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我該有的都有了,愛我的人,喜歡的工作,但我的內心總感到一種說不上來的空虛,我始終不明白那是甚麼,所以也不好意思向別人提起。」我清楚的記得向朋友說這些話的夜晚,以一種羞赧的心情,擔心自己只是在無病呻吟,晚上我就收到了出版社寄的《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
翻開這本書,我生平第一次知道我一直羞於示人的自卑、抑鬱,也可能存在於他人心中,而且並不丟人。作者白洗嬉紀錄自己治療「輕鬱症」的過程,並出版成書,希望讓更多人明白,與其糾結於自己的缺點,或執著於變成更好的人,不如接受自己,我們都是普通人,會有好的時候,也會有不好的時候,即使如此,這就是我,而且也沒有關係。作者的文字充滿寬慰與接納的氣息,無疑就是一帖良藥。
「我好奇那些跟我一樣,外表看似正常,內心卻早已千瘡百孔,把強顏歡笑當成習慣的人。因為這個世界彷彿只關注極度陽光或極度黑暗的人。」
現代人每天在網路上展現自己光鮮亮麗的一面,替生活加上濾鏡 ,各種社交帳號百花齊放 , 人們看似活得光明美好,同時,新聞又頻傳韓星自殺的事件,雖然一時間吸引許多人關注,但最後往往被當做憂鬱症、網路霸凌造成的少數個案,過了一段時間便在眾人的視野裡淡去。
社會將人們劃分成了兩極的存在,許多人為了保護自己或躲避世人的眼光而假裝若無其事的生活著,但如同書中提到的,人應該是多面向而不是非黑即白的存在;即使擁有幸福充實的日子,也會有感到空虛無力的時候。許多矛盾又複雜的情緒沒有出口,我們也曾尋尋覓覓可以理解自己的人,但隨著年歲漸長,卻只學會隱藏自己,認為這是成熟該有的姿態,但那些被我們掩藏的空虛、落寞其實不曾消失, 它們是匯聚成陰影,緊跟在我們身後,期待能夠見光的那天。
「感到辛苦時,覺得無論如何都是自己最慘,這並不是什麼自私的念頭。」
成長的過程中,偶爾會遇到一些長輩,教我們所謂「做人的道理」例如:「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要懂得感恩」,一切似乎都關於如何使我們的內在修煉成更好的人,變得更能吃苦更有毅力,但這些看似明理的態度卻也使成長的道路變得孤獨。
覺得累也不能喊累、覺得辛苦的時候也不能抱怨,不只外在被規範,連內在也被某種道德約束。除了工作成功、愛情順利等社會期待,這樣制高的道德思想又是另一項重擔。而在工作上受了委屈,我們好似也應該默默承受,才是顧全大局,所謂成熟大人的思維,使我們更加修煉成孤獨的靈魂。讀到這本書之前,我也時常因在意別人的眼光而無法傾訴自己的煩惱,而這本書打破了我加在自己身上的道德枷鎖, 教會了我如何看待自己的負面情緒。
適時的向朋友傾訴煩惱才是保持心理健康之道,即使遇到更辛苦的人,也要懂得向對方表示「我可能沒你苦,但我也有我的苦衷。」這樣才能使雙方都心裏舒坦。體恤別人的感受固然是好事,但太過在意,反而變得看別人的臉色過活,在顧慮別人之前,優先考慮自己並沒有錯。檢視自己的狀態,承認「我很辛苦」的想法才能讓人鬆一口氣,因為要先承認自己的困難,才能找出導致痛苦的原因,並加以解決,若一昧的覺得自己只是在無病呻吟而壓抑心裡的煩惱,反而會深陷泥淖。
「展現內心陰暗面,也是使自己自由的方式之一。衷心希望身邊的人可以理解,這樣的我也是我。」
近幾年來關注憂鬱症的意識雖然略有提高,但大眾對相關的知識仍不甚了解,我也是讀到這本書才知道還有「輕鬱症」的存在,而社會仍習慣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用藥或接受諮詢的人,我想這也是為何許多人掩掩藏藏自己的憂慮直至發生憾事,不是非至無法挽回才值得被眾人關注,這些傷痛何嘗不是從細碎的煩惱和憂慮累積而成的呢?
事實上這些煩擾可能存在任何人心中,而陷入憂鬱和孤獨的人是最需要被親人關懷和理解的,因此家人朋友間能彼此坦承並互相接納,才是對所有人而言最好的歸宿,我們都值得被愛的人所接納,並接納所愛的人。
我享受在每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刻。它並沒有在最後指示我們應該變得開朗陽光,也沒有說出「有一天一定會好起來的」這種話,我很清楚我不會在讀完這本書以後從此活得坦蕩無畏,我知道自己依然是矛盾又憂鬱的存在,但我能夠對自己說「沒有關係」,因為生活也是不存在完美的一天,但可以有不錯的一天;我們也是,不存在完美的自己但會是還不錯的自己。
INFO:《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
作者|白洗嬉
譯者|尹嘉玄
出版社|野人
購書頁面|https://bit.ly/2NG57FM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