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市場蓬勃興起挑戰矽谷地位,讓整個創業板塊重心位移。各大加速器、創投開始針對亞洲個國家進行佈局,在台灣除了有500 Startups與國發基金的合作外,現在另一個知名矽谷加速器 Fouders Space 也積極展現對於台灣市場的興趣。
受台灣本地的創業機構交通大學天使投資俱樂部( NCTU Angel Club)、隸屬新北市政府的創業資源中心新北創力坊聯合邀請,創辦人 Steve Hoffman (以下簡稱 Steve)親自來台,展開為期一週的行程。在這一週內,Steve 與上述兩個單位簽訂合作契約。未來這兩個單位底下的團隊,將有機會可以到矽谷 Founders Space 參與加速器計畫。
Steve 為一個矽谷資深創業家,他的公司 LavaMind LLC 製作了許多得獎的遊戲與教育 app。另外,他也是一位成熟的天使投資人,投資過數十個不同領域的創業團隊。在 2010 年,一手成立加速器 Founders Space,起因是 Steve 發現身邊的朋友常會遇到一些類似的創業問題,於是藉由在網路上寫文章、在矽谷舉辦座談會為大家解惑。最後這樣的創業座談會影響力累積越來越大,甚至開始擴散到全美,最後變成成立加速器的動機。
- 遊戲規則跟別人不一樣,Founder Space 提供殺手級服務
被 《Forbes》 評為「七大優秀創業加速器」之一,Founders Space 之所以享有盛名是因為它針對海外創業團隊的「服務周到」。考量海外團隊的特殊需求,提供一個月的密集加速課程、豐富的線上課程教育,與總共 12 個月的創業導師輔導,成為 Founders Space 的殺手級秘訣。甚至,如果團隊沒有準備好在 Demo Day 上台,還可以自由選擇要參加哪個場次發表成果。有鑒於海外團隊因為簽證、資金問題,不一定有辦法長期駐紮矽谷,Founders Space 充滿彈性的服務就對於想要在美國闖蕩的海外團隊非常有利。
在來台前,《TechOrange》獨家越洋專訪 Steve Hoffman,請他聊聊 Fonders Space 獨特的運作規則,以及此加速器的服務,是否對於能夠幫助台灣創業者在矽谷加速起飛。
- 專為海外創業者打造的全方面加速計畫
同樣都是矽谷新創加速器,為什麼 Founders Space 的運作規則會這麼特殊?其實答案都圍繞在「時間」。Steve 觀察到,海外創業者來美國通常需要申請簽證,簽證到期就得回國。還有住宿、資金、本國公司營運的問題需要操心。若按照傳統矽谷加速器 3 個月的課程,對於海外團隊是一個很大的負擔,這些人有三個月的時間得拋下本國的事業、家人待在矽谷。
另外 Steve 也強調,傳統加速器的 Demo Day 後,也就意味著課程結束、加速器停止提供資源,團隊也就跟著回家了。海外團隊也就因此錯失了未來與投資人接觸、面談的機會。
因此,Founders Space 採取的作法就是把原先要 3 個月的課程+Demo Day 全部都壓縮到一個月內完成。如此一來海外創業者可以利用剩下的兩個月去與投資人接觸,接下來的 12 個月,也可以免費使用任何孵化器提供的資源,讓自己的團隊更加進步。如此一來,對於 Founders Space 來說,也有著陪伴著團隊從 0 到 1 成長的參與感。
就算團隊無法直接到美國參加加速計畫,Founders Space 也與韓國、奧地利、中國、新加坡、比利時、日本、荷蘭、巴西、愛沙尼亞等國的創業資源中心、大學院校簽訂合作計畫,讓當地的團隊可以透過線上教育的方式,獲得創業資源。
- 進駐 Founders Space 有什麼條件?
