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26.2016

《我可能不會愛你》編劇徐譽庭另一部動人劇作《罪美麗》:失去、傷口與療傷

2012 年金鐘最佳編劇徐譽庭善於用「平凡」說故事,就像《我可能不會愛你》中的男女主角,有份平凡的工作,出身在平凡的家庭,在最平凡不過的都會生活裡發展他們的愛情,設定為「平凡」仍然讓人覺得這樣的劇情扣人心弦,正是因為她筆下的這些就是電視機前的你我,我們看著自己的故事片段地出現,看見接下來能夠找到怎麼樣的出口、怎麼樣的結局。

而隔年在金鐘拿下戲劇類最佳節目行銷獎的《罪美麗》也是出自徐譽庭之手,《罪美麗》人物設定相較於《我可能不會愛你》相對不那麼平凡。角色背後的故事反而帶有爭議性,甚至是悲劇性的色彩,但這部戲依然用與我們最靠近的生活,學校、工作、家人日常相處等等每天都在經歷的,還有這些看似很遙遠,其實與我們相通的情感,娓娓道來這些關於失去,關於療傷的故事。

鍾曼青:有三個媽媽用愛建立的家,卻無法填補的「沒有爸爸的遺憾」

20

故事由鍾曼青展開,她也是整個故事中擁有最與眾不同的出身的角色──棄嬰,由三個酒家女領養,但她沒有自卑自憐,反而總是大大方方的告訴所有人:「我有三個媽媽。」因為她的三個媽媽含辛茹苦、無怨無悔,只希望給她一個最溫暖的家和最幸福的未來。

當被問起,是不是會恨拋棄她的人,她說:「可能是因為我心裡的感激太多,沒有空間可以恨了。」她是那樣懂事、懂得珍惜。然而,沒有爸爸,對於「爸爸」這兩個字只有媽媽編的故事和自己的想像,表面上裝的不在意,可是不只是作文課,許多時候是怎麼也避不開「我的爸爸」這個題目──沒有爸爸的大手,沒有爸爸的上班下班,也沒有爸爸能教她騎腳踏車,這個先天存在著的缺口淺淺的,卻這麼劃出了想要個「完美爸爸」的渴望。

終於,因為緣分認識了帶她去吃好吃的東西、陪伴她讀書、說故事給她聽,還承諾教她騎腳踏車的「完美爸爸」鄭大山,她從和完美爸爸的相處中體驗著「父女」原來是這樣的感覺,那個沒有爸爸的遺憾似乎這麼被舒緩了許多。但殊不知,她同時也為鄭大山治療著他的傷……。

 

鄭大山:有了完美的太太、孩子、家,可想起來還是會心痛的「失去摯愛的痛」

34

鄭大山則是這個故事中最具爭議性的角色。因為一場意外,鄭大山失去了是朋友也是家人,更是畢生最愛的前妻,而這場意外他一直認為是十一歲的兒子鄭予恩造成的,陷入了喪妻之痛與隱約對予恩的不諒解,脆弱的他再娶了一位有條有理,把一切打理得「完美」的太太余君慧,而予恩仿如外人一般格格不入,以獨立之名搬離了家中,鄭大山在予恩的離去和君慧打理之下過著井然有序、人人稱羨的完美人生。雖然覺得冰冷,覺得與妻子、孩子之間有著這麼點不對勁,但他不說、不反抗,一天過著一天……。

直到他遇見了有著和他前妻一樣燦爛的微笑、清澈的眼睛的曼青,於是他把對於前妻的思念完全投射到了十七歲的曼青身上,縱使他知道曼青把他當作是她的「完美爸爸」,卻情不自禁的產生親情之外的情愫,縱使知道中年男子對女高中生之間這樣的感情將為他的家庭帶來什麼樣的衝擊。

