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集會遊行,憤慨激昂的情緒與劍拔弩張的氛圍是許多人對於遊行的既定印象,並對此退避三舍,甚至是拒絕與抗議方的理解與溝通。但其實人與人之間,理性溝通,說不定能獲得更多的理解與包容。
在遊行裡,文字與人相互照應
簡單來說,抗議遊行,只是一種表達方式,由相同意念集結成的一群人,在自由的國度,執行著為自己發聲的一種權利。其中,我們發現不論在何時,文字一向都是極其重要的媒介,讓人們能及時傳遞各自的意念。
像是早期透過報章雜誌串聯起志同道合的朋友,為了相同的理念集結、在遊行隊伍中高舉看板為理念吶喊,亦或是當今網路上快速流傳的標語圖片、低調表達的標語貼紙小物,都可看出文字有著不容小覷的影響。
擦撞到磨合?字體的雛型概念
恰逢當時想題之際,香港反送中事件剛起頭延燒,在網路上引發熱烈討論,各式文字、畫面資料紛至沓來,人們集結成群踏上街頭,高舉抗議布條吶喊,而警方開始驅離群眾,甚至上升到暴力階段時,這些看起來如此遙遠,實際卻又如此靠近。
讓人不禁想起過往的太陽花事件。而如今的社會風潮由於太陽花的影響之下,願意投身政治的年輕人增加,人民對於政治議題不再持有負面印象,更甚至,關心政治儼然成為年輕人的新潮流。
活在資訊流通快速的時代,網路上的消息每天都輪了幾千遍,各式各樣的消息等著去消化,3 月開始的反送中抗議遊行,也是我們畢業製作開始運作的時刻,台灣的自由得來不易,濺下的鮮血後人永不遺忘。
從 6 月的反紅媒守護台灣遊行開始實際參與社會運動,9 月底在台中、在台北淋著大雨撐香港,11 月盛大歡樂的同志遊行,鏡頭下的每一刻,淚水和笑容,都會銘記在心。
經歷的每一場遊行都推翻以往的既定印象,曾幾何時這些記憶就這麼深植在我們腦海裡了?若沒有參與的寶貴經驗,我們不會知道參與遊行就像是出一個有點遠的門,散場之後大家照樣過著自己的人生,跟吃飯喝水沒有什麼不同。
種種抗議的事件、法案,直到達到全民共識為止,不停在議會上徘迴,政府與人民互相理解及協商中,我們是裡頭貢獻出自身能量的小小波浪。
對我們來說臺灣值得驕傲、值得宣揚的價值為何?
為此我們思考,對於社運、遊行我們應該持有什麼樣的看法;暴力只會引發更激烈的衝突,貼上負面標籤,推離可能支持議題的民眾。而抗議,即是對現行制度下某一事件強烈反應的表達手法,當社會上的多數都沒意識到議題的不公時,我們也需要讓它變得顯眼,引起社會關注。
綜合以上想法,這款字型的雛型概念就誕生了:理性且溫柔,卻又帶有大聲量,能夠引起注目的字型。
勁圓黑體以黑體為架構,長寬比 10:6,筆畫粗厚使字體看上去聲量大且不易動搖。字的中心偏左、右側寬厚筆畫造就的視覺感就如同向左行進,往同方向前進的遊行群眾;並在厚實筆畫中結合圓角,蘊含著圓柔、理性傳達之意。
至今我們已做出 500 字,包含中英數、注音、部分日韓文及符號。
這款字型發想於移動中的人們,他們為了心中的願景朝著同個方向前進,隨著閱讀的習性,右側寬厚的字型就如同往相同目標前進的他們;各方的人們因為相同理念站出來、集結成群遊行,就如同筆劃組成文字,每一個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
2019.10.30 – 12.05 之間,筆畫調性的修改過程—由原本的街頭噴漆簍空改為一般字體,刪除簍空特性後,更加凸顯靠右的厚重感。在局部的撇捺筆型及圓角幅度上,都做了不少的調整。
常有觀眾問:「為何我們使用綠色做為代表?你們做這個題材會不會被打槍?」
近年來台灣許多設計師會因應各種政治話題,藉由視覺設計表達自己的政治立場,例如葉忠宜設計師,在 2020 選舉前,作為發起人,找來他認識的設計人與文化人進行串聯,穿上他設計的 T-shirt 一起來挺蔡英文連任,又或者是 2016 年,聶永真設計師替小英操刀總統就職紀念郵票、紀念啤酒等等。
因此我們認為專題設計觸碰到政治是好的,其實每一個專題都是以各組主觀的想法及立場去研究、設計,那為何政治就不行呢?
至此,我們相信,臺灣人民參與一場遊行其中所含的意義和要闡述的想法一定不會苗小,由早期的戒嚴到現在的同性平權,為了爭取屬於自己的自由思想,長時間累積下來,持續到現今,身在臺灣的我們必定會更珍惜那傳承下來的精神。
更多《字遊結社》:Behance、Instagram、Facebook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