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07.2016

Gayby Baby 在同志家庭長大的孩子們:請傾聽他們的聲音

今年早些時候,我的一對女同性戀情侶朋友宣布了懷孕的消息。

當時我高興壞了,因為她們跟我和我男友一樣,努力了很久想懷上孩子,如今終於夢想成真了。因為她倆的膚色不同,我本能地跟她們聊起了孩子模樣的問題。

「肯定特別可愛!」 我說。」應該頭髮顏色會像你