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 年,電腦才開始從實驗室走出來,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也才剛開始受到重視。轉眼發展至今已經超過半個世紀,而且,持續有新的進展與應用。
- 程式系統可以取代人類做專業判斷嗎?
人工智慧領域裡的熱門議題之一:「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被設計成如同人類專家一樣,能對特定領域(Specific Domain)的問題做判斷、解釋及認知的電腦程式,而相關的實踐我們已經從 IBM 的深藍電腦和華森電腦的發展上看到了具體的成果。
專家系統是以推理的方式來尋找解決方案,所以它可以解釋結果和檢驗結果。但是,若應用在醫療上就引發了相當多具爭論性的話題,例如:醫生是否應該特別重視統計數據的分析來給病人做診斷?或是,電腦能夠像人一樣依據不同的情況做決策判斷嗎?
下面將提到一個實證醫學的例子,討論究竟專家在判斷時,太過倚賴電腦可以嗎?
- 實證醫學的演進: Ignaz Semmelweis 的故事
隨著統計研究方法的創新與科技的進展,實證醫學逐漸發揮作用,影響的範圍也日益擴大。
事實上,實證醫學的演進歷經了許多前人的犧牲與奉獻,最知名故事之一,莫過於有「母親的救星」(Saviour of Mothers)之稱的 Ignaz Semmelweis。Semmelweis,1818 年出生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的一個小康家庭,1844 年從維也納大學醫學院畢業,並進入當時極負盛名的維也納綜合醫院服務,雖然當時大部分的分娩工作都由助產士完成,婦產科並非熱門選擇,但,Semmelweis 選擇了婦產科。
一、產褥熱橫行,醫生其實是原兇
當時,維也納綜合醫院每年約有三千位產婦分娩,不幸死亡的人數高達六百位以上,死亡率達 20%。然而,在家分娩的婦女,相較下死亡率卻只有 1%。因此 Semmelweis 推論「醫師的手就是把產婦向死神的手」,如果醫生不經常洗手或洗得不夠徹底,產褥熱(Puerperal Fever)就會藉由他們的手進行傳染。
尤其,在他的同事 Jacob Kolletschka 因被解剖刀割傷後死亡,他的遺體解剖檢驗後的結果,發現跟死於 Puerperal Fever 的產婦病理改變相同,因此讓 Semmelweis 更確定 Puerperal Fever 是傳染病。
於是,他規定各醫科生與醫科學生在做產婦內診之前,必須用漂白水洗清雙手。結果,產婦的死亡率從 12% 降到了 2%。這項結果促成了後來的細菌致病論(Germ Theory)的發展。然而,在當時他的推論不但不受重視反而遭受到激烈的反對。
二、發現傳染根源,卻不為醫界接受
Semmelweis 被其他醫師嘲弄,有些人認為他的說法欠缺科學依據,因為他無法解釋洗手為什麼可以降低死亡率。多數醫生都抱怨洗手次數過於頻繁只會浪費時間。而 Semmelweis 最終還因此被醫院解聘,最後精神崩潰住進精神病院,47 歲即往生。
Semmelweis 離開醫院後,院方不願進行改革,並開放了分娩時禁用產鉗與內診的限制,又鼓勵屍體解剖的學習方式。最後導致產科病房的死亡率提升了 6 – 7 倍,其中,絕大部分是因 Puerperal Fever 而死亡。
直到此後的 10 至 20 年,醫學界才接受細菌傳染疾病的理論,巴斯德證實肉湯腐敗是細菌污染的結果,Semmelweis 的理論也從此才真正得到驗證。後來的細菌理論證實,很多常見的急性疾病,是細菌或是病毒等所引起的。
Semmelweis 在醫學科學的發展上受到了傳統權威的抵制,雖然他成了犧牲者,但他用實證取代表象的做法卻創造了一個醫學發展上的里程碑。
在這個例子中 Puerperal Fever 因當時科技的影響,無法透過檢驗等方式來測得感染的途徑,但 Semmelweis 透過他專業的分析、推測,得到這個疾病應該是因為沒有嚴謹消毒,而造成人為的傳遞。如此回到開始的疑問,是否該倚靠人工智慧的數據分析來做醫療判斷?
我們或可以回答:如果單純依靠人工智慧來進行醫學上的判斷,可能因為目前技術的不成熟,而造成誤判。而失去專業醫生現場的感受,還有實際接觸過後的醫療推斷,後果可能就如同產褥熱。當然,數據科技仍是很重要,他可以幫助我們蒐集許多資訊,供專家參考。
本文章為轉載授權,不得轉載。
文 / Techorange │ 圖 / http://techorange.com/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