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02.2015

瑪利歐 30 歲:15 件任天堂想忘記的事

 《超級瑪利歐》滿 30 歲了,在這 30 年間他擔任了許多最商業也最重要的作品主角。他啟發了數以百萬計的人,觸動了大規模的模仿潮流,並在各世代間都享有盛名,他擁有的知名度令米奇老鼠在搶錢上有了可敬的對手。

然而很少有人能來到 30 歲,卻沒犯過有什麼自己寧可忘記的錯,這名任天堂的代表人物也不例外,儘管這間公司的一貫標準如此之高。為了慶祝這名水管工的 30 大壽,這裡有 15 件瑪利歐想忘之而後快的失策、被埋沒的疏忽與鮮為人知的災難,他和那些 90 代的玩家都寧願忘記。不過在看完這些挫折後,也別忘了回味那些瑪利歐為整個遊戲產業帶來的正面影響。

他曾登場於一款糟糕透頂的《打磚塊》類型遊戲中

任天堂很愛將瑪利歐放進各種類型廣泛的遊戲中,看看《瑪利歐高爾夫》、《瑪利歐網球》與《瑪利歐賽車》,但回過頭看看 80 年代後期這名代表人物的登場造成了一些挑剔。Game Boy 上推出了一款名為《Alleyway》的作品,骨子裡就是經典遊戲《打磚塊》的學習作,但並不是在玩法公式上進行添加或轉變,任天堂只是單純的把概念重搬億次,就這麼無聊的推出。然後把瑪利歐放上封面,企圖能多賣幾套。這策略完全沒有奏效,《Alleyway》在 1989 年發售後持續維持 Game Boy 墊底的另類榜首。

 

他曾是世界上最糟的幼教老師

在 90 年代任天堂嘗試將瑪利歐的名聲更廣的傳開,透過讓他登場在所有類型的場合:當中最令人覺得食之無味的或許是一系列利用他名聲,去鼓勵孩子們學會一兩件事情的教育遊戲。你可能會覺得這舉動很有意義,但遊戲有些問題,整體來說並不算特別好。《Mario`sEarly Years! Fun with Letters》、《Mario’s Early Years! Fun with Numbers》與《Mario’s Early Years! Preschool Fun all arrived》這幾款 1994 年推出在超級任天堂主機的作品,收到它們作為聖誕禮物的孩子各個都沮喪了整個假期。

 

他開過一間自己的旅館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nS956FdMPfc[/youtube]

被許多人視為史上最糟的瑪利歐作品,Philips CD-i 上《瑪利歐旅館》存在的唯一理由,是因為任天堂與飛利浦當時正準備共同推出超級任天堂用的 CD-ROM 裝置,雖然最後合作告吹。為了維持與這個來自荷蘭的電子巨頭合作關係良好,任天堂授權飛利浦在 CD-i 的一些作品中使用他們的角色。《瑪利歐旅館》就是這樣的作品之一,一款操作極度糟糕的益智遊戲,在一個愚蠢的前提下要你去不停的關門,配上你在遊戲中看過最糟糕的插入場景,更別說這是一款瑪利歐遊戲。水管工生涯中的最低潮?說不定真是如此。

 

在早些年中,他是個禿子

在瑪利歐變得這麼超級之前,他是登場於另一款著名機台遊戲《大金剛》中的玩家角色。最早他被稱為「彈跳人(Jumpman),之後才被重新命名成瑪利歐,屬於他的故事就此登場。而在《大金剛》時代的美術表現中,他被描繪為一個看上去瘦弱狡猾,而且有著顯眼禿頭的造型。看來在之後的歲月中他想辦法爭取到了有點分量的假髮。

 

他的名字來自任天堂憤怒的房東

有人說瑪利歐的名字來自任天堂在美國成立分公司的初期,倉庫的房東。在 1981 年時,任天堂美國分公司連付出房租都相當掙扎,為了那些沒收到的租金房東 Mario Segale 來到了任天堂美國分公司總裁荒川實的面前。在平息了 Segale 的恐懼後,他們發現他的名字非常符合這個角色的印象,接著就像歷史上發過的一樣。有趣的是,一直以來 Segale 都嘗試與這個角色保持距離,拒絕討論他是如何啓發了這名全世界最著名的電玩英雄。

 

他曾經穿上那些愚蠢的刻板印象服飾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1KNvsBCNFI8[/youtube]

《QIX》是一款由 Taito 在 1981 年原創推出的經典機台作品(台灣玩家比較熟悉的名稱會是《天蠶變》),並在推出之後短時間內就移植到許多平台上。任天堂社內進行著 Game Boy 版的移植,並讓瑪利歐登場在遊戲的插入場景中。遊戲的概念是每個等級發生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區,瑪利歐會根據地區穿上相應的裝束。當中設定在非洲的關卡特別讓人覺得尷尬,這件事讓人懷疑任天堂在品管上是否真的下了很多心思。

 

在登場的第二款遊戲中他變得令人討厭

對我們熟悉並喜愛的任天堂而言,1982 年的金剛續作是相當有意思的一步。在《大金剛》系列的第二部作品中,任天堂為了新主角小金剛將瑪利歐塑造成一個反派角色,這款遊戲中金剛被關了起來,而他的後代小金剛(玩家扮演的角色)必須將他救出來。瑪利歐在本作中作為一個心胸狹窄的綁架犯,把金剛用鐵鏈鎖住。仔細想想這個概念還真是天才,似乎在說明著瑪利歐也有他的黑暗面,很難想像今時今日的任天堂會做出類似的設計。

 

