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到書店持續購買書本,
以及某一次買了Sigur Rós黑膠唱片並附贈的CD,
讓我開始去思考過去和現在這兩者的變化。
音樂與書本,兩樣具有長遠歷史脈絡的物件,
時至今日,從實體延伸到了虛擬,
看似僅只為載具的轉換,
實則需重新思考本質上的改變。
兩者的實體形式,皆同時具備完整性的特質。
一張專輯的包裝設計到歌曲排序,
為的都是傳遞某種核心價值或故事內容,
當你好好專心從第一首搭配歌詞細細聆聽,
就像貼近感受著一個生命樂章的起伏變化,
而這樣品味音樂的方式,是否已距離你我有些遙遠?
一本書籍從封面、目錄到正文,
依序展開在你我的眼前,
敘事的發展也經由作者的深思架構,
逐步讓人從中理解些什麼。
兩者的過程皆採取漸進式的引導。
一個完善的閱讀或聆聽經驗,
不該是從中抽取章節或單曲,
只投向自己所需或感興趣處,
而不去重視創作者從頭到尾完整的安排。
近年開始的電子書與數位音樂普及化,
讓人誤以為可以遵從過去的經驗去善用它們,
卻沒仔細發掘選擇商品和接受訊息的方式已截然不同。
對於無法實際觸摸到的書本,
我們難以透過物件本身散發出的氣味,
以及翻閱紙質的感受來深刻記憶內文。
而並非從實體專輯取得的音樂,
我們或許也少了些過去的珍惜與重視度。
過度的便利性,並非一昧全是好的,
唯有辛苦取得,才會獲得足夠珍視。
省思的同時,新時代的產物,
電子書和數位音樂也需試圖找尋出屬於自身的新價值,
是原先的實體書籍與音樂所無法取代的獨特性才行。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