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次拜訪
依稀還記得半年前第一次拜訪蘇老闆的工廠是幾經波折,輾轉數間工廠介紹下,才得知這樣一個還在使用三十年前老機台製作金屬製品的工廠,一踏進工廠隆隆作響的機器運轉聲,機台上的運轉皮帶摩擦聲尖銳得有些刺耳,只見蘇老闆熟稔的操作著滿是機油的大型壓模機台,一片片的將金屬沖壓成型(註1),一旁的金屬模具堆得像座小山般,我跟同事阿漢看得入神,蘇老闆看見我們便起身,用著一貫台灣傳產老闆熱情的台語招呼方式說著:『嘿!哩賀』,在我與同事阿漢說明這次拜訪需要委託製作的品項後,將圖稿給了蘇老闆,
蘇老闆點著頭說:『已經很久沒人找我作這樣的東西了,這個沒問題啦!』,隔著一副厚重的眼鏡,但我卻看見蘇老闆眼神裡似乎燃起了一絲久未出現的熱情,待首次溝通後,蘇老闆告知我們在製作金屬浮雕模具前,需要先以5:1的木製半浮雕方式製作基礎模版,待木雕部分確認完成後,會使用如同刻鑰匙的方式製作金屬模具,這讓首次見識到這項技法的我們深感好奇,但木模也會因為在製作金屬模具時被破壞而無法重覆使用,『連美國現在都改用樹酯翻模,單價也比較低啦,模具壞了就再翻一個, 所以像我們這樣的作法已經很少有人在作了。』蘇老闆看似有些無奈的說著。
經過與蘇老闆的首次洽談後,便準備返回工作室,在回程的路上我心裡不斷的想著這個傳統技法是否有這麼一天在台灣會消逝殆盡,甚至非得要到其他國家的代工廠才有辦法委託代工製作,此時的我回想起大學時代採訪過曾經替電影《臥虎藏龍》鍛造道具兵器,同時也以人骨煉劍出名的國家工藝獎得主-鑄劍師郭常喜師傅(註2),當時郭師傅在受訪時表示:『現在都沒有少年仔昧做啊啦,你說一個月5、6萬要不要作,他們都受不了每天在高溫下工作啦!』
當時已經連續出機拍攝一個多月的我,曬得跟塊木炭似的,聽到郭師傅這樣講,我不經笑了出來,幾年後從網路新聞看到郭師傅找到了一個學徒,竟是位跨過半個地球遠從蘇格蘭來的學徒,當下其實令我有些詫異與感嘆,也或許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歐美國家對於文化教育的高度重視,和多數歐美國家的傳產製造業多數已不復存在,造就了他們對這些日漸消逝的文化有更深刻的體認和珍惜,回到工作室呆坐在椅子上腦袋裡不禁打轉並想著:到底在這些鋼筋水泥的叢林裡還藏著多少隱市高手?究竟有多少隱市高手被拋棄在這個速食世代後了?
| 配合過程
二個禮拜後,我們接到了蘇老闆的來電,表示初階段的木模已經製作完成,可以進行前來觀看有無需調整的部分,過程中經過不下數十次的反覆修正,從獨角仙的彎角弧度、木紋的線條需重現筆觸等細節,
依稀記得某次因為蘇老闆臨時有事要順延一個小時才會返回工廠,我就跟老闆娘攀談了一下,沒想到一攀談起來就變詳談,老闆娘有點無奈的說:『他就是很能幫人家想一些辦法作出東西來,大多數別人不接的他都接起來作,攏已經做昧三十年啊,沒法度,艱苦人加減賺啦。』
我問到:『那兒子有意願要接手嗎?』, 老闆娘答:『阮好生以前讀電機的,啊他也不願意每天聞這些噴漆味,工廠夏天也沒有冷氣,都會做到整身是汗,現在工作一個月也都有5.6萬,當然沒有想接手的意願啊,作一天算一天啦,也不知道能作什麼時候。
每每聽到傳產的從業人員這樣闡述著家中情況,我心裡冒冷汗的想著:真不曉得哪天,這些老師傅會無預警的把店頭的布簾掛上宣告退休,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詳談,蘇老闆的兒媳婦帶著兩個孫女踏進了工廠,小孩子圍著蘇老闆叫著:阿公,阿公我們要看電視,看著蘇老闆含飴弄孫的樣子,些許感覺的出來他也欣然接受了這個二代並無承接意願的現況,某次的接洽過程中我還是忍不住問了蘇老闆:『蘇老闆,你有打算什麼時候要退休嗎?』
蘇老闆拿下了那副厚重的眼鏡說道:『不知道自己還能做多久,就作到自己沒辦法再作吧,說不定三、五年之後,唉啊!矇賺啦』
,蘇老闆用一種好似是釋懷的爽朗笑聲帶過,頓時我像是以後吃不到黯然消魂飯似的,內心在反覆的大聲叫喊著:以後找不到人製作怎麼辦啊!?
甚至開始萌生是否該幫忙尋找技藝的傳承者,
但若是換作一般的從業人員,可能已經開始準備物色新的配合廠商了,
但不是每間配合廠商都擁有三十年的深厚功力和經驗,
想到這一件又一件這樣的事件不斷的循環出現在這座島上,
站在工廠的門口,蘇老闆看著孫女們騎著腳踏車笑得很開心,
也許這些隱世高手早已接受這樣的事實,
那又是什麼讓他們都已經接受這樣的事實?
