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30.2014

憂鬱症患者腦內大剖析:我不是心情不好,我是真的生病了!

2014 年 8 月 11 日,喜劇界的泰斗­­羅賓.威廉斯受憂鬱症所苦而在家中自縊身亡。這樣的消息讓人無法聯想到總是帶給世界歡笑的羅賓身上。因為罹患早期帕金森氏症再加上長期受到抑鬱焦慮情緒的摧殘,他用這樣的方式和世界告別,提醒了我們憂鬱症的可怕,並且是現代高壓社會下,急需正視的文明疾病!

憂鬱症不單單只是心情不好而已,它已是生物學上的既定事實也是種醫學上的疾病。當我們談論著自己心情有多不好時,可是小看了受到憂鬱症折磨的人們了。

推廣科學新知的影片頻道-AsapSCIENCE近來就推出了關於憂鬱症的影片,深入探討了憂鬱症的科學根據以及其治療的方式。要對抗憂鬱症,並且從大眾募集研究資金,最關鍵的就是讓大眾意識到憂鬱症是一種疾病,不只是心情不好而已!

憂鬱症不但有生物學上的基礎,在心理學、真實社會中更不斷的被注意到,它不單單只是某人需要克服的難關或一般人能給予建議而能治療的!

如果真的要講的話,憂鬱症患者的症狀完全是虛弱的相反,對抗憂鬱症是需要很大的心力的!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GOK1tKFFIQI[/youtube]

 

世界上超過 350,000,000 個人受到憂鬱症的影響,因此毫無疑問的它會個需要重視的議題。

憂鬱症病患的腦內到底是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了呢?這樣強烈的悲傷情緒有任何生物學根據嗎?

  • 早期發現-復合胺(令人愉快的神經傳遞介質)

在過去,憂鬱症被認為是大腦內化學作用的不平衡所造成。科學家相信特別是人類體內的神經傳遞介質-復合胺(又被稱為令人愉快的神經傳遞介質)-的缺少所引起。然而這項說法的唯一證據是某些憂鬱症患者在使用提高復合胺的藥物後減輕病症的狀況。但腦中的化學變化可不只有這麼簡單,這個說法還未完全掌握憂鬱症的複雜性。

  • 腦細胞的減少,掌管情緒的海馬迴縮小?

近年來,科學家開始注意到腦細胞間互相的連接性可能在影響憂鬱症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他們觀察憂鬱症患者腦內構造後得出的研究結果,發現這些病患的海馬迴比一般人的都來的小,雖然大腦中其他的區域也會有所影響,但海馬迴主要掌管人的記憶與情緒。研究顯示情緒低落所持續的時間越久,海馬迴就會越小,使得細胞間的連結惡化。壓力被認為使得這部分大腦神經元減少的元凶。事實上,研究結果得出,如果能讓海馬迴的細胞增生並刺激這部分的神經元,就能讓狀況改善。

有趣的是,現代許多抗憂鬱的藥物,包含提高復合胺的,都有間接使腦細胞增生的效果,這就是為什麼這些藥物能改善某部分患者的症狀。但這並不是唯一改善的原因,這些藥物還能提升某些化學物質的釋放,讓神經元的生成更旺盛,所以有某部分的科學家認為,對抗憂鬱症應該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開發能直接對神經元形成有所影響的藥物。

  • 基因的影響

也許在神經元中的化學物質扮演了影響情緒的主要角色,但越來越多研究發現,其實基因也有可能是憂鬱症某部分的成因。

某個研究發現,復合胺轉運體基因(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的突變,可能是使得個體容易得到憂鬱症的影響因素:

每個人類個體都會有兩種基因,一段來自母親,一段來自父親,可能長也可能短。在歷時五年追蹤 800 個年輕的成人後,發現帶有一長一短基因的樣本個體容易在經歷巨大壓力的生活事件後得到憂鬱症,帶有兩段短基因的個體則比前者更容易得病,而帶有兩長基因的個體則較不容易情緒低落而致病。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基因被認為與憂鬱症有關,也因此讓:「憂鬱症及躁鬱症可能來自家族遺傳」這種說法更具公信力。研究顯示雙胞胎中的其中一個有躁鬱症,則另一個會有 60 到 80%的機率也得到躁鬱症。

儘管憂鬱症真正的致病因素還未正式的確認,甚至還有更多病因還未被提到,但我們應該要有的認知是:憂鬱症是一種疾病。

它不只有生物學上的基礎,更在心理學上多被提及,真實社會中也確切存在,絕對不只是某人需要克服的難關或一般人能給予建議而痊癒的。就像心臟疾病及癌症,讓大眾意識到憂鬱症是種重大疾病,是現階段募集資金與研究人力重要的關鍵。

  • 憂鬱症只會在人類身上發生嗎?

AsapTHOUGHT發表了一部影片《Do Dogs Get Depressed?》,內容關於各種對於人類以外其他物種所做的憂鬱症研究。如果對於這個領域有所興趣,可以看看作家 Laurel Braitman 的作品《Animal madness》。

 

 

 

不可轉載
BuzzOrange 報橘
關注台灣與全球政經動態,思考那些科技無法解決的事情。提供新聞之外,更希望提供一個場域讓你和我們經常地問「為什麼」;不要再別人說什麼我們就信什麼,所有事情不再只有「是非」、「藍綠」的二元選擇——我們需要思考,需要一直問為什麼。
關注台灣與全球政經動態,思考那些科技無法解決的事情。提供新聞之外,更希望提供一個場域讓你和我們經常地問「為什麼」;不要再別人說什麼我們就信什麼,所有事情不再只有「是非」、「藍綠」的二元選擇——我們需要思考,需要一直問為什麼。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