他那份喪妻之痛在新的婚姻和予恩的離去後被塵封在心底,就算偶爾想起,他仍然壓抑著;因為對於兒子的不諒解而疏遠他,甚至拋棄他的疙瘩和歉疚也隨著予恩長大成人,暫時被時間所沖淡,但這也是沒有好好處理的傷口。他與曼青的相遇,曼青不只撫慰著他失去摯愛的痛,也逐漸把他跟予恩之間那道陌生的牆移除,不僅作曼青的「完美爸爸」,也是曼青治療著他那些別人都看不到的坑坑疤疤。

 

鄭予恩:有個家,有曾經關於親情最美好的時光,卻背負著「是我毀了這一切」的罪惡感

15

這部戲帶有悲劇色彩的角色就是鄭予恩,曾經擁有一個和樂的家──調皮長不大的爸爸、會做好吃的甜甜圈的媽媽,一個只有幸福的家,而這一切卻在他十一歲那年變了掛,因為他的一個隨手的小動作不小心害死了母親。帶著這樣的罪惡感和父親的疏離、君慧的排擠所以孤身在國外度過了十多年的歲月。

雖然駝著這些悲傷的故事,但是予恩在劇中其實很開朗、善解人意,總帶著溫暖的笑容,他沒有將這些不愉快的記憶掛在臉上,更不計前嫌地想要跟爸爸的新家庭保持良好的關係,君慧老是釋出把他當成外人的訊息,他也關心著父親,然後識相地走到一個遠遠的距離,原本,他跟大山以為他們一輩子只能是這樣的父子了……。

但是他也因緣際會遇到了曼青,並且愛上了她,即便曼青獨立、有個性,不但不需要他還總是擺臉色給他看,他也始終如一地追求著她。他跟曼青的相處也牽動著他與父親的對話,然而大山一面教導他關於「傾聽」、「陪伴」的意義,一面卻又無可自拔的愛上曼青,與父親之間衝突的爆發讓予恩從小大傷小傷都裂了開來,那些罪惡感、被孤立感,那些「是不是我這個殺人兇手不配得到幸福」的情緒都隱隱作痛著。而這些遍體鱗傷在與曼青這段「需要和被需要」的戀情中,才找到了出口,能夠上點藥,慢慢地好起來。

 

其實我們都是曼青、予恩,甚至是大山,總有那些瞬間我們就跟他們一樣,一樣寂寞、無助,一樣在逃避、麻痺自己,一樣明知道不應該卻情不自禁。

那些可能連自己都從未察覺到的這些情緒:因為存在某種無法輕易改變的缺陷,希望那份遺憾得到彌補,怕家人擔心,所以表現得知足、滿足,但是想起來總覺得悵然若失……;在遭遇了重大失去之後─可能是親人、情人,甚至是寵物─默默的把心關了起來,若無其事的過著每一天,但在某個被觸動的瞬間卻會痛到窒息,而當能夠安慰自己的人出現了只想抓著不放;明明深愛著親人和情人,卻總有大大小小的摩擦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了他們,此時該如何道歉?如何原諒?

這些種種透過編劇徐譽庭筆下的人物故事很具體地描繪了出來,也透過這些人物告訴了我們該如何治療這些傷口,什麼才是這些傷痛的解藥。

小心的把那些會再次刮傷傷口的雜質清掉,然後上點藥,等待時間讓傷口結痂……。

等痂掉了,會留下一些粉紅色的疤痕,久了,顏色就暗了,不仔細看,是看不出來那道疤的。

可是我自己摸得到、季節交替的時候會感覺得到……只有我自己知道,它永遠都在。

當需要面對的時候來臨了,當那個將會把我們治好的人出現了,別抗拒,不是一切來得不湊巧,而是時間都算得那樣剛好,剛好在這些交織的故事裡,我們輕撫著那道疤──那道在這些故事的推展下形成的美麗的疤。

不可轉載
masonhuang
Vogue美國版總編輯Anna Wintour說"My advice to you is to trust and to cultivate your taste."我正往那個方向走去。
Vogue美國版總編輯Anna Wintour說"My advice to you is to trust and to cultivate your taste."我正往那個方向走去。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