這片島嶼給了我太多問號,
而且是看似無從解釋卻又滿腹怨氣的問號,
心中不禁冒出了演員-吳朋奉在電影《父後七日》
飾演的道士所說的一句台詞:
『我幹天幹地幹命運幹社會,你又不是我老爸你管我這麼多。』
當下真想這樣怒喊出這樣鏗鏘有力又一吐怨氣的詞句,
致這片讓我他媽的又愛又恨的島嶼。
| 珍惜台灣製造
談起珍惜台灣製造,友好品牌Bilbo曾經發表過一篇名為:《不是貶低大陸製造,而是請”珍惜台灣製造”》
(註3)的文章裡頭提到:
『 有些客人問我們,”你們真的都是台灣製造嗎?”
“台灣製造又有什麼?” 其實,說穿了,台灣製造就是操著台灣國語不捲舌的師傅,用已經走過台灣錢淹腳目風光時代的微皺手掌,堅持一邊燙布一邊注意車線的踩著針車,不甩尾也不踩剎車,用”高級訂製服”的方法去製作衣服,
這樣的確是沒有什麼了不起,在20年前是這樣沒錯,但只要再過10年,
這些堅持手工的師傅慢慢的眼睛花了,拿著零用錢的大學生長大了,放眼望去全部都是大陸製造了(因為沒有人傳承這些技術),那個時候,我們才會知道,這個年代,還買的到台灣製造的高級車工的時代,
有多麼美麗!』
這讓我想起之前在高雄勞工博物館看到的一部紀錄片-
《尋百工》,四個輔大應用美術系的學生
花了一年多的時間,騎著機車跑遍台灣,
四處尋訪一百個傳統的行業或手藝。
他們用鏡頭記錄了一百個,說不定在下一個十年就無法再見到的行業和手藝,這些都會叢林中的小市民,我眼裡的隱市高手,都即將消逝在下一個世代。
於是乎在得知《尋百工》也有書籍出版的狀況下,
上了博客來購入了這份得來不易的紀錄史,
在博客來上撰寫《尋百工》書評(註4)的作者DL提到:
『現實環境的辛苦無奈大家都知道,他們自己更清楚,
但想著職人們一邊說著,一邊手上沒停的做活兒,
許多事情都有了不同的意義。
其實,我不贊成過度強調維護傳統、
搶救失傳文化、手工精神之類的論調,
畢竟大環境不是我們說了算,而現代環境是變了,
我們這敲鑼打鼓講維護,
怎知那被維護的苦處?
觀光客、湊熱鬧式的消費,久久一次,
怎能真正維持傳統職人的生計?』
這確確實實的打中我一直苦無對策的問題點,
或許在無法提供對策的狀況下,
我想唯一能做的就是尊重跟珍惜了,
但每當看到網路上那些說著:
『現在品牌出個產品都要長篇大論來描述它的典故或
賦予一堆狗屁意義,有必要讓這些產品變的這麼沉重嗎?』
的人,都真的令人惱怒
或許一個產品沒必要這麼沉重,
或許那對你而言不過就是一件商品,
但請仔細想想沒有了這些背後的故事,
碩果僅存的傳產製造者和所要延續下去的精神及故事也都不復存在了,
一個所謂品牌要傳達的剩下些什麼?
一團棉花及尼龍堆積成的衣物?還是一堆廢鐵?
還是一堆資本主義大量純粹消費行為?
把闡述創作理念跟想法的人,
描述的像是一堆無病呻吟的創作者,
這些你他媽的所認為稀鬆平常的事物一點一滴的消逝時,
如同溫水煮青蛙般的無關痛癢,
等到這一切都在這片鬼島嶼上消失殆盡時,
大家可能才會稍微意識到有這麼樣一個精神、
一項技藝曾經存在過這片島嶼上,
或許更悲觀的人會說:
有差這一些落後的產業存活嗎?
最後我想語重心長的說:
『多數所謂的深度文,可能得不到多少肯定,
貼張正妹照都比看這些老傢伙跟一堆機具看起來爽多了,
但正妹照始終存在,隱市高手將不復存在,
珍惜這些稀有產業的從業人員,
盡力讓更多人知道有保存精神和必要性,
是我目前僅能作到的。』
註釋:
註1.
金屬沖壓成型就是利用模具在沖壓設備上對金屬施加壓力,
使其發生變形或分離成型。
註2.
郭常喜(1958年-),台灣刀劍藝術家,出生於台灣高雄縣。
自幼承襲父祖世傳的刀劍工藝,
早年主要承接製作高精密工業用刀,曾赴日學習鑄劍技術,
還到中國收集寶劍名刀等相關書籍,
仿造中國古代名劍鑄造各式兵器,
得過全省美展等多項大獎,
後於1990年成立興達港刀鋪,
以推廣刀劍工藝文化為目標,
並不斷研新技法,
在1993年研發出摺疊鋼成功(不可控紋路),
在1998年時更上一層樓成功研發可控紋路摺疊鋼。
在2002年成立郭常喜藝術兵器文物館,
2008年時榮獲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頒授之『台灣工藝之家』殊榮。
國際知名導演李安的電影臥虎藏龍中的青冥劍和400多件兵器,
全都出自郭常喜之手,使他聲名大噪。
知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也曾委託郭常喜打造他小說裡的兵器把玩。
註3.
摘自《不是貶低大陸製造,而是請”珍惜台灣製造”》一文內容
文章來源:http://www.wretch.cc/blog/bilbo/16102714
註4.
《尋百工》書評 /作者DL
《認真工作的神情,以及聊開了的笑容,很動人。很像我們記憶中,或是希望中的台灣
文章來源:http://post.books.com.tw/bookpost/blog/39610.htm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