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近於台灣的一個旅遊勝地-香港,可能是許多人首次出國的最佳選擇,我首次出國也是選擇此地作為探訪的起始點。
而近來 Romain Jacquet-Lagrèze 這位法國攝影家,發表了自 2009 年定居在香港以來的第二本攝影書 ” Wild Concrete” 著重在描寫位於全面都市化發展之下的城市影像,圖片中幾乎不見人影,大抵只有垂直聳立的高樓大廈、鐵窗欄杆的都市城堡,偶爾可從大樓玻璃中倒映的模糊影像,看到些許人影的存在,也才能從那充滿窒息感的銳利氛圍中,感受到一些屬於都市應有的活力與熱情。
四、五十年代的政治因素,導致大量的中國移民移入香港定居,爆炸的人口數量和隨之增加的資源便一窩蜂地擁進了這個方寸之地,從前鄉村時代圍繞著生產力而居住的優勢區域漸漸消逝不見,取而代之的則是為了追求全面的都市更新,屬於工業革命後遺症的的都市改革正一步步開展在這塊土地上。
政府興建了大量的國民住宅,把人口集中到某個特定區域,而剩餘的閒置土地則是拿來當成開發專用,給了工廠和商業活動最好的地利優勢和稅賦待遇,而為了讓都市景觀看起來更加一致性地明亮整齊,方便各種「高級化」的活動進駐,於是草根性的市井景象和隨之發展的歷史景觀面臨到被強迫根除的命運。
因著常民活動而在橫巷窄弄之中崛起的特有地景,像上環的「海味街」、「古董街」,灣仔的「玩具街」,油麻地的「廟街」,旺角的「女人街」、「金魚街」、「波鞋街」,深水埗的鴨寮街等等,這些蘊藏著最真實、最生猛、最有活力的生活景象仍被視為亟欲根除的眼中釘,極力挽留的一方說法除了保存歷史和承載文化的價值之外,似乎再沒有任何商業價值可以把這樣的滋養文化之地納入考量。
於是香港市民被迫居住在狹小不見天日的環境之中,並櫛而居的樓房,形狀不一的鐵架,吊掛在高處隨風搖曳的衣衫,成了旅客在市區之外的地區最常見的生活景象;當我們走在最熱鬧的皇后大道,抬起頭來,除了這些看似井然劃一,由各種富麗堂皇、氣派高聳的現代摩登大樓所分劃出的切割景象之外,轉進巷弄裡頭,我們看見的又是什麼呢?
攝影師 Romain 目前正關切於這些被操縱於自然景觀、都市發展之間的不平衡現象,也希望可以深刻的喚起在地居民的關切,只是這樣的程度真追趕得上這些街道文化被刪除的速度嗎?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