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你只欠我一個道歉》:信仰匯聚群眾,成見分化人民

「法庭戲碼」人見人愛的一大原因,在於我們親眼見證雙方律師口沫橫飛地激烈角力,並懾服於咄咄逼人的氛圍下時所產生使人大呼過癮的窒息感。

以黎巴嫩內戰衍生的種族議題為背景,電影《你只欠我一個道歉》不僅緊湊堆疊每一幕辯護場景,激烈衝突層層推進,更在仔細設計過的辯詞中頻頻挑戰觀眾的良善價值、思維邏輯 —— 跟上律師腳步,不向連珠炮低頭的影迷,肯定能在片末整理出自己的見解。

gallery-1521195232-kamel-el-basha-adel-karam-2

所謂「以小見大」,《你只欠我一個道歉》藉由一件微不足道的口角爭執,勾勒出長期存在於黎巴嫩國土內隱隱作動的不公與歧視。選擇這樣的手法不單單只是為了避免直觀地探討艱澀難懂的歷史脈絡、宗教信仰和政治局勢等「大議題」,而是社會上層出不窮的「小事件」,往往都為大環境所觸發。

歷史塑造文化,文化形塑差異,而差異則導致爭執。巴勒斯坦難民Yasser與基督黨黨員Tony都不是壞蛋,然而透過名為「成見」的透鏡,雙方都成了極為險惡的罪人。

landscape-1521194471-the-insult-2-2

我曾經讀到「淚點」雖需建立在「殘忍」之上,然而真正擊潰你我淚腺的,卻是「肯定與理解」。《你只欠我一個道歉》在回顧種族衝突、難民安置、恐怖組織等嚴肅議題時,仍不忘巧妙地以兩名男主人翁的「平凡互動」,描繪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能如何單純。

只要能將內心無形的藩籬拆除,所有阻止人放寬心、低下頭交流的文化隔閡與冤仇,都不過是「尊嚴」的保護色;儘管難以輕易抹除,卻絕對不無可能。

gallery-1521195307-2

信仰匯聚群眾,而成見分化人民。不論是以色列驅趕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屠殺黎巴嫩平民,又或是黎巴嫩基督黨黨員憤恨歧視異族,所有持續折騰中東地區的紛紛擾擾,都仍如法庭裡荒腔走板的嘈雜聲,難以定案。

誰的歷史罪孽更深,誰的現世暴力更狠,或許都不是《你只欠我一個道歉》想要回答的問題——正如信奉基督的Tony所說:「我不是耶穌,無法寬免所有人」;面對慾望、仇恨等私人情緒,如何從中妥協、和解,可能才是導演欲傳達的人生難題。

不可轉載
Billy Kuo
如果我們的曾經,就像一盤一盤的小菜。透過攝影——紀錄孤鳥被溫暖懷抱的瞬間透過手寫——劃出堅定被感慨融化的曲線透過故事——說出你,不敢面對的自己
如果我們的曾經,就像一盤一盤的小菜。透過攝影——紀錄孤鳥被溫暖懷抱的瞬間透過手寫——劃出堅定被感慨融化的曲線透過故事——說出你,不敢面對的自己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