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10.2014

紐西蘭怎麼靠農業成為已開發國家?

本文作者:Stanley Chen。本名陳昱璋,就讀台大國企系,現為台大學生電視台社長。

2013 年 7 月 10 日,台灣與紐西蘭簽署「台紐經濟合作協定(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ECA)」,同年 12 月 1 日生效,除我方部分農業產品、紐方部分工業產品逐年降稅外,雙方幾乎開放 100% 產品免關稅貿易,有助我國優勢產業拓展市場,國內消費者也可望享受低價高品質的紐國農產品。

由於紐國出口以農產品為主,與我國以科技工業為主的產業型態高度互補,因此開放對市場衝擊不大,且台紐 ECA 將有助我國突破區域經貿整合困境,加速我國與他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身為已開發國家贏者圈的一員,紐西蘭與其他先進國家不同,紐西蘭的工業、科技業並不發達,而是以原物料、農產加工和服務業發展國家經濟。

2012 年,紐西蘭 GDP 成長 2.65%,人均所得 3,8255 萬美元,失業率 6.93%,IMF 預估 2013 年 GDP 成長 2.54%,2014 年成長 2.95%,比起日本 2014 年預期成長 1.24%,美國 2.59%,紐西蘭領先其它高度工業化的已開發國家。

而 2013 年聯合國公布的幸福國家排名,紐西蘭為居第四,僅次於挪威、丹麥、澳洲。

  • 我們都覺得棄農從工才是發展正道,但紐西蘭另闢蹊徑以農業一舉躍居已開發國家

從台灣的經濟發展經驗來看,從早期的農業、農產加工、輕工業、重工業到高科技產業、生技業,新興工業化國家循著這個脈絡一步一步發展好像是理所當然,如今的東南亞各國也是依循相同的節奏發展上來的。

然而,紐西蘭卻選擇走上不一樣的道路,以農業產品出口發展國家經濟。

大多數國家的農業都是弱勢受保護的產業,但紐西蘭的農業與農產加工卻是具有強大出口競爭力的產業。

以台灣與紐西蘭貿易為例,台灣為電子產品出口國,紐西蘭為農業出口國,台灣出口產品產值較高,與紐國貿易應該呈現順差,但不然。事實上,台紐雙邊貿易自 1996 年以來台灣均為逆差;但自 2006 年以後台灣對紐西蘭出口大增,2008 年台紐貿易轉為順差,2009、2010 年又再恢復逆差,2010 年我方有逆差 1 億 3,734 萬美元。

由此可見,紐西蘭靠著農產品出口,一樣勝過靠著科技工業出口的台灣,其農產品的強大競爭力不容小覷。

究竟,紐西蘭是如何辦到的?

  • 紐西蘭採取市場自由化,全力拚出口成長

農牧業是紐國重要產業,農業生產高度機械化,主要農作物有大麥、小麥、燕麥、水果等,畜牧業有羊肉、牛肉、乳製品、羊毛等,共貢獻了 17% ~ 20% 的 GDP,提供了 12% 的就業人口。

除此之外,由於天然資源豐富,紐西蘭的林木業也相當發達,惟缺乏礦產、石油,必須從澳洲與其他國家進口。

紐西蘭農業生產活動與資源之配置,以出口為導向,農牧產品 85% 作為出口,每年農產品出口值達 160 億美元,佔紐國出口總值高達 65% 之鉅;紐西蘭是:

全世界第 12 大農業出口國、第 1 大羊肉出口國、第 1 大乳製品出口國及第 2 大羊毛出口國。

農業在紐西蘭經濟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且帶動紐西蘭農產品產值提升的主要動力在於出口值的提升

然而,各國幾乎都相當保護本土農業,對紐西蘭農產品出口造成阻礙,因此紐西蘭致力於參與 WTO 經貿談判,並積極與各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力圖降低關稅與非關稅障礙,打開各國的農產市場。

在力圖打開各國農產市場的同時,紐西蘭也打開自己的市場,開放各國產品進入紐西蘭。因此,紐西蘭不論在農業強項,或者工業產品,甚至是服務業貿易上,幾乎沒有關稅與其他限制。

2002 年農產品平均稅率為 2.1%,而 2008 – 2009 年已降至 1.8%,低於紐西蘭整體簡單平均適用之關稅;工業產品關稅為 OECD 國家最低,僅 2.4%;在服務業貿易方面,外國服務提供者在紐西蘭面臨之市場進入障礙相當少,一般而言,當外國之服務提供者已符合移民與品質之規範時,將能享受國民待遇。

因此,台灣在台紐 ECA 關稅上得利的不多,因為紐西蘭本來就是個開放的經濟體,反而使台灣在降低原先較高關稅的農業上付出的籌碼較多,必須因應的可能衝擊也較大。

然而,紐西蘭為什麼敢開放?開放市場意謂著更多、更激烈的國際競爭。失去關稅與非關稅障礙的保護,雖可能使優勢產業在全球攻城掠地,但受害產業卻可能因此傾家蕩產,被迫投入其他產業。即便紐西蘭政府知道農產品成長的關鍵是拚出口,開放市場的對紐西蘭而言非常重要,但對因此遭受損害的人卻難以接受,因此開放市場對紐西蘭和世界各國一樣,都是個艱辛卻必要的挑戰。

