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有很多種方法,有人喜歡一個個字讀、有人偏好跳著讀,每種方式對於書本理解的順序和程度也有不同,而一般人在讀參考書、科學期刊、商業周刊或論文時,面對大量的資訊常會讓人困擾,不知怎麼樣才能有效吸收書內的知識,以下就來提供「閱讀」的方式,讓大家可以從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去吸收有很多篇幅的書籍。
1.閱讀的不同層次
從最基本一個個字的閱讀,到能夠系統性的理解和分析每個章節的閱讀,到最後以主題式的歸納,將每個相關的章節一同欣賞的閱讀,這是一個由淺入深的步驟,從最基本的慢讀到系統性、主題性的閱讀,下面來說一下系統性的讀法與主題性的讀法有什麼不同。
系統性閱讀:進階的基礎閱讀
基礎閱讀方式就是大多數人的讀書方式,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啃,系統性閱讀就是將每個部分都加以分析歸納,第一章講了些什麼,第二章又想表達什麼,結尾是如何敘述並串回整個主軸,在學習系統性的閱讀時,可以先試著不要字字句句都讀完,先一次性地將整本書概略掃過,再回想每個章節的重點和整本書的主軸,最後再回去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再回頭解決每個章節的疑惑,漸漸地培養出既能省時也能系統性整理的方法。
主題性閱讀:閱讀的最終目的
主題性閱讀又再更上一階層,不只將分析的能力掌握在其中,更重要的點在與作者產生對於內容的共識。能夠從中理解作者的立場以及關注的議題,不是照著作者的邏輯被說服,而是透過釐清原作的意思,歸納出自己的想法,才是主題性閱讀,比方說,一本討論是否支持墮胎的書,先理解作者的立場和他為何支持或反對,理解了他的本意和想推廣的點,延伸其他相關的新聞或文章,整合起來並能產生自己對於墮胎的想法,這就是主題性閱讀的方法。
2.提升理解的小技巧
上面解釋了很多閱讀的型態,這裡也分享一些方法讓大家能夠更快的進入下一階段,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去吸收資訊:
作者、目錄、索引、序
有些人可能會這麼做:打開書的時候為了想要快速進入文字中,直接進入第一章節忽略前面的作者、目錄等,但作者的資訊可以讓人了解他的背景,是否跟主題有所相關;序也有可能是作為書本的導讀,將整本書的脈絡濃縮成幾段文字介紹給讀者;目錄的排序也是一個去理解書本邏輯推演的方式,這些都是能夠提升理解整本書的細節之一,如果仔細去觀察它,也會讓之後的閱讀更加順利。
評斷論點是否正確的原則
當我們在看有正反立場的主題,很多時候都是照著作者的邏輯走,然而作者本身也不一定全然是正確的,當心中的疑慮產生時,也會影響後面理解整本書,而判斷作者論點是否合理,可以從「文章知識背景足不足夠」、「內容正不正確」、「脈絡有沒有邏輯」、「分析是否完整」,這四個點下手,試著用這四點去審視看看。
自我整理的好方法
說到歸納整理,可以試著找出作者的關鍵字,或是書中的引號和粗體字,多半都是與內容的主旨有所關連,並在閱讀完每個章節時,試著列出幾句話來表達該段的重點,整理出每個章節的大意,並找出作者個人的論述,找出前因後果並將它重新架構,明白作者的主張,然後在每個章節都整理出自己理解的部分和不懂的部分,等做完上述的歸納後,再回頭檢查是否有解釋到。
閱讀是一個值得培養的好習慣,不論是任何書都有它想要給讀者的挖掘的寶藏,閱讀是一種工具,如果能夠精進這項工具,可以讓我們用更有效的方式找到作者給我們的禮物,享受書本帶給我們的美好。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