的 How are you 到任何事,他們很喜歡問對於任何事的感想,雖然他們很愛問但聽說並不代表他們真的很想知道,比較像是習慣罷了。我常促不及防被問到這種問題真的會不知道怎麼回答,也不清楚他們到底希望我回一句還是認真聊聊呢?
再冷大衣裡也穿短袖
這種穿法只是一部份人,有時候 homestay 的成員會說「今天天氣很冷。」,但不管再冷我常發現他們厚的只有外套,裡面沒有防熱衣的存在就算了,甚至只是一件薄短袖,並且通常一進室內就會立刻把外套脫掉,根據 Home Mom 所說室內穿外套很“ rude ”,除了這個不禮貌的因素外,我猜想應該是他們覺得室外像酷寒,但室內有暖氣就像酷夏吧!
下雨下雪都不撐傘
聽說好像西方人都是這樣的,出門完全不會帶傘出門,如果在路上看到撐傘的多為東方面孔,西方人大多會穿防水的風衣,或是連帽的外套在下雨時蓋住頭部。據我所知,他們認為「因為氣候乾燥,淋雨很快就乾了」、「這裡大多是毛毛雨沒必要撐傘」或「天氣變化很大,雨都一陣陣,淋雨也不會淋太久」。甚至有些人會覺得撐傘的人有點古板跟鄉巴佬,不過我也覺得不用因此學他們不撐傘,按照自己的方便度就行了。
隨處可見的報紙
不同於台灣,英國的報紙很多是免費的,常常會在地鐵上看到有人站在一座報紙山旁發報紙,很像台灣發傳單的概念。另外很有趣的一點是:因為倫敦地鐵收不到網路,大家都習慣帶報紙或書到地鐵上看,很多人離開會把報紙直接留在座位上,過沒多久就會有別人上車接手看那份報紙。一開始還誤以為那個人在亂留垃圾,後來才發現他們有這樣的文化習慣。
生日卡分「對象」和「年紀」
這一個月剛好有碰上 homestay 兒子的生日,他的很多親戚都有寫卡片祝福他,在卡片封面有很多不同的稱謂:兒子、孫子、弟弟 … 等等,甚至連像是較遠親的外甥都有,而我在逛他們文具店時也看到各個年齡的卡片,除了整數的之外有些還會有更細的年齡,最大還會到 100 歲。另外也聽說有時候會販賣祝喬遷、畢業或結婚等等特別日子的卡片。
卡片署名一堆 XO
當時發現他們送的卡片署名上都會有一堆 XXOO,甚至當地人在回我訊息時也會使用,後來查資料才知道 O 是擁抱的意思,而 X 則是親吻的涵義。這在中文界裡應該可以用顏文字來形容吧!
雖然都生活在地球上,但世界各地的人都著不同的生活習慣和文化,讓人感到很好奇、處處有驚喜,不論如何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尊重當地的文化,不因為和自己認知不同而去批評、指正,畢竟都到當地了,不妨體驗看看不同的生活方式也不賴。而且也正因為大家都這麼不同,這個世界才會這麼有趣。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