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就是要做設計
姚彥慈 (Sha) 最近在網路上很紅,因為他創業的產品 Eatwell 得到今年史丹佛長壽中心「設計競賽」(Design Challenge)的首獎,有興趣這個產品與獎項細節的人請參考這篇報導:台灣女孩姚彥慈為失智外婆設計的餐具,美國療養院也買單!
Sha 原本不是設計的科班出身,卻對設計有著濃厚的興趣,大學時聽從父母的建議就讀社會系原本想要做文化產業,因為對設計的熱愛,大學畢業後跟家人商量,申請進入舊金山出名難畢業的舊金山藝術大學 (AAU)的工業設計研究所,在完全沒有任何基礎的情況下,從頭開始學習畫圖並且使用各種工具在工廠做實體模型以及建造 3D 模型。
不斷的努力,讓他在畢業時拿到全年級唯一一個畢業獎項。
- 用力爭取成長的機會
任職於舊金山的吉他設計公司時,原本老闆要求她一個禮拜工作 30 小時,Sha 為了另一份工作的學習機會,詢問老闆能否讓她一個禮拜只進公司三天,每天做 10 個小時,另外兩天加上禮拜六去另一家公司上班。
- 因為這裡大家都在做(創業)這件事情
也因為在得到史丹佛大獎之前,Sha 身邊的 mentor 與開發產品時各方配合的專業照顧者都認為都認為 Eatwell 是個可以發展的產品,Sha 遂有用 Eatwell 發展 Startup 的念頭。
問他為什麼不回台灣做,他說,在 bay area 人人都在創業,走到哪裡大家都是老闆。出去外面 networking 就會發現什麼樣天馬行空的生意點子都有,大家很會互相幫助。也有非常多很敢投資 startup 公司的投資者會聚集在此。
- 簽證風波
都跟原來老闆談好 H1B 簽證的事情了,卻因為當年 H1B Quota 滿得太快,公司行政流程趕不及,所有實習跟公司博感情的努力付諸流水, Sha OPT 結束就要被踢出美國了。
在多方詢問之下, Sha 本來決定要申請 ITU ,用另一個 F1 簽證留下,用 CPT 繼續追尋他在這裡的夢想,但是在跟他的移民律師談過後,他發現他竟然可以使用創業簽 (E2)留下來!
- 發了瘋似的主動與社交
美國人其實還是靠『關係』做事的,只是他們對陌生人主動攀關係,有著很強烈的容忍力與好奇心。
在美國待了幾年的 Sha ,深深了解這個道理,一開始由 Mentor 帶他去社交,後來非常主動遞自己參加活動,Conference,Meetup… 等,敞開心胸,帶著 Eatwell 的簡介 Brochure ,遇到適合的聽眾就當場 pitch 他的產品與想法,很多門,就是這樣一扇扇地敲開的。
他的社群越來越大,產品的支持者也越來越多。『主動敲門』在這個文化下的確是王道。
- 不要別人的 Conclusion
問他美國教育與台灣教育最大的差異點,他立刻提及台灣的教育不太注重你取得結論的方式,只要能在網路上找到佐證的資料可以自圓其說,大部份都可以過關。
反之,AAU 的老師卻非常討厭這種速食結論,他們希望你的學習是經過你自己深度的推演與找尋的,結論為什麼是這樣?佐證的資料室從哪裡來的?是你去田野調查來的,還是找書的?如果是找書來的,你聯絡過本書的作者了嗎?你怎麼知道作者現在的結論還是這樣? … 等。
儘管打 200 通電話,也不一定能夠訪問到原書作者,這種不靠速食結論的方式卻已經深深影響著 Sha 設計 Eatwell 產品的方式。
引用一下另一篇報導的段落:
『(Sha)花大量做研究,最重要的是和當地專業的照顧者,例如日間成人照護中心的職能治療師、護士社工等建立良好的關係,吸取專業知識。另外也參加了當地的 support groups , 從與失智家庭的照顧者對談中,了解失智患者日常需求以及生活情況,希望自己的設計真能解決他們的問題。』- 台灣女孩姚彥慈為失智外婆設計的餐具,美國療養院也買單!
- 我要給幫過我的人們一個交代
『不管 Eatwell 最後如何,發展這產品的過程中,幫助我的人太多了,我一定要給他們一個交代』Sha 說。
因為社交與田野調查所累積起來的幫助者很多,Sha 覺得他要 see it through ,不要辜負這一路上幫助他的人。
如果你認同 Eatwell 的理念與潛力,請你至少拿出少少的 150 元台幣(更多當然是非常鼓勵拉 XD),贊助 Sha 在 indiegogo 上的群眾募資。
Sha 會拿這些募資的錢開模打造第一波的試用品,除了遞送給支持支持他的募資計劃的人之外,也會將產品帶到台灣以及之前已經在洽談購買的美國最大的 assist living 等各地的照顧中心去,讓 Eatwell 的成長發芽。
最後,Sha 希望能夠在這裡公開感謝父母的全力支持,他們是 Sha 支撐下去的原動力。想詢問 Sha 關於 E2 簽證與設計就業 / 創業的朋友,也可以直接在 RockResume 上面跟他約時間噢!
以下是該獎項,及 Sha 的餐具設計概念的影片~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NR8zdeVbMI0[/youtube]
(文章轉載自合作部落格:台灣工程師的矽谷故事:網路截圖:youtube,CC Licensed)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