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然殘酷,但認清即是進入成人世界的敲門磚。
還記得我說過多少次自己是多麼熱愛「成長電影」。是的,人生就是在什麼雞毛蒜皮的小事上都可得到體悟,大多數的成長電影都是建立在主角如何覺悟,在挫折中改變茁壯的過程之上。雖然此類內容看似積極正向,實則也可能具有毀滅性的力量。
相較於美國好萊塢式的青少年成長電影夢幻如童話般不切實際,英國女導演 Andrea Arnold 的 Fish Tank(譯:發現心節奏)深知先破而後立的道理,讓成長二字道來殘酷得令人措手不及。
生長在英國中下階層、住國宅、母親領失業救濟金的 Mia(Katie Jarvis 飾)熱愛跳舞,懷抱舞者夢,渴望能以此為職。舞蹈不再只是興趣嗜好,更是對現實失望的宣洩解脫,脫離階級複製的奮力一搏。題材看來是不怎麼新鮮,類似的故事那廂好萊塢已是翻來覆去拍過千百回,真正讓 Fish Tank 獨樹一格的,除了那寫實近乎真實的拍攝手法外,更是導演透過象徵隱喻,對英國社會階層僵化所發出的無聲怒吼,一針針直搗痛處,彷若牙痛一陣陣在齒間隱隱作痛。
電影巧妙透過 Coner(Michael Fassbender 飾)一角的出現,為這家人的生活帶來了一絲改變的可能。Coner 的首登場即對鮮少接觸異性的 Mia 赤裸展現充滿性吸引力的軀體,在女主角充滿戒心之時,又流露男性的溫柔體貼並給予溫暖鼓勵。Coner 既像父親,又像朋友,彷彿家人,又似戀人,為絕望的 Mia 一點一點勾勒出對未來的美好想像。然而想像終究是虛幻,Coner 的汽車就像是 Mia及母親 Joanne 所付不起的通行證,讓他得以自由來去於白領與藍領之間,同時擁有也隱藏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整潔的獨棟洋房對比著龍蛇雜處的國宅,階級符號再再凸顯社會階層的落差,更顯得 Mia 對 Coner 的信任是如此不堪。
青春幻滅,就是當妳發現妳所以為的良善,不過是批著美好外衣的惡意。原來純淨潔白的駿馬,早已衰衰老矣;原來嚮往的舞蹈選秀,也不過是變相的選美比賽;原來所有故事都有自己所未見的醜陋面。
現實的痛苦崩壞,都隨著 Mia 的兩行黑淚沖落,真相來得太急力道太大,僅有認清離去才是成長的第一步。離去前 Mia 與母親共舞,微妙反映出母女關係,面對面的兩人平行跳舞如同鏡子,既是對立卻又如此相似,母女的第一支舞也是最後一次共舞。電影的最後,一顆氣球悄然升空,縱然象徵意味些許造作,卻也為故事主人公的反動,尋得一個階級出口。
By 反覆分心。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