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07.2014

專訪 Dance Rock Taipei / DJ Spykee 深入剖析派對文化

hhh

 

成功男人背後有個好女人,好的派對必定也有個厲害的推手,便是這位DJ Spykee。

 

即將在3/22舉行的 Dance Rock Taipei,主打「帶你回到記憶中最好玩的派對」,力邀三組東京最知名的 DJ 同場出擊,包括 DEXPISTOLS, DJ KYOKO 與 CHAKI,台灣的堅強陣容則有主理人 Spykee 與 INN 組成的 Daddy & Uncle,SwingChild,Neonkidz,Kile,BunjiBeat。

至於派對背後的靈魂人物-DJ Spykee ,本身是個擁有豐富派對經驗的音樂人,很高興能與他深入聊聊辦派對的心境與哲學,每個直白有趣又精闢的剖析,讓我開始莫名期待3/22號的到來,因為我發現,這個好爸爸除了用心養孩子,一定也會精心養成派對。

 

 

 

1.

可以簡單介紹 Dance Rock Taipei 的背景與歷史嗎? 

一開始是在 2008 年六月跟朋友合辦的 party,取名為 DAAAAAANCE ROCK 系列,同年的十月第一次嘗試邀請海外 DJ(Steve Aoki)來台的時候,正式以 DANCE ROCK TAIPEI 為團隊名稱。之後幾年間陸續邀請過英、法、瑞典、日本、新加坡等地的 DJ 來台演出。

而 2010 年夏天之後,我進入 THE WALL 擔任活動企劃,同時也是 DANCE ROCK TAIPEI 與 THE WALL 密切的合作的時期。到了 2012 年初離職後便將這個活動暫停,自己也希望休息一段時間,而去年下半年決定在 2014 復出。

 

height440

 

 

2.
這場派對的精神是提供「另一種夜生活或是派對的選項」,覺得從2008年「對台灣投下震撼彈」的首次派對至今,台灣的夜生活風格或是 underground 派對文化有改變嗎?

其實不敢說是投下震撼彈,畢竟自辦派對長期以來一直都有,但或許我們提供的氣氛、選用的場地是比較不一樣的。

文化改變的部分,我想可以分兩部分來說。第一個就是現在能看到有些過去自辦派對邀請的國外 DJ,漸漸成為知名夜店固定邀請的紅牌,而同時這些店家也開始與 underground party 單位合作活動,未來或許會有這樣的派對固定進駐也說不定喔。

而自辦派對的場地可能性也越來越大,現在越來越多派對會選在 Live House 演出。不過我個人的隱憂則是現在經常會看到廣發邀請卡的 free entrance party,我覺得這個對於必須售票否則幾乎沒有收入的 underground 派對影響會比較大。

 

 

3.
今年再辦 Dance Rock Taipei,個人心境有何改變?

最明顯的應該是自己的彈性變大了吧!

發現有些以前自己過分在乎的事情其實都很微不足道,而事情的好壞與結果應該也不要只以票房、數據來評斷。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心得,就是使命感要有,但不要當作全部。

 

 

 

螢幕快照 2014-03-07 上午3.39.11DJ石野卓球x東京GAN BAN NIGHT

Spykee的派對觀察

 

4.
印象最深刻的派對,為什麼?

其實有時候並沒有單單一場派對的畫面留在自己腦海裡,多半都是想到以前念書時在 Spin 剛認識舞曲的那段時光。

那時我是完全的搖滾樂迷,是聽到舞曲會覺得「矮額」的那種(小屁孩),然後因為搖滾而去了 Spin,又在 Spin 接觸到了舞曲、喜歡上舞曲,還成為了 DJ。在我心裡可能任何一場大 show 都取代不了那些一張門票 350 附飲料的地下室夜晚。

 

 

5.
就你觀察,不同國家的派對文化有何不一樣的風氣?

我的海外經驗其實不算多(因為很怕坐飛機),而且每個國家其實都有不同的派對類型,跟台灣也一樣,所以整體風氣我不敢下定論,就以自己去過的感覺來分享一下囉。

東京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舞客對節奏的敏感,在舞池裡你可以看到一個上班族拿下領帶之後就獨自跟著節奏搖擺,或是 DJ 接歌時人群對於音色的改變會報以很直覺的尖叫聲。

倫敦則是有著地下氣息濃厚的派對場景,在許多主流知名夜店不一定會看到什麼高科技 LED 螢幕或是俗氣的雷射燈,舞池裡黑壓壓的一片,只讓你好好感受飽滿夠力但不猖狂的完美音場。

以前曾有東京朋友問我,台灣人是不是喜歡到夜店也玩「秀舞」?就是十幾人圍成圈,中間站兩三人搖搖擺擺,大家起哄就很嗨,嗨完可能就呈現一種尷尬的情況,然後大家就回包廂喝酒了這樣。我想這其實就是蠻具體的差異吧。

 

 

6.
覺得台灣的派對文化怎樣可以更好?

這問題其實很大,可能也不是派對或音樂單方面的問題。比方說攝影、設計、美食、寫部落格,甚至到看棒球、打籃球、騎單車,我們不能光是處在一種被餵養的角度,人家給的、現在紅的,我們就照單全收跟著去做。

要真的去想自己到底喜歡什麼,去懷疑自己「我真的喜歡這些東西嗎」,那這些東西才有更多可能性。懷疑帶來科學與進步就是這個道理。

 

 

7.
最近讀到電影導演小津安二郎的自傳,小津認為「電影是以餘味定輸贏」,你覺得換成派對的話會是什麼?