台灣政府黑箱簽訂兩岸服貿協議,事前不進行完善的告知與討論,引來社會撻伐,對遭受協議衝擊的人民來說更是不能接受。相反的,紐西蘭不論對內調降關稅,或對外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都事先進行衝擊評估,並充分與人民討論利害關係,取得人民的理解與社會共識,使紐西蘭全國上下普遍支持市場自由化的國家政策

政府與社會妥善的溝通與事前評估作業,是紐西蘭追求自由開放的成功之處,值得台灣政府借鏡與省思。

  • 紐西蘭政府的改革:政策上取消補貼,鼓勵農民自強

除了關稅保護,世界各國普遍補貼農業來增強農業競爭力。

紐西蘭在 1984 年以前也是用這樣的思維,透過政府的支持增加出口,包括對羊肉、羊毛、乳品價格補貼、生產成本補貼、稅賦減免、低利貸款、貸款減免、研究推廣及諮詢服務。

政府對農業的各式補貼,使得飼養羊、牛之農民其將近 40% 所得來自於政府補助。

長期補貼的結果致使農民孤立於市場訊息之外,國際競爭力喪失,農場與農民企業精神及創新能力不足,資源產生不當配置,原本生產力不足農民亦投入生產,並對環境造成負面衝擊。

1984 年以後,紐西蘭政府開始了一連串的農業改革措施,逐步取消對農業資本設施與生產要素的補貼,廢除價格支持及稅賦優惠措施,並針對非經濟農場提供離場配套措施,而政府所提供之檢查、諮詢服務回歸到使用者付費的基礎上。

改革初期因紐元升值、通貨膨脹及利息攀升等問題,導致農產品價格下跌、生產成本上漲,致使農場收入減少,對農民帶來不小傷害。

但兩、三年後,農業便恢復經濟秩序,農場經營利潤開始提高,農民成功扭轉困境。

長期而言,紐西蘭農業生產力大幅提升,低品質放牧地轉為更有效率的用途,農場為求生存不斷整併擴大規模,農民的創新與積極接收市場資訊成為推升所得的重要原因。

在改革過程中,產業調整是無可避免的,農民面臨重大的轉型壓力,紐西蘭政府對於如何移除既有農業補貼措施,與開放市場一樣,不斷的與產業團體代表溝通,以消除農民疑慮並尋求支持,農民進而成為改革的支持者與推動者。

農業改革後,紐西蘭農業生產力每年平均 5.9% 成長,農場平均收益大幅提升,年輕人持續進入農業生產行列,農村人口增加率大於人口增加率。

農民自豪於此種不依賴政府補貼甚至拒絕政府補貼之經營方式,農民不僅不仰賴政府補貼,政府甚至從羊肉、羊毛等農產品出口抽取出口捐(Levy)作為農民教育訓練費用。

現今紐西蘭對於農業部門所給予之補助,為 OECD 國家中之最低者,「生產者支持估計量(producer support estimate)」為 0.7%,而 OECD 對農業平均支持之水準為 23%。

  • 怎麼將產品行銷國際?紐西蘭政府下決心「整合,促成一條龍生產」

紐西蘭農業發展成功的原因,除了市場自由化、取消補貼以外,更重要的是紐西政府在農產整合、出口、行銷上做的努力。

以紐西蘭乳製品的發展為例,早期紐西蘭酪農業是典型的小農經濟,許多酪農有自己的農場,農場散布在紐西蘭各處。為了整合資源,尋求規模經濟,眾多酪農和鄰近的酪農合資成立合作社,生產起司、奶粉等乳品加工,由此可見,紐西蘭很早便有整合資源有效運用的意識。

對小農組成的合作社來說,要將資源投入海外市場相當困難,因此紐西蘭政府於 1923 年政府設立「乳品出口製造管控委員會(Dairy Export Produce ControlBoard)」,以主導所有的乳品出口。

1961 年,紐西蘭政府進一步成立「紐西蘭乳品局(New Zealand DairyBoard, NZDB)」控制該國所有的乳品出口並集中行銷。同時,紐西蘭的乳品合作社可以自由在紐西蘭境內販售其乳品,但在出口方面,遵守該國法律,提供乳品給紐西蘭乳品局。

為了成為一個出口行銷商,紐西蘭乳品局更作為該國外國直接投資的推手,進行數項海外戰略投資,包括設立海外乳品加工廠、成立海外子公司、合資或併購海外乳品公司,使得紐西蘭乳品局搖身一變,成為一間跨國企業,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乳品行銷網絡。

同時,紐西蘭乳品的合作社為了能更成功經營海外市場,更有效率,遂進一步的整併,到了 1996 年僅剩下 12 家乳品合作社。紐西蘭乳品產業透過合作社間的整併,將資源集中,發揮最大效益。

