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單字」對任何學習第二外語的學生來說是不可或缺卻又痛苦的過程吧!成千上萬個單字要塞進腦海中,光是能記起來就很不容易,更何況還要能靈活運用,也因此坊間出現了許多教授不同背單字技巧的參考書,例如 30 分鐘背完之類的單字書。但以中文為母語的我們有沒有想過,那些要背漢字的外國人們其實在背中文字的時候,痛苦的程度可能是我們的好幾倍啊!
「漢字」可謂是世界上難以學習的字型之一,與印歐語系及羅曼語系透過拉丁字母就能拼湊成多種單字相比,每個不同的漢字就是一幅新的圖畫,脫離嬰幼兒時的學習語言優勢後,成人學習中文真的如同榨乾腦細胞一樣困難。
本文作者 Catherine Shu 在 TechCrunch 上的原文就提及:
「小時候在美國,每周六早上的中文課是我第一次體驗到學習語言原來有這麼多不同的記憶技巧,例如老師教我們「雞」這個字的特色好比一隻雞在找尋食物,而「國」則像是一幅小型地圖。這些圖像記憶法對於提升學習樂趣非常有幫助,但我來台灣上正規中文學習課程時,小時候所學的單字都忘得差不多了…
當我 26 歲時,甚至花了九個月的時間參加華語學習學程,每次面對成堆的記憶單字卡時,我不禁懷疑我到底還能在腦中擠出多少空間去塞進一個新的漢字。」
事實上,漢字並沒有想像中不規則化,每一個漢字拼湊原則基本上是根據中文偏旁的要素(其中包含 214 個常用偏旁),有點類似英文當中字首、字根、字尾的概念。偏旁都具有自己的意義,而一個漢字的涵義便包含其所有偏旁本身的意涵,只要搞懂這個概念,背漢字就會輕鬆許多。
日前在Kickstarter募資成功的 Outlier App 便是款基於偏旁拆解的新穎漢英字典。Outlier是由 Ash Henson 率領一群台北語言研究學者,在研究大量的古文字學後,淬鍊出最平易近人的漢字學習模式,內含最具權威性的文字歷史典故與互動學習模式,目的在於讓初學中文的人也能輕鬆上手。Outlier 的Demo 版本已經上線一陣子,如今募資成功後將透過最大的中文學習 Apps 公司Pleco發行,隨後研究團隊將開始對大量研究資料數據化與分析,用以強化 Outlier 的內容。
創辦人 Henson 於 1993 年開始學習中文,目前正在台灣師範大學中文學系專攻博士學位。以中文學習過來人的經驗,Henson 發現漢字的學習除了痛苦死背外,透過理解字型、字義才是最理想的學習方法,因此 Outlier 因運而生,目的在於希望透過扎實的背景知識建立,讓學生探索中文的奧妙與艱深時能更加順利。
Henson 說道:
「即使我們忘記怎麼寫中文字,我們仍能認出它們,因此專注在理解字義和字音這兩大要素能激發我們對某個字的連結。如果你無法記得怎麼寫,你還是能透過意思與聲音去認得這個字。每個字與偏旁都從它的原意開始解釋,我們相信這對學生來說是最有用的學習方式。但網路上有些人聲稱必須要先從最古老的象形文字開始學習,但這真的沒道理,語源學的目的在於文字的歷史發展是件很有趣的事情,但學習文字則必須將學習方法放在最有效率的位置。」
Outlier 的學習方式分成三步驟:首先是將漢字拆解成一部一部的偏旁,隨後個別介紹其偏旁樣貌、意義與發音,最後再展現給學生如何將這要素崁進完整文字當中。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g3UC894haQ&index=1&list=PLebp9ufr_vijeQBbjFo7YHI6RaibrYFMI[/youtube]
即將正式推出的 Outlier 將會發行兩種版本,基本版(Essential)將會著重在學習漢字時最需要理解的內容,例如拆文解字、發音、文字原義與衍伸義,也會提醒使用者可以了解但不必要強記的資訊有哪些。而專業版(Expert)則是設計給進階學習者、語言學愛好和學者,內容包含更多語言學的內容和文字歷史典故。
Outlier App 讓艱澀難懂的漢字更容易記憶,而且它不僅僅是另一種記憶技巧,更能讓學生先理解再記憶,這種圖形拆解學習法是以往在英文學習中看不到的。Henson 相信使用 Outlier 的學生在拆解上百個漢字之後,也會漸漸懂得自己去拆解陌生漢字的偏旁,讓學習漢字事半功倍。
我們會先帶領使用者辨識每個漢字偏旁的拆解與涵義,但經過 4、500 個字的洗禮後,學生將會有一套完整的偏旁系統概念。因為不是死記硬背字型,而是透過理解將它納進長期記憶之中,所以往後在文章中看到新漢字時,學生自然就會有辦法猜出它的發音和代表意涵了!
(文章來源:Techcrunch;圖片來源: Canadian Pacific CC Licensed)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