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樣的田徑場上,姐姐奔躍的速度絕對是全場最亮眼的,可是,妹妹抵達終點的姿勢是如此優雅,優雅到你不得不起身為她喝采。
聽過不少,兄弟姐妹被互相比較的例子,因為哥哥姐姐一直位於第一志願,讓緊追在後的弟弟妹妹壓力無窮,父母的希冀、老師的盼望,是一層又一層的束縛;因為弟弟妹妹成績好,使得哥哥姊姊陷入自我不認同,每一張成績單、每一張獎狀,都成為責備的源頭。
也有些父母放不下,選擇用單一的價值觀教育孩子何謂「成功」。在求學過程,聽過身邊不少朋友這樣說:「父母希望我……繼承家業、讀醫學院、當律師……」,那自己想做什麼?他們回答:「其實我也不知道,聽著他們的安排應該不會錯。」
我頗屬於現今教育體制、價值觀下的獲利者,而妹妹卻屬於失利者。我喜歡讀書,她喜歡音樂;我不討厭考試比賽,她認為這些帶給她莫大壓力與恐慌;我可以接受父母為我安排的種種補習課程,她只偏好單一興趣。妹妹剛進入國中時,身旁師長們紛紛告訴她:「要好好努力,要和姐姐一樣表現好,考試讀書比賽…」。相信師長們的出發點是善意提醒,而不是惡意比較,可是就妹妹聽來,卻是種種地不認同。
起初只是不愉快,久而久之,成為輕微憂鬱。所幸,母親發現得早,陪妹妹寫信、尊重妹妹的興趣,並且和學校輔導老師討論處理方式。漸漸地,妹妹重拾生活樂趣,她花更多的時間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父母也不在成績上過分要求。一路走來,今年,她上大學了,考上國立大學的嚮往科系。
有些孩子幸運,他們承受得了這份責任,而有些孩子則不,在這樣的過程中被互相比較、廝殺。我不太確定這是否屬於父母的虛榮,因為無可否認他們只是想為自己的孩子找到一條「順遂」的路。書的最後這樣寫道:
「今日這個島上多一道聲音,鼓勵父母教養出成功完美的小孩,就有一對父母可能走上壓迫自己小孩的道路;多一則新聞,把小孩的成敗完全歸於父母教養的好壞,同時也可能誕生出一個以極端方式空管子女的家長。」
「有沒有一個可能是,我們的社會把『親』與『子』綁得太緊了?在怪獸家長的背後,不過是站著一個膽怯的、害怕犯錯的人啊。」
「事情的最初,我們要的只是孩子健康、快樂,最後我們的期待卻無限制地擴張了開來,於是傷害就無可避免,我們也失去了最初凝視孩子的初衷,曾經在某個時刻,我們光是觸摸小孩柔軟的掌心就滿足不已。」
我不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更不是一位親子專家。
但我確定:每一個小孩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都有本事在未來某一天,還你一個優雅的微笑,只要你願意相信他。
本次推薦書目: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吳曉樂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