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一書回顧日本國民導演是枝裕和三十年來的創作歷程,當中探討各式作品之所以能「持續表現當今時代」的方法、技術及其可能性,醞釀八年之久終於出版成冊,亦成為電影史上留名的一冊。
說起導演是枝裕和,不少人會以這樣的一段話加以形容:「以溫和的影像直視社會現實的殘酷。」他擅長捕捉日常百態,便從中表現普世的價值,26 年前是枝裕和以作品《幻之光》震撼影壇,有人將他視為小津安二郎的傳人;有人稱他是日本的侯孝賢;有人讚譽他是日本電影新浪潮的大師、中生代最重要的獨立導演。
「我所運用的電影語言,顯然跟那些以電影為母語的正統創作人不同,而是有著電視腔的『「自成一派」』。」他心裡明白,自己其實是如此特立獨行。即使有了名氣,是枝裕和仍未停止前進的步伐,陸續推出膾炙人口的電影《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小偷家族》、《海街日記》與《比海還深》,一部一部直搗人心與人性的作品,奠定出殘酷卻帶點溫柔的敘事風格。
有人迷戀他電影裡關於家的日常;有人探究他平淡故事背後的深層叩問;有人解讀他獨樹一格的電影美學以及創作哲思;大家都好奇他的追問與思索從何而來,為何能在緩步進行的故事裡,蘊藏如此深重而豐富的內涵。
是枝裕和對創作的執著,如同溫煦陽光灑落在抑鬱的大地之上,而每一部作品的誕生,更是集結自身與相遇的人事物,共同創造近似美好的鳥語花香。
這部花了八年時間構想,以文字、手稿、劇照組合而成的類自傳《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不只是是枝裕和三十年的創作全紀錄,也是日本電影史上重要的一頁。已躍升為國際級導演的他卻謙沖的說:「我拍電影從來沒有想過要改變什麼,也沒有能力改變。我只是希望成為電影這個擁有 100 多年歷史的悠悠長河中的其中一滴。」
文獻參考與書訊提供:城邦文化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