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香港當交換生之前,就有朋友事先提醒:在買東西前,一定要先說你是台灣人,不然他們會以為你是中國人。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覺得也太奇怪了吧,為什麼要一句像「芝麻開門」這樣的話去跟人溝通呢?
難道,真的會有人在意你是不是台灣人嗎?XD
在香港剛開始的時候基於不想被當作中國人的國族情結,又尷尬的說不出那句芝麻開門的話 ,所以都使用英文
想說香港被英國殖民了那麼多年,英文應該是都通用吧,哈哈
但殊不知來香港的第一天英文就無法通行了。
我住的地方在新界,就是比較不那麼觀光客景點(比較多中國人就是了)
去菜市場買菜的時候就跟阿伯說:How much is it?
然後他嚇的驚慌失措想找救兵但發現店裡也沒人說,只好硬著頭皮跟我說。
但殊不知我的英文其實也很爛,大概講完這句之後我也開始結巴了,哈哈。
於是乎好奇下他就問我哪裡來的,菲律賓?新加坡?(那時候暑假剛從蘭嶼回來,我的皮膚曬很黑)
而當我回答台灣後,他馬上回應說自己的老師也是台灣人,他很喜歡台灣。瞬間好感度增十倍附贈燦爛笑容。
但漸漸的在香港發掘有些地方英文不通,特別是老一輩的,用普通話還比較能溝通。
於是開始講普通話,但發現說普通話你得到的服務員態度會大打折扣並冷臉以對。
特別是在中國人特別愛去的SASA,你會發現一個香港人用粵語問他一定比你用普通話問他和善
有時候被臭臉回答後心裡就會超不爽的想著:臺灣人的口音跟中國人明明就差那麼多!
特別是那種你只是詢問一兩句的那種店,通常你講普通話他們都聽不出來台灣人跟中國人的口音差別
但上次到中環的一家泳衣店,有比較長的時間去詢問的時候,店員就會發現其中的口音差別
當然,只要一講出是台灣人之後,你們的聊天氛圍就會瞬間充滿小花,然後他們開始細數自己多愛台灣的什麼小吃、去過臺灣什麼地方。
「我來自台灣」,這句話真的就像一張王牌一樣,一翻開它,必勝無疑。
我想第一點在於近年來香港跟中共的緊張關係,讓香港人有種跟台灣人共體時艱的革命感吧!
當有共同的敵人的時候,總是會變的特別的親密?XD
第二點在中國的遊客給人的觀感似乎比較不佳。
中國遊客從深圳進香港的時候幾乎都帶著一個大大的行李箱,準備來香港大買特買保養品之類的
但香港路很窄,每次在旺角街頭中國遊客又霸占擋路把行李箱打開塞東西,並大聲跟朋友講話
我心裡就會賞一百萬個白眼。
可想而知香港人會對說普通話的人態度那麼兇也不是沒有原因。
在說與不說普通話之間,很難抉擇。
但使用「唔該」取代你平常的開頭方式,就算一點點也好,我想這是一種尊重當地文化的表現的第一步。
而使用普通話的時候也覺得,只要表現出自己的禮儀就好,
該有的微笑、該有的禮貌展現出來,就算店員的表情臭到不行。
但這是我們唯一能做的,其他或許都沒必要在意那麼多了吧!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