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篇有雷,請自行斟酌———-
佳節時候,整個城市甚至整個國家都瀰漫著快樂的氣味,處處都可以聽到親子、情侶、朋友雀躍的腳步聲,但有些人卻沒有融入歡樂,或許說他刻意逃避更恰當些。曾經熱愛生命、充滿熱情的廣告公司老大霍華(威爾‧史密斯飾)在經歷喪女之痛後,將自己封閉進悲傷的牢籠兩年,他推開所有朋友、家人,他也想捨棄一切生命的本質:「愛」、「時間」、「死亡」。
「這三樣元素聯繫了世上的所有人。」
「我們渴望愛、希望擁有更多時間、懼怕死亡。」
這是才華橫溢的霍華,經營十年廣告公司的理念。但生命最諷刺的就是,回過頭來他沒辦法正視自己以往奉為圭臬的信念,徹底地被命運擊碎了內心,而他的事業夥伴們面對這個破碎的老闆也是束手無策,所以他們想了一個極端的方法想拯救霍華捨棄的一切。
其實這部電影是用一個極致的悲傷闡述一個很美的價值。霍華對「死亡」感到憤怒,因為「死亡」無視他願代替女兒死去的交易,執意帶走女兒的生命;他對「愛」感到憤恨,因為他可以在女兒笑容中聽見「愛」,現在這些記憶卻是撕心裂肺的痛楚;他對「時間」感到絕望,因為「時間」給他的女兒太少了,讓霍華只能深陷在絕望的痛苦之中。
電影呈現的方式非常有趣,導演刻意不雕琢霍華德的悲傷,完全依靠威爾‧史密斯近乎完美的演技呈現,顯然導演是更著重在其他三個看似支線卻是與主線站有同等份量的故事。與「死亡」搭檔的是身患絕症,已經沒多少時間卻不敢對家人坦白的賽門,與「時間」搭檔的是把青春貢獻給事業,正在猶豫要不要依靠人工授精的克萊兒,與「愛」搭檔的是與妻子離異,跟自己女兒關係出現問題的懷特。如此特別的安排,似乎也是想傳達甚麼訊息。
愛說:「我曾存在他的歡笑中,現在也存在你的痛苦裡。」
我想,這部片想告訴我們的不是愛、時間、死亡為何物,而是我們要如何面對生命中所會發生的一切,不論是死亡帶來的悲傷,或是命不久矣的恐懼;不論是時間的束縛,或是對時間的猶豫;不論是愛帶來的痛苦,或是不知如何給予愛的苦惱。我們面對這些誰都可能會碰上的事,究竟該如何才能得到救贖?愛就是答案,因為愛就是聯繫世間一切的根本,我們因「愛」而痛苦,也能因「愛」而重生。
霍華在女兒死後,希望能與妻子瑪德林「再次成為陌生人」,但最後他選擇面對死亡,也因此能夠找回愛,用剩下的時間去愛這個曾經的陌生人。
導演不清不重、似有似無的挑動這個概念,雖然沒有把「愛」、「時間」、「死亡」個別講的深刻,卻用「愛」當作主軸貫穿全劇的結構,這樣的作法不是給一個的觀念要觀眾們接受,而是向舞台劇一樣適度的將觀者抽離,可以思考感受得更多。
這部片除了眾多演技不俗的演員以及厲害的劇本之外,視覺與符號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姑且不論燈光與攝影創造出來的優異質感,許多畫面安排都或多或少的暗示了三大概念獨特的屬性,更多的畫面是讓威爾‧史密斯演技爆發,無聲的強化他孤寂與悲痛的心境。
顏色在這部片中也是一個有趣的地方,飾演「死亡」的海倫‧米蘭現身時總是一襲單一深色的裝扮,就像每個生命的終點一樣,沒有燦爛的顏色,睿智平靜且沉穩,而死亡在霍華面前出現也是一身藍色的裝扮,用冷色系襯托死亡可說再適合不過。飾演「愛」的綺拉‧奈特莉則是一身亮麗的色彩,衝動感性且美麗,以愛出現的時候總是穿著紅色大衣,一如愛帶給我們的璀璨與溫暖。飾演「時間」的雅各·拉提摩總是街頭青年的淡色裝束,充滿活力且理智,時間出現的時候總是穿著一身白色的衣服,就像他平等對待萬物的作風一樣。
最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骨牌這個符號的暗示,辛苦堆砌出的一切只需要輕輕一推,就會回歸塵土。在人生的長路上,似乎不是只有一次輕推,可能還有更多暴揍,骨牌就像是霍華的人生縮影,也是每個人的人生縮影,也因為如此骨牌成為這部電影的主視覺,在片頭也是很少見的將所有單位的 LOGO 整合成同一個風格,可見導演對這部片整體性的重視。
我不會說這是一部完美的電影,但《最美的安排》絕對是一部充滿愛的電影。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