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又要浩浩蕩蕩的來臨了!
原本是屬於西方的宗教節日,現在已經變成幾乎是全球歡度的慶典,而關於聖誕老公公的節慶與傳說故事也是不勝枚舉(*註一),不過不管各國傳說差異為何,似乎在哪個國家,聖誕老人標準配備都是白髮紅衣紅褲。這全球幾乎統一的標誌到底是怎麼來的?
其實,紅衣白髮的聖誕老人是從荷蘭的聖尼可拉斯演變而成的。
一般最普遍的傳說,最初聖誕老人是來自約莫四世紀時,名為尼可拉斯的紅衣主教,主教不但十分喜愛小孩更是個樂善好施的人,常常幫助貧窮的人家。有一次以偷偷從窗外扔進的方式,送黃金給窮人家,讓三個女孩逃過了被賣為奴隸的命運,而其中一袋金幣正好掉進掛在火爐的長襪子裡。
尼可拉斯逝世以後,被尊稱為聖人,所以後人都叫他「聖尼可拉斯」。後來,荷蘭人把他塑造成一位穿著主教紅袍,留著雪白長鬍子,在每年十二月六日聖尼可拉斯日前夕,會在乖孩子的木鞋中留下禮物的嚴肅老人。
後來,荷蘭也將這聖尼可拉斯節(*註二)的慶祝傳統帶到當時的殖民地-美國的新阿姆斯特丹。
1821 年,一位美國教士 Clément Clarke Moore 給他的小孩們寫了一個關於聖誕節的童話,在故事裡,聖尼古拉被描畫成一位肥胖的、快樂的、歡笑的老人,把聖尼古拉主教形象的冠帽改成為紅軟帽,把他身邊的隨從黑彼得拿掉(*註三),把聖尼古拉的驢子變成了跳躍的麋鹿。
1860 年,紐約時報《Harper’s Illustrated Weekly》的插圖家和漫畫家 Thomas Nast 將故事童話裡的老人穿上紅色的衣服,搭配上白色的皮毛,再加上一根大皮帶,把歷史人物和故事人物合一,把派禮物使者—聖誕老人的形象進一步的鮮明化與藝術化。
然後到了 1931 年,聖誕老人全新形象最後在可口可樂公司的廣告中出現。可口可樂公司希望通過這樣廣告鼓勵消費者在冬天也喝可口可樂。隨後,可口可樂公司的聖誕老人廣告由報刊雜誌,到電視,然後傳向了全世界。同時,聖誕老人的商業化,也日漸增加。
因此,並不像很多人會誤以為的,聖誕老人的形象是可口可樂公司所賦予,不過可口可樂確實讓聖誕老人的形象成功地傳播到了全世界。而現在已是全球共慶的商業聖誕節,相對於類似性質的荷蘭傳統節日聖尼可拉斯節,也在荷蘭形成了
一場拉鋸(*註四)。
現在的聖誕節已經是全球性共同的節日,熱鬧、美麗、和樂、送禮等形象是它所帶給人們的印象,而其中也包含了不少商業行為,但人們依舊享受的甘之如飴。
有時不妨想想當沈浸於聖誕節所帶來的快樂之餘,是否瞭解其中真諦呢?在高調過著其他文化傳進的節日時,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為何反而不受自己人歡迎呢?注意力被分散後,原本傳統節日的習俗,關注是不是就相對少了許多?
除了全球化與傳統一直存在的相互拉鋸外,在近來反思主流媒體的灌輸與以及文化發展根本沒有階級的聲音高漲之下,這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
(*註一)
(其他有趣的聖誕相關小故事)
聖誕妖怪:坎普斯(Krampus)的傳說
http://news.gamme.com.tw/1348659
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cn/news/2593.html
(*註二)
歐洲許多國家有著聖尼可拉斯節的節慶習俗(尤其是德語系國家),聖尼可拉斯傑就像是他們的兒童節,那天是屬於兒童的節日,聖尼可拉斯會帶著天使跟惡魔來,如果今年小朋友表現得很好的話,他就會讓天使送給他們糖果,表現不好的小朋友,就只能從惡魔那裏得到煤炭跟馬鈴薯。
(*註三)關於拿著皮鞭的隋縱:黑彼得
在荷蘭流傳已久的傳統聖尼可拉斯節中,每年 11 月黑彼得會隨著聖尼可拉斯一起搭汽船抵達荷蘭,一直到 12 月 5 日才離開,在這一個月中,表現好的小朋友,聖尼可拉斯就會派黑彼得從煙囪爬進,將禮物送到小朋友的家中。
但是近幾年由於『黑彼得』的黑皮膚形象,引發不少爭議與抗議行動,被認為是帶有種族歧視的色彩在裡頭;同時,也有另一群要守護傳統『彼得節』的民眾,因此,一直到現在,節日的存續都還在討論中。
(*註四)荷蘭相關報導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