其實也蠻類似的,但是畢竟派對不是好端端坐著欣賞成品之後所帶來的餘韻,而是主辦方、演出者、群眾一起在現場建構出的場景,就像把不同物質調配在一起的實驗,而且其實每次都不一樣,所以或許可說「派對的重點是化學作用」吧。

 

 

 

 

螢幕快照 2014-03-07 上午3.43.17DEXPISTOLS x 東京GAN BAN NIGHT

Spykee的放歌哲學

 

8.
覺得自己深受什麼人或文化影響?

影響最大的我想是比利時的兄弟檔 2manydjs。

他們能將各式各樣的音樂,不分年代類型而組合在一起,手法有時候像 Techno 的混音(mixing),有時候又像 Hip-Hop 的拼貼,然後你會一次聽到流行歌、搖滾樂、饒舌樂、電子舞曲甚至還有古典樂。而經過他們手中播放出來的過程,你會知道他們不是囫圇吞棗亂放一氣,而是真的知道這些音樂要怎麼湊在一起才會好玩。

我想以 DJ 這個「以他人的作品來重新創作」的角色來說,我個人認為 2manydjs 在音樂品味層面真的幾乎無人能及。

 

 

9.
放歌這麼多年,音樂的潮流與群眾一直在改變,你的放歌哲學是什麼?有沒有一直想追求的永恆主題呢? 

這個問題一直都在思考,但可能也沒有非常標準的答案。

其實早期自己擔任駐場 DJ,或是剛開始辦活動的時候,也會希望能放很嗨的國歌來轟炸舞池什麼的,但時間一久真的會膩,也慢慢發現許多現在當紅的音樂自己根本就不喜歡,更別說要把它放出來了。

所以後來我覺得,還是把自己當成在舞池裡的一個人,以「這個時候我喜歡什麼樣的跳舞氣氛呢」來挑選音樂主題,會是比較好的。

 

 

10.
就你觀察,台灣派對是否有所謂的放歌趨勢? 是否夠多元?

以派對來說我覺得其實蠻多元的,幾乎各類音樂的活動都有人在舉辦,只是到場聆聽支持的群眾人數各有不同,這個我想就還是市場與大眾包容度的問題了。

 

 

11.
對你而言,放歌文化與其他音樂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以一般情況來說,DJ 的演出內容是:在一個小時(甚至更長)左右的時間,不中斷接續數十首不同的音樂作品,營造並維持舞池內良好的起承轉合氣氛。

若以演唱會形式的表演來對照,就有非常大的不同。首先,參加演唱會的觀眾,多半是聽過了演出者的作品,甚至成為粉絲慕名而來,而這與 DJ set 多半是播放別人的作品就有很大的不同,對於舞池裡的某一位舞客來說,或許一個晚上幾小時播的音樂裡面,他一首都沒聽過,但是這 DJ 卻能讓他跳舞跳得很開心。

另外,演唱會無論是歌手、樂團,演唱與彈奏都是很清楚的舞台動態,鼓手打鼓有節奏,吉他手彈琴有旋律,主唱對著麥克風就有著活生生的嗓音;但 DJ,經常你只看到一堆按鍵與旋鈕,然後一下子換了一張 CD 或唱片,你才知道那大概是換了一首歌了,而近年使用電腦放歌的人更多,在某些時候也加深了與群眾的距離感。

所以我想,若說演唱會是聚焦舞台上的地方,那麼 DJ 所營造的舞台應該就在台下。而以自己玩過團的經驗來說,當 DJ 的難度絕對不亞於樂團上台演出。

 

 

12.
看過你之前的另一處採訪,你說覺得聽搖滾樂就像看書,舞曲則比較像打球,如果要選一本書,一部電影或一句話,會如何形容自己的放歌風格?

以前可能比較像漫畫,直接一點、好玩一點、嗨一點。

近年聽的東西也不太一樣,或許比較接近魔球,或是白取春彥的獨學術,希望能找到舞池裡不同的思考方向,也比較不去在意市場與接受度的問題。

 

 

13.
對於推廣另一種夜生活或是派對,未來的計畫?

目前有打算要辦一個周末日午後的沙龍聚會,希望能結合美食、電影、音樂、閱讀,詳細內容都在規劃中,順利的話希望能在夏天舉辦第一次。

 

 

Dance Rock Taipei 東京Line up

DEX-FINAL

KYOKO-FINAL

chaki-final

 

 

 

一起來聽音樂:

1.

Dance Rock Taipei官方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drtptw

 

2.

DJ Spykee的Mixcloud

http://www.mixcloud.com/spykeefat/

 

 

PS.

現在 FLiPER 潮流藝文誌有贈票活動!

有機會獲得 3/22 Dance Rock Taipei  的免費入場資格,詳情請見

FLiPER 潮流藝文誌 Facebook 粉絲團

DANCE ROCK TAIPEI 2014-a

 

 

不可轉載
貓飯
「少了音樂,生活便不像樣。」 生於台灣,現居柏林,貓飯音樂品牌的創始人。以品牌形象設計公司的策略與廣告文案,作為職業生涯起點,同時以樂評身份經營個人音樂網站,重視音樂何以形塑人格、何以深藏思考、何以滋養文化。2015年,為深入電子音樂的文化基元,移居柏林,並在些許時日柏林經驗的觀察與反思之後,將貓飯由個人作者轉化為跨域結合的音樂品牌。
「少了音樂,生活便不像樣。」 生於台灣,現居柏林,貓飯音樂品牌的創始人。以品牌形象設計公司的策略與廣告文案,作為職業生涯起點,同時以樂評身份經營個人音樂網站,重視音樂何以形塑人格、何以深藏思考、何以滋養文化。2015年,為深入電子音樂的文化基元,移居柏林,並在些許時日柏林經驗的觀察與反思之後,將貓飯由個人作者轉化為跨域結合的音樂品牌。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