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友D提到想要創業的做小吃的時候,心裡一方面覺得疑惑,但又對他義無反顧的勇氣感到佩服,在經濟環境對於年輕人相對嚴苛的現今,開創自己的事業版圖絕對不是一條簡單的道路。 看著他和朋友們從累積人脈、 籌備資金、 謹慎的市調 、尋找店面 、建立社群平台,到最後總算能夠正式營運販售實在讓人興奮又感動。 然而創業這條路真正的起始點卻是在塵埃落定之後,很開心這次能和掌福饅頭這四位二十多歲的經營者聊聊這一路上的甘苦, 也將他們不算長但卻真實的經歷,給予目前想要自立門戶的年輕朋友作為參考。
可以先幫掌福饅頭做個簡單的自我介紹嗎?
掌福饅頭有個可愛的英文名字 ” Palm Foods ” ,由四位先前從事房仲業、 服務業、視光產業與平面設計的夥伴於 2014 年創立。嚴選優質食材,襲承數十年的糕點製作技藝,用創意與巧思開發持續非同一般的口味選擇,從店面至菜單的設計乃至於靜物攝影,都再再反映了我們在乎的核心價值:打造屬於年輕人的在地飲食文化, 更期望在食安風暴一次又一次籠罩台灣的現今,給予愛吃、懂吃的朋友們一個耳目一新的生活提案。
當初將 “ 創業 ” 這個念頭的由想法行動的契機是什麼?
其中一名夥伴的家人是相當有經驗的糕點師傅,後來進而接觸包子饅頭的製作與研發,相較於麵包與蛋糕有相當多新型態的口味 、樣貌與行銷方式,包子饅頭這項擁有悠久歷史的小吃相對來說傳統許多,目前市場上的經營者也大多是四五十歲的中年族群,很少看到由年輕人主導並注入新意的例子。
怎麼曉得彼此就是 “ 對的 ” 夥伴?
這個團隊的每一個人都擁有不一樣的特質,無論是對於飲食的專精,對於服務的熱忱,懂得行銷、設計,甚至是管理,大家擅長的剛好都是不同的面向,當然也彼此互補。
關於地點的選擇是否有特別的考量?
當初在開店前花了近半年的時間找尋合適的地點,由於銷售品項除了包子饅頭之外還有滷味,需要的空間不能太小。而大台北地區只要是熱鬧的商圈,租金就會是難以想像的天文數字,在草創初期確實無法負擔,也因此最後選了這間位於南港的店面,平時大多只有附近的居民或是上班族往來,但因為我們也想要以團購與社群網路行銷作為主要經營方式,人潮的考量因素也不是這麼重要了。
一看到掌福的菜單,就會發現你們的產品和一般的包子饅頭店有相當大的差異,例如巧克力、 咖啡、 鮪魚、起士牛肉、蔓越莓、抹茶紅豆等等,想請問在產品開發上的創意發想來源是什麼呢?
先前有提到我們的師傅其實做過糕點,因此在構思開店的想法時,就希望能結合他從前擅長的品項,以別於傳統的方式進行產品研發,有趣的是因為附近的居民年齡層稍長,即便我們有許多新穎的選擇,他們還是比較喜歡傳統的白饅頭、雜糧饅頭或是紅豆芋泥包,而網購的年輕族群就非常勇於嚐鮮,每每推出新口味都能得到不錯的迴響。
除了過路客和網購客源,還有用其它的方法拓展業務開發新客層嗎?
最簡單的就是透過發放傳單讓消費者看見我們,另外也和許多公司行號進行試吃活動,藉此讓品牌效益擴大。之後我們也希望能朝向批發的方式,和與我們想法類似的早餐店、賣場異業結合,共同推廣。
自開店至今即將滿一週年,這段時間的營運經驗和當初創業之前想像的是否不同?
有的,原先我們想要專注在耕耘年輕市場,但沒想到我們接單的客層年齡層遠比我們想的要來的年長,這也有可能是年輕族群接觸的資訊多 、選擇多,因此忠誠度相對來說沒有辦法這麼高。這也是我們目前需要克服的難題。
最後想請大家談談掌福的短期與長期目標。
短期目標當然就是能夠擁有更高的接單量(笑),不過其實消費者是很感性的,除了產品之外如何讓他們產生認同感是門值得探究的課題,雖然販售的是平價的小吃,但我們希望能像操作品牌一樣,藉由不同面向的觸擊與溝通,讓我們的想法切切實實的深根在顧客心裡,也因此我們找來翊嘉幫忙,她平常從事的工作其實是時尚攝影,很難想像拍過彭于晏、隋棠甚至是河智苑、蘇志燮的攝影師居然也能拍包子饅頭吧(大笑) 真的很感謝她建構出精緻的食材畫面幫我們的產品大大加分。對每位夥伴而言,把掌福推向一個指標性品牌的位置,讓大家想到饅頭包子就會想到掌福,並且認定我們的產品就是美味的 、特別的、且健康又安全等等正面的信任感絕對是現階段最重要的長期目標。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