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09.2016

「土」裡「土」氣的藝術盛宴:有泥真好-泥雕藝術節、稻藝有道-稻草人藝術節

南下高鐵疾駛出八卦山隧道不久,進入一片綠野平疇,在新啟用的彰化站停下,嶄新設計的站體在田間孤然佇立,像是引領當地發展的指標;這裡是彰化站所在地「田中」,正如其名,是在稻田中央的平凡小鎮。近年聽到「田中」這個地名,多是因為<台灣米倉田中馬拉松>,號稱評價五星級的天堂賽事,有吃又有掠的比賽報名秒殺,讓一堆愛好者跳腳扼腕,因而聲名漸響。然而平常時節,小鎮默默隱身八卦山脈南麓,安靜到能聽見風在稻葉間追逐的窸窣聲。

圖片 稻田中的平凡小鎮:彰化田中(作者提供)

高鐵開通是小鎮的大事,<2015 米倉田中馬拉松>擴大舉辦,而<有泥真好—泥雕藝術節>、<稻藝有道—稻草人藝術節>更是兩大重頭戲。筆者曾納悶這在農業小鎮舉辦的藝術節,到底要如何呈現「藝術」?是否會變成大拜拜似的慶典活動:喧賓奪主的攤販配上土裡土氣的展品。小鎮因有濁水溪引流的數條灌溉溝圳流經,泥土呈現黑灰色,質地密實而黏,印象中除了收割後的炕窯活動,實難想出黑土能變出什麼新把戲來,只知這黑色的沃土滋養孕育了優質的稻作,而得來台灣米倉的稱號。

台灣首次<有泥真好—泥雕藝術節>,地點就在高鐵站旁的農田,包括十幾座大型泥雕作品、其它雕塑、地方農特產展覽與表演舞台。泥雕巧妙運用了黏密的土質,以農業小鎮生活為主軸,搭配高鐵通車的主題呈現,作品包括了米倉意象的田中穀倉、彰化大佛、閩式建築慶、高鐵列車、鄉間常見的青蛙、貓咪、童趣盎然的一二三木頭人遊戲與拔蘿蔔等,在素材選擇上緊密結合地方的自然條件、物產、文化、經濟活動、兒時記憶與生活,展現別具特色的藝術創作。

L1000539
圖片 <有泥真好—泥雕藝術節>(作者提供)
圖片 泥雕作品:田中穀倉。頂部模擬稻草的質感,細緻逼真(作者提供)
圖片 泥雕作品:田中穀倉。頂部模擬稻草的質感,細緻逼真(作者提供)
圖片 泥雕作品:大佛與高鐵(作者提供)
圖片 泥雕作品:大佛與高鐵(作者提供)

台灣的沙雕展覽相當常見,但此次田中泥雕藝術節以「泥」為媒材,強調泥土蘊含的生命力(泥土可植栽而沙不能),更凸顯當地沃土滋養的特色稻作。少見的泥土雕塑讓藝術家在創作時難度增高,光剷子就因土質黏密堅硬挖斷了幾根;即便如此,展出泥雕的作工依然相當講究:蘑菇傘頂的折痕排列整齊分明、木頭上的裂紋也仔細雕琢,連花仙子的長髮與裙擺流線,都能讓人感受到那柔順細緻的質地。遊覽車載來鄰近各級學校的學生,在此進行戶外教學、泥雕體驗,好不熱鬧,據統計,藝術節的參觀人次高達十餘萬。

圖片 泥雕作品:我愛童趣------一二三木頭人(作者提供)
圖片 泥雕作品:我愛童趣—一二三木頭人(作者提供)
L1000546
圖片 泥雕作品:花仙子(作者提供)

