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對外國人解釋自己的國家充滿著煩惱、總是遭遇不幸且問題重重時,內心會燃起一種道德的焦慮感。其實這是必要的,這份道德感並不是為了國家,而是為了不背棄真相和不公,為了呈現出完整的事實。」
今年(2016年)7月15日,土耳其發生了一場短暫的軍事政變,這場政變引起全世界的關注,連遠在台灣的我們也可以打開電視直接收看到新聞。這場政變使土耳其的「民主議題」浮上國際檯面,掀起政治外交風暴。2016年11月30日《我的國家:土耳其的憂鬱與瘋狂》挑戰禁忌在台灣出版了!作者用「這裡是什麼地方?」開始,從各種土耳其的社會文化事件剖開這個「她所愛的國家」。
相信大家看了簡短的介紹之後,就會明白,要把這些複雜的土耳其前世今生描述出來是多麽不容易,更不容易的事情是要怎麼將這些國人陌生的土耳其歷史、社會現象與時事用我們的語言解釋清楚。今天能在台灣的出版市場推出這樣的題材,除了遠足文化的勇氣之外,譯者絕對功不可沒!今天土女搶先收錄本書譯者之一-紀耀凱先生(另一譯者為黃楷君)的譯者序,與大家分享翻譯《我的國家:土耳其的憂鬱與瘋狂》的故事。
《我的國家:土耳其的憂鬱與瘋狂》譯者序
這本《我的國家:土耳其的憂鬱與瘋狂》的原文書名為「Çılgın ve Hüzünlü」。「hüzün」這個字在土耳其文為「哀愁」(在奧罕.帕慕克的書中譯為「呼愁」),是土耳其文人很常使用、最貼近人心的一個主題之一,不論是在詩詞、電影、歌曲,幾乎都可見到它的影子,是土耳其人的集體意識。
「hüzün」不只存在於過去,也遊蕩在現今,近年來,這些在土耳其社會和政治上的紛紛擾擾,在人們內心中所產生「hüzün」不僅逐漸擴大,還添加了瘋狂的成分。從2013年伊斯坦堡的塔克辛蓋齊公園抗爭(Gezi Park Protestoları)發生後,一連串的社會和政治事件開始受人矚目:2014年,造成三百零一人喪命的索瑪(Soma)礦坑慘案,為了抗議政府搜救不力,家屬憤而抗議,卻遭到時任總理艾爾多安顧問狠踹一腳;同年,執政黨貪瀆案爆發,政府下令封鎖推特(Twitter)和YouTube;2015年土耳其女大學生Özgecan Aslan慘遭性侵殺害,引發全國男女穿著裙子,來聲援女性自主權的「迷你裙運動」(Mini Etekli Eylem);同年十一月,土耳其著名專欄作家暨共和報(Cumhuriyet)主編江.敦達(Can Dündar)遭到指控與恐怖組織勾結、並以洩漏國家機密為由,判刑五年十個月;今年(2016)七月十五日的未遂政變,政府下令肅清與古蘭有關聯的所有機構和人員;以及前陣子共和報的記者疑似支持古蘭運動和庫德族運動,遭到土耳其檢方逮捕;親庫德政黨人民民主黨(HDP)的兩位黨魁被指控「利用組織名義從事恐怖活動」等違憲行為而鋃鐺入獄;還有十一月底,只是為了要合法化童婚的問題,執政黨議員提出性侵未成年者的嫌犯,只要與受害者結婚就能免除刑責的荒唐提案等。
這些引起社會極大爭議的議題,再加上這一連串的社會運動和政治事件,讓土耳其在這幾年爭取人權、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呼聲越來越高。然而,土耳其到底怎麼會走到這一步?凱末爾去世後,土耳其如何發展自己的道路?社會經歷了什麼樣的轉變?正義發展黨又是怎麼崛起的?它在一連串的政治和社會運動中扮演什麼角色?土耳其人民怎麼看待它?未來會變得如何?⋯⋯要了解現今的情勢,我們得發掘自建國以來一個一個政治和社會事件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和意義。