除了合作社合併,酪農間的整合也不斷進行,使得酪農所擁有的畜群規模逐漸擴大,經濟規模亦隨之增加。至 2007 年時,紐西蘭的酪農戶已剩下 1.1 萬戶,較 30 年前減少近 6,000 戶,同時,平均每戶的乳牛畜養頭數則增加到約 340 頭,畜群規模增加近二倍。

1996 年,紐西蘭政府決定轉移紐西蘭乳品出口製造管控委員會的資產給該國各乳品合作社,乳品合作社間又進一步整併。時至 2000 年底,95% 的紐西蘭乳業由 New Zealand Dairy Group 及 Kiwi Cooperative Dairies 兩間公司所把持。

此外,在 1990 年間,撤銷出口管制聲浪逐漸興起,乳品業認為有為數眾多的選項可以管理此一變化,最終決定最好的方式即是整合為一間大型公司,以解決紐西蘭乳品公司間的激烈競爭問題,因此 Fonterra(恆天然合作社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恆天然」)遂於 2001 年 10 月成立。

123

紐西蘭乳品公司整合圖

圖片來源:van Bekkum, 2001.

444

圖片來源:Fonterra

Fonterra 現為世界第一大的乳品出口商及世界六大知名乳品公司之一,是紐西蘭當地最大的公司,其產權屬於全國近 11,000 家牧場。也就是說,所有酪農都是 Fonterra 的股東,這大大激勵農民生產並接觸市場資訊。

Fonterra 本身掌握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乳品貿易,向全球 140 多個國家提供高品質的乳製品,是國際乳品貿易中最具有影響力的公司,旗下包括安佳、安怡等知名品牌。

2152723_L

圖片來源:安怡乳品

紐西蘭政府協助整合酪農業,統一生產、出口與行銷,避免國內重複投資與不必要的競爭,將所有資源用於國際市場的戰場上,使紐西蘭成為第一大乳品出口國,全球高達 35% 的乳製品都是紐西蘭製造,年出口額超過 110 億美金。

除了 Fonterra,紐西蘭政府在奇異果產業上也同樣扮演統合資源的角色,成立 Zespri,集中出口並行銷全球,讓我們現在一想到奇異果就會想到紐西蘭。

因此,紐西蘭政府雖不直接補助農業,但對於農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政府是不遺餘力的大力相助,締造了紐國農業高度的競爭力。

  • 高標準的食品檢疫,也是紐西蘭農產品外銷國際的王牌

此外,紐西蘭也積極投入動植物病蟲害檢疫技術,並建立農產品產定追蹤制度,給每一個農產品身分證,發展食品安全網絡。

投入病蟲害檢疫研究和農產追蹤制度,除讓紐西蘭的食品安全聞名全球,避免黑心食品滲透對國家名譽的損害,並衝擊農產市場外,同時也大幅提升紐西蘭農產品的附加價值,人們對紐西蘭食品品質的信心,讓消費者願意花更多購買其產品。

除此之外,紐西蘭高度的食安檢疫,使其有能力要求他國也達到相同水準,並以食安為由禁止他國農產品進口,保護本國市場。

市場自由化、取消補貼、政府整合和食品檢疫,讓紐西蘭農業成為強勢產業,並持續推升紐西蘭的經濟成長,證明不靠工業、科技業,紐西蘭一樣能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 除了農業,紐西蘭服務業也很繁榮

除了農業與農產加工,服務業也是紐西蘭的經濟主力,約占其 GDP 之 71%。紐西蘭之出口服務,約占其出口盈餘之 1/4,且成長速率超過貨品出口,因此改善海外服務貿易市場之進入機會,亦屬紐西蘭重要推動工作。旅遊、教育、交通與商業服務為主要服務貿易出口部門,惟服務出口之範圍近年更加多元化。

尤其觀光,根據紐西蘭統計局的資料,大陸遊客的人數在 2012 年成長 31.2%,觀光業則直接或間接撐起了 8.7% 的 GDP,觀光出口已成為紐西蘭經濟成長的主動力之一。

紐西蘭以農立國,不盲目追求工業化,而著眼於最有競爭力的農業以及與農業相關的工業,靠著市場自由化、取消補貼、政府整合和食品檢疫加強競爭力,拓展全球市場,並積極發展服務貿易,最終成功走出了屬於自己的國家之路。

不可轉載
BuzzOrange 報橘
關注台灣與全球政經動態,思考那些科技無法解決的事情。提供新聞之外,更希望提供一個場域讓你和我們經常地問「為什麼」;不要再別人說什麼我們就信什麼,所有事情不再只有「是非」、「藍綠」的二元選擇——我們需要思考,需要一直問為什麼。
關注台灣與全球政經動態,思考那些科技無法解決的事情。提供新聞之外,更希望提供一個場域讓你和我們經常地問「為什麼」;不要再別人說什麼我們就信什麼,所有事情不再只有「是非」、「藍綠」的二元選擇——我們需要思考,需要一直問為什麼。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