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oko,尼日尼亞
私樓、居屋、公屋、夾屋、租屋,這些詞彙的意思本來是成人世界才要了解的東西。然而在香港,彷忽早在中小學時期已經需要明白這些字詞,無他的,父母甚至子女都深明一屋難求的道理,想早早為未來打算。到出來社會工作,真正面對住屋問題的時候,大家就開始要計劃如何由小屋換大屋、如何合表申請公屋,希望盡快滿足住屋需求。我想大家都意識到,無數人費煞思量,甚至勞碌一生,為的就是讓家人有個安定的居住環境,這看似令人氣餒,但又逼於無奈,而且香港人如是,眾觀世界各地也如是。
然而在某些落後地區,政府的房屋政策沒有先進地區般完善,窮人想要有住屋,就只有一手一腳去搭建,沒有地的話,就建立在水面上、懸崖上、廢墟上。攝影師Iwan Baan走遍這些另類房屋,探索他們的居住環境,希望重新了解家庭、房屋與社會的關系與意義,並在TED(點擊連結觀看Iwan Baan的分享)與社會分享他對這些問題的理解。
尼日尼亞
位於Lagos的Makoko,是一個居住了150,000人的社區。屋民把房屋與建在Lagos湖上。
Makoko的存在見證兩個事實:尼日尼亞不能壓制的人口增長,以及人類在惡劣環境底下的適應力
每天都有樂隊在船上表演。歌聲隨著湖水飄動,成為Makoko獨特的娛樂
從理髪店到電影,這裡的屋民自給自足,成為一個獨立小社區
一所建築在船上的學校
委內瑞拉
*大衛之塔(Tower of David),我們早前有更詳細的介紹,十分值得重溫:全世界最高的貧民窟
大衛之塔本是城市重要發展之一,然而一次經濟危機剎停了大廈的建造工程。及後一大批市民進佔大廈,讓它成為全世界最高的貧民窟
居民需要步行到大廈高處
室內的高溫讓居民不得不自行想辦法加入通風設備
居民會利用任何方法和物料劃出自己的私人空間,例如報紙
正如千多萬的豪宅一樣,居民都會用心佈置自己家園
教會、雜貨店甚至GYM房,一應俱存
這裡有屬於居民的一片天空
埃及
位於Mokattam峭壁下的Zabaleen,是埃及基督徒的居住地。他們以收賣開羅的垃圾為生
窗外沒有風景,只有垃圾,還有資產
山西,河南,甘肅
在山西,河南,甘肅等省你也可以找到這些名為窯洞的居所。據了解,估計直至2000初,全球還有4千萬人居住在這類地底式建築
對於貧困的農夫而言,只需要幾支鋤頭與朋友就可以興建地一個窯洞
為了有一個安定的家園,大家無所不用其極。即使是這樣惡劣的環境,也是屬於他們的一處安息港。
via TED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