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份,是全台灣最有特色的老街,很多觀光客遠從日本、韓國、中國慕名而來。由於九份歷史與空間的關係,讓這份獨特的環境氛圍經歷百年而不衰。而這次除了美食之外,可以從我們所熟悉的九份老街歷史與空間的角度,來去觀察,讓旅遊於九份更加有趣!
九份地名的由來其實有兩種說法!
早期尚未發現金礦時,九份與金瓜石有零星的梯田分佈在各處,戶數加起來約有九戶,然而早期民生物資需由焿仔寮港(今 瑞濱漁港)採買,由於當時交通十分不便,所以當時的居民用集體購買的方式取得民生物資。當物資由水運運至焿仔寮港時,就有人問挑夫物資是送往哪,挑夫便答「山上九戶人家的」,故稱之。
第二種說法則是在早期尚未發現金礦時,據說是開墾樟樹為業。
在樟樹砍下之後需要由大灶來煉製樟腦油,當時十口灶稱為一份,而九份共有九十口灶,顧得其名。至今可以觀察豎歧路下的九份派出所前,還有一棵樟樹,由此可見當時九份確實有樟樹的存在。
所謂的九份地區主要是由四條道路所組成,橫的由上而下分別為基山街、輕便路以及汽車路,而中間貫穿三條道路的則是九份最有名的階梯-豎歧路。
下車後,首先步入的是基山街。
基山街的基山顧名思義為「基隆山旁」,早期是九分居民主要的商店街,其稱呼為「暗街仔」,因九份長期多雨,店家為了做生意紛紛架起了雨遮,在不到3公尺寬度的街上,讓人不管早上或晚上走起來都暗無天日,其狀況更延續至今!
在基山街上,有個地方一定要進去看看,那就是「九份茶坊」。
九份茶坊原先是翁山英故居,九份坑長統籌中心,後來改為水池先診所,如今經文化局已登記為歷史建築,並且開啟了九份山城品茶的文化!
此茶坊為面街道的雙併連棟式街屋,而內部的窗框以及些許結構都是早期師傅利用檜木製作而成,某些牆面以及構造都還保留當時所塗上的礦物漆,屋頂的木構架也都是早期建築所保留下來。
昇平戲院早期稱為昇平座,後而改稱為戲院。
此處為豎崎路與輕便路交叉口,在早期沒有汽車路時,輕便路、與豎崎路是主要交通幹道,然而在這交叉口則是居民活動中心點,故戲院設立在此處。原先已荒廢多時,如今已經翻修整建,是來九份的遊客可以暫且休憩的地方。由於在早期我有踏入過於先荒廢時的昇平戲院,對於現在內部的整修,總覺得有過於刻意之處,原先在戲院前戀戀風城的海報也被撤換下來,十分可惜。
…….(待續)。
Nuomi 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chenNuomi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