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28.2016

可怕的不是疾病,而是人們賦予疾病的負面形象 周慶輝 1995-2015

文|吳樹安

 

雖然遠不及藝術家大型回顧展的規模,但月前采泥藝術推出的周慶輝個展,仍以藝術家跨時 20 多年的創作系列精選,分以四大主題帶給我們一份相當完整的創作脈絡呈現。

本以報導攝影為業的周慶輝最早的創作起點,乃是起源於其偶然踏入樂生療養院,並耗時多年完成的「行過幽谷」系列。藝術家除希望為這即將被破壞的特殊社會場景留下一座紀念碑,更透過與居民的長期交往,探索此一聚落形成的種種原因,分以醫療、死亡、日常生活與宗教等四個關鍵字,並最終得出「可怕的不是疾病,而是人們賦予疾病的負面形象」這一語重心長的體悟。

SNC03-2
周慶輝|行過幽谷 No.1 手工放相銀鹽紙 38x57cm 1991-1993 采泥藝術提供

緊接在後,周慶輝又將其關懷指向了工業革命對勞動者們的劇烈影響,基於台灣本地的產業轉型發生較早,而中國則像是一個長期封閉的環境,在一夕之間被建設的步伐被強勢的改變。其中藝術家特別關注的是那些有大量勞動人口且模式維持長達百年的各種產業,並以不無優美而深刻的鏡頭,沖洗出這一名為「消失的群像—勞動者記事」的黑白攝影系列。對大多數的現代化社會而言,工業革命與其衝擊大多是百年以前的過去,但資訊與網路革命不僅對全球都不顯遙遠,且正因為中國的開發步伐是如此之快,使得鄉村人口彷彿必須一口氣吞下這些本應費時多年才能吸收的快速變革。

「野想:黃羊川計畫」便是藝術家基於資訊與網路革命,於甘肅進行的大型創作計畫,這不僅是藝術家首次的彩色攝影發表,也是與早先的報導/紀實攝影大不相同的創作系列。藝術家同樣深入社區,甚至把攝影棚也遷至當地,並以各式各樣關於電腦、網路與資訊的提問,邀請當地的孩子們繪製圖畫。進而藝術家亦與當地教師合力將孩子們的圖畫放大,繪製於村莊中因人口外移而留下的黃土牆面,並透過牆上的孔洞與殘壁造型,讓孩子與其圖畫一同現身。認為幻想/想像是生而為人的重要權力,而這些孩子對這些遙遠事物的想像,又往往是透過其生活場景拼湊而成,故而相對於藝術觀眾的普遍生活經驗大不相同,文化與社會的差異就這樣以想像為關鍵字,自明地像我們鋪展而開。

SNC03-1
周慶輝|野想 II-7 純棉無酸藝術紙 127×177.8cm 2009 采泥藝術提供

而展覽中最為晚近的「人的莊園」則是一僅為了九張影像,從構思到完成便花費四年的創作挑戰,採取完整的編導式攝影,藝術家為每張影像的構想都事先寫下近萬字文本,並設定 3D 模型,更在無數次的勘景過程中確認陽光的可能角度,以使自然光與攝影補光能夠完美融合。在數十位工作人員的合作下,每張影像從搭景到拍攝均需要至少三天的時間,而其中各種文化元素、符號的對應關係,更總已經在慎密的思考中成為等待觀眾解碼的圖像言說。

SNC03-3
周慶輝|人的莊園 NO.02 純棉無酸相片紙 148×194.25cm 2014 采泥藝術提供

從報導、紀實到計畫性創作,周慶輝的創作總是與人類文明緊密相關,且每幅影像中都飽含著言之不盡的細節與故事,在此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位藝術家或攝影師的成就集結,而是以一份特殊溫度與思考鎖橋接,拉近了攝影技術與當代藝術的珍貴實踐。

不可轉載
《典藏.今藝術》是一本以關懷當代藝術生態為宗旨的藝術專業期刊,包括藝術家及創作、藝術評論及論述、美術史、展演空間、文化政策……等等,都是我們常態關注的重要面向。在取材上,台灣藝術生態的發展為我們的終極關懷,而由此推衍至與我們關係密切的華人藝術生態,以及世界各國藝壇的現狀與趨勢,也很自然地成為我們關注的重要範疇。在風格屬性上,我們希望提供給讀者的是真正經過組織與沈澱的優質資訊,在每期的專輯與各項專欄、專文的策劃都是朝此方向進行。期能以深入淺出的內容,對於國內藝術人才經驗與學識的累積與傳遞有所貢獻,同時也能作為潛在藝術愛好者進入與享受藝術世界的橋樑。
《典藏.今藝術》是一本以關懷當代藝術生態為宗旨的藝術專業期刊,包括藝術家及創作、藝術評論及論述、美術史、展演空間、文化政策……等等,都是我們常態關注的重要面向。在取材上,台灣藝術生態的發展為我們的終極關懷,而由此推衍至與我們關係密切的華人藝術生態,以及世界各國藝壇的現狀與趨勢,也很自然地成為我們關注的重要範疇。在風格屬性上,我們希望提供給讀者的是真正經過組織與沈澱的優質資訊,在每期的專輯與各項專欄、專文的策劃都是朝此方向進行。期能以深入淺出的內容,對於國內藝術人才經驗與學識的累積與傳遞有所貢獻,同時也能作為潛在藝術愛好者進入與享受藝術世界的橋樑。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