<稻藝有道—稻草人藝術節>則以早期田間趕鳥的稻草人為主題,希望透過具地方色的活動,宣傳在地的「台梗九號米」,在地產業如維力食品、泰山企業、寶大食品蜜麻花等也共襄盛舉,贊助了本次活動。進入展區即看見田中鎮的吉祥物「稻草人阿草」一派悠哉地側臥在入口,和與一列參加田中馬拉松的稻草人,一同歡迎大家來共享田園之樂,稻草人公仔背後的翠綠田園、遠處層疊的山頭與廣闊天空,就是田中小鎮平日的樣貌,數十年如一日。

圖片 稻草人藝術節吉祥物「稻草人阿草」(作者提供)
圖片 稻草人藝術節吉祥物「稻草人阿草」(作者提供)

稻草人藝術節中創作包羅萬象,有各種造型的稻草人,還有應景的聖誕樹與麋鹿雪橇、孩子們喜歡的小小兵與稻草迷宮、守護田園的土地公土地婆、還有飛機、金字塔、舊時農家常見的稻草墩等,漫步其間,勾起許多兒時回憶。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則是高達四公尺的「農的傳人—大農夫、小農夫」,大農夫牽著小農夫的手在田間,象徵田中稻米產業新舊世代的精神傳承。看著孩子們仔細端詳不同造型的創作、在稻草迷宮中盡情奔跑玩耍、拾起稻草有模有樣的學做稻草人,農村體驗透過藝術節有了延續,心中特別感動。

圖片 稻草人:農的傳人---大農夫、小農夫(作者提供)
圖片 稻草人:農的傳人—大農夫、小農夫(作者提供)
圖片 稻草人:守護土地的土地公、土地婆(作者提供)
圖片 稻草人:守護土地的土地公、土地婆(作者提供)
圖片 小朋友在稻草迷宮追逐嬉戲,後方還有一片波斯菊花海(作者提供)
圖片 小朋友在稻草迷宮追逐嬉戲,後方還有一片波斯菊花海(作者提供)

兩個藝術節都設置了表演舞台與農特產專區:主辦單位邀請了各種表演團體前來演出,活動中樂聲不斷,也提供了在地藝術團體的展演機會;農特產專區裡,優質良米是當然主角,加上本產的農作、水果,還有各社區發展協會的特色商品,客人絡繹不絕,確實達到了行銷在地產業與觀光宣傳的效果。

圖片 在地種植的火龍果,鮮紅誘人(作者提供)
圖片 在地種植的火龍果,鮮紅誘人(作者提供)

有別於近來許多農村彩繪與藝術節,大量引用日本卡通或西方文化為主題,甚至引來侵權的爭議,這兩個藝術節的展品,多圍繞著小鎮的日常生活與舊時農村的記憶,更顯其特色與價值。的確,這「土」裡「土」氣」的藝術節—以在地本土的特產(泥土、稻草)為內裡,結合地方鄉土生活的精神(農村、童趣),用藝術的表現方式達到宣傳農產、促進觀光的目的;參觀的孩子們也透過藝術節的體驗教育活動,親身體驗農村生活的樂趣,堪稱一場盛宴。

展品在春耕前皆在原地保留,田間的波斯菊近日亦達盛開,在爭妍花海中佇立的稻草人,更加吸引民眾前往觀賞拍照。利用藝術節的型式,結合藝術、產業、觀光、教育等目地,籌辦濃濃在地風土的嘉年華會,可望如打出名號的「田中馬」一般,開展出口碑與知名度。兩位歐吉桑在泥雕旁閒聊,說起臉書可能在此設立機房的傳聞,眼神充滿期待;後方的高鐵列車減速、進站。高鐵的停靠,為小鎮帶回異鄉的遊子、就業的機會;相應舉辦的藝術節,帶來了觀光的人潮,也帶來了地方的活力與希望。

不可轉載
陳虹百
陳虹百,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博士,助理教授,目前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支持之世界音樂教育學會下,音樂文化、教育、媒體政策委員,關心文化與教育議題,致力於推動藝術與音樂教育。
陳虹百,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博士,助理教授,目前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支持之世界音樂教育學會下,音樂文化、教育、媒體政策委員,關心文化與教育議題,致力於推動藝術與音樂教育。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