他在教育之名下迷失

瑪利歐系列中第一款不是由瑪利歐作為領頭角色的作品,1992 年的《瑪利歐失蹤了!》,是一款鼓勵孩子們學習地理的教育軟體。就算是蘑菇王國的角色陣容也沒能挽救這場特別的冒險,那些投入這款遊戲的人大多感到失望,因為儘管瑪利歐的臉就被印在封面上,但這顯然不是一款真正的瑪利歐作品。

 

他的真人電影是個票房災難

作為最早基於遊戲題材的電影之一,1993年的《超級瑪利歐兄弟》在正式上映前被炒作得半天高。許多好萊塢明星主演了這部電影如 Bob Hoskins、Dennis Hopper、John Leguizamo 與 Samantha Mathis,並且以當年十分巨大的五千萬美元成本開拍,瑪利歐之名被投注如此高的期望是可以理解的,遊戲本身的風行期望帶來相應的票房數量。但事情並沒有如此發展,這部片受到了影評的大肆批評,並且被觀眾所忽略。這部電影或許創造了某種經典,但對真正的瑪利歐粉絲而言顯然不堪入目。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tAqoB17yQqY[/youtube]

 

他試圖和馬帝·麥佛萊互別苗頭

《瑪利歐失蹤了!》在 1993 年時有了跟從者,一款同樣有著良好出發點的作品《瑪利歐的時光機》,或許從段落標題你已經猜到了(馬帝·麥佛萊,電影《回到未來》的主角)。這款作品嘗試教育好動的孩子們世界的歷史,瑪利歐必須找回散落在不同時代中的歷史文物⋯這聽起來比實際上玩起來令人興奮許多。又一次,這又是款試圖偽裝成瑪利歐遊戲的沈悶教育作品。

 

他曾有自己的服裝產線

任天堂的紅白機 Famicon(在西方以 NES 之名被玩家熟悉)在日本本土瘋狂式的流行,結果是有大量美妙或奇怪的遊戲為它登場。其中一款這樣的作品是1986年推出的《我是老師:超級瑪利歐毛衣》。這款由日本毛衣公司製作推出的作品中,你將能自行設計專屬的套頭毛衣,然後當然加上一點額外的費用,這間公司就會為你實際生產出來。如果有什麼事比穿上一件糟糕的毛衣更還更令人尷尬,那就是這件毛衣是你自己設計的。

 

他在一款令玩家頭痛的作品中擔任主角

每個任天堂推出的系統上都必須要有至少要有一款瑪利歐遊戲,Virtual Boy 也不例外。儘管作為任天堂最代表性的失敗硬體(甚至賣不到一萬台,一年內就停產),Virtual Boy 依然獲得了它專屬獨佔的瑪利歐遊戲(如果算上《瑪利歐網球》事實上是兩款)。《Mario Clash》平心而論,算是 Virtual Boy 上最好的遊戲之一,但這台主機的3D顯示讓許多人在短時間的遊玩體驗之後就感到頭痛不適。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iLMHN7mnBAg[/youtube]

其中一款他的遊戲中夾帶著對樂高的挑戰

那些年紀老到足夠回想起 Game Boy 上《超級瑪利歐世界2》這款超棒作品的人,或許還記得有個關卡完全由樂高積木建構而成。但其實那些是 N&B 的積木,完全是競品的系列,由任天堂自己在 1968 年推出的產品。有件不該忘記的事,任天堂原本是間玩具公司,從這件事也能清楚看到他們試圖從樂高手上搶到一些市場。針對此事樂高曾經對任天堂發起訴訟,最後任天堂勝訴,不過這其實無關緊要,在 1970 年時 N&B Blocks 的低質量就因為來自消費者的大量投訴而決定停產。

他的位置差一點就被大力水手卜派佔據

回到任天堂正努力嘗試在電子遊戲的競技場中打下一席之地的時刻,他們曾經打算透過取得已經創立品牌的知名角色授權,來吸引美國觀眾的注意力。其中之一正是大力水手卜派,創作者宮本茂曾為這個有名的水手提出了一個完整的遊戲概念,當中包含了他的愛人奧利薇與勁敵布魯托。但在授權協議告吹後,宮本茂被迫必須將這個世界知名的角色替換掉,提出了金剛(替換布魯托)與保羅(替換奧利薇),與英雄角色彈跳人(就是後來成為瑪利歐的人)。如果當年他們成功獲得了大力水手的使用權,《超級瑪利歐》可能就不會誕生了,我們將追逐著綠色的菠菜而不是蘑菇。

 

他試圖將樂趣(Fun)放進基本面(Fundamentals)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W6JVwjOrWVI[/youtube]

任天堂最後一次試圖在遊戲主機以外找到觀眾,是 1995 年的《Mario’s FUNdamentals》,這是一個遊戲合集當中收錄的作品就和標題的雙關語一樣糟糕。瑪利歐主題的跳棋、五子棋、西洋雙陸棋、Go Fish、多米諾骨牌、快艇骰子都包含其中,但你你還是去玩真實世界中一樣的東西比較實際。關於《Mario’s FUNdamentals》唯一值得注意的點,是這款遊戲首次採用了 Charles Martinet 的聲音演出,這個男人直到今天都仍為我們詮釋瑪利歐那激昂興奮的獨特語調。

不可轉載
1984年,Dietrich Mateschitz 成立了 Red Bull,經過他的重新包裝,再加上獨一無二的行銷點子,Red Bull 在 1987 年於奧地利上市了。事實上,這不僅是一個新產品的問世,更是這一系列產品的初試啼聲。如今,Red Bull 已在超過 164 個國家販售。
1984年,Dietrich Mateschitz 成立了 Red Bull,經過他的重新包裝,再加上獨一無二的行銷點子,Red Bull 在 1987 年於奧地利上市了。事實上,這不僅是一個新產品的問世,更是這一系列產品的初試啼聲。如今,Red Bull 已在超過 164 個國家販售。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