這幾年國人赴土耳其旅遊觀光的人數穩定成長,再加上台北和伊斯坦堡的直航開通,使得民眾與土耳其的距離又更拉近了一步。這個國家豐富的古文明、歷史遺跡、自然景觀、風土民情、美食饗宴、藝術活動等相關資訊隨手可得,然而或許不太有人注意到土耳其逐漸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這些運動的訴求為何?即便聽過2013年的蓋齊公園抗爭事件,但這場運動對整個土耳其社會的影響又是什麼?當台灣在談論轉型正義的話題時,你知道有一部份的土耳其民眾也希望從歷史中討回公道嗎?越來越多在各大城市街上遊蕩的敘利亞孩童,他們在土耳其外交政策中扮演什麼角色?如果你對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建立以來發生的政治事件、社會現象、政治哲學、公平正義議題、公民運動、庫德族議題有興趣的話,《我的國家:土耳其的憂鬱與瘋狂》或許能帶給你一些不同的視野和觀點。作者解構了執政者長期以來的論述霸權,給予讀者重新詮釋土耳其的機會。
曾有一位土耳其朋友知道我在翻這本書,拿去稍微瀏覽一下,過了幾分鐘,他只語重心長地跟我說了一句話:
「土耳其的秘密通通讓你看光光了!」
土耳其報紙不會報的、新聞不會播的背後真相到底是什麼?如果我說國父凱末爾撼動了世界對土耳其的看法,或許這本書會再度撼動一次你對土耳其的印象。
對譯者來說,翻譯這本書面臨最大的挑戰,是作者使用了大量的「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寫作手法。所謂的互文性,就是利用其他體裁的作品來建構書中的意義;換句話說,要讀懂書中的涵義,與其他作品所表達的內容息息相關。其次,這本書的目標讀者為土耳其人,因此不論是內容或是事件的描述,有時作者一筆帶過,但對於不熟悉土耳其社會發展的讀者來說,讀起來或許會有不知所云的感覺。基於這兩項原因,我在文中也花了許多時間補充註解,這些註解可以幫助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理解內容,同時也能吸取相關的背景知識。
這本書在土耳其並未出版,不過為了忠於原文,取得作者同意後終於能從土耳其原稿翻譯,算是在臺灣出版與土耳其有關的文學或社科類叢書中,少數從土耳其文原文翻譯過來的作品(至於書的封面呈現德文書名,是因為本書首次問世是透過德國的出版社)。作者從土耳其的過往開始出發,歷史洪流中的一幅圖畫、一段表演、一首歌曲、一本書籍、一雙鞋子、一部電視節目⋯⋯這些微不足道、容易埋藏在記憶深處的「物品」卻都代表了某個時代的深遠意義。
土耳其的現代史告訴世人民主也是土耳其人得來不易的成果,但卻只因為穿著不同的服裝、擁有不同的意識形態、帶有不同信仰,讓許多無辜的老百姓在不公不義的情況下犧牲了生命。在蓋齊公園抗爭事件中,土耳其著名女作家艾莉芙.夏法克(Elif Şafak)曾說過一句話:「那段時間,地球持續圍繞著太陽走了九億四千兩百萬公里,但陽光卻連照耀在土耳其一公分的間隔都沒有。民主和言論自由毫無重大進展;反之,我擔心國家越走越退步。」這本書採取批判性的口吻,並不是試圖去揭露共和國的瘡疤,而是要讓讀者了解到人權與言論自由的普世價值,不論男女、大人小孩、世俗派或保守派、還是不同的宗教派系⋯⋯土耳其這個美麗的國家,儘管充滿「hüzün」的歷史過程,但這並不代表她對未來感到絕望,就像帕慕克對「hüzün」所下的定義一樣,這是「一種雖然消極、但終究肯定人生的心理狀態」⋯⋯
在臺灣要出版這類非主流語言的翻譯作品並不容易,除了譯者的找尋外,更必須考量到出版社的政策和利益,雖然對於臺灣未來的土文翻譯市場發展仍有待觀察,但相對來說,作為一個研究土耳其語言文化這麼多年的角色,讓臺灣讀者更認識土耳其也是我的其中一項使命。翻譯一方面是我的興趣,一方面也認為藉由翻譯讓人了解土耳其這個高深莫測的國度也是個不錯的方式。對我而言,翻譯的過程也是種學習,在運用自己的專業語言知識下,更加深入探索這個國家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發展,也希望為臺灣開拓更寬廣的國際視野。
紀耀凱,2016年12月14日
土女時代X遠足文化 《我的國家:土耳其的憂鬱與瘋狂》贈書活動,詳情請鎖定土女時代粉絲專頁!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