Steve 解釋他們主要 Founders Space 一年招收 3 次團隊,主要針對早期創業團隊,甚至只有創業點子,還沒有推出商品模型的團隊都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
獲選進駐的團隊,可以免費享用 coworking 空間,並且接受來自創投、天使、律師、技術人士、行銷專業人士、公關、資深創業家、財務分析師的各項專業課程。此外,Founders Space 與 1200 個矽谷的知名天使、創投皆有合作,這代表了為海外創業者提供了一套非常健全的矽谷人脈系統。
關於許多團隊注重的投資部分,Founders Space 對於進駐的團隊不提供任何投資,但是會以股份份額作為進駐的條件交換。創業者也可以選擇付一點費用,然後 Founders Space 便會佔少一點的股份。Steve 解釋:
「通常我們會抽取 1%~5% 的股份。依照團隊的不同發展階段,要抽取多少由我們決定,中間沒有議價空間。已經發展到比較成熟階段的團隊,我們會抽取比較少的股份。這也是我們跟其他矽谷加速器不一樣的地方,他們不管團隊大小,一律抽取一定份額的股份。在未來,我們也計畫成立自己的投資基金,以便能夠直接投資進駐團隊。」
Founders Space 運行 5 年,已經孵化 100 個創業團隊,其中有高達 60%的團隊來自美國境外。目前較為成功的孵化例子為線上訂生鮮蔬果的團隊GrubMarket,在進駐 Founders Space 期間募得 60k 美金種子輪基金,之後又募到了 200 萬美金,與獲得進駐 Y Combinator 的機會。還有一個由台灣人 Chris Yu 所創造的團隊byappy,此團隊目前也正在進行募資計劃中。
不過 Steve 也說,許多從 Demo Day 上成功獲得投資的團隊,由於團隊階段仍屬早期,因此不一定是拿到 A 輪的資金,但有些會拿到 20 萬至 30 萬的種子輪資金。他希望從這裡畢業的團隊至少可以先拿到天使資金,這個對於他們之後爭取更大的投資會有相當助益。
- 顛覆矽谷常規,成為 Founders Space 突圍關鍵
Steve 認為 Founders Space 「引進多元文化」是很大的優勢,他說:「一個加速器中,若能有 30% 歐洲團隊、30% 亞洲團隊、30% 美國團隊,就會是非常好的組成結構,這代表不同的點子可以被交流,而且增添創業生態系的多樣性。」經營網絡也是關鍵之一,Steve 表示目前許多主要的投資者來自於中國,Founders Space 就十分注重拉攏這些海外的創投。而且不論基金的大小,都是他們考慮合作的對象。小的基金能夠投資早期的團隊,對於 Founders Space 來講也是增添優勢的助力之一。
近來活躍於創業圈的天使投資人、阿碼科技創辦人黃耀文認為,Founders Space 的運作具有利基特性:
「我認為 Founders Space 經營手法很獨特。矽谷的創業生態已經成熟而且競爭激烈,例如 YC、500 這種大的加速器就是例子。如果要改變遊戲規則,那就要走出矽谷,從全球的創業生態佈局。Founders Space 不僅提供創業者簽證上面的協助,其他加速器該有的服務也有。重點是,他只拿普通股份,這對於吸引優秀的新創團隊很有用。」
他解釋這種針對特別需求的加速器出現,是因為現在資金仍然集中在美國、中國,需要有「引介團隊進入大市場」的服務。Founders Space 若要成功,就得仰賴挑選團隊的眼光。這有點像是「名校」的概念,例如台大、Stanford 出了很多有名校友,因此這些學校就是名校; Founders Space 的成功完全仰賴於孵化團隊的成功。
- 台灣人的矽谷優勢:懂英文、人才多
在 Steve 的眼裡看來,台灣人具有下列優勢:
「相較於日本、韓國、中國而言,台灣人的英文普遍好,而且普遍擁有高等學歷,這是非常可貴的。台灣的地理位置也是一大重點,有鑒於台灣與中國的語言相通,又是一個國際重要節點,我們希望將台灣佈局為一個重要的亞洲創業據點。」
那是否有任何偏好的團隊?Steve 回答:「我們蠻想找物聯網、big data 這些相關的團隊,至少我們的投資人很需要這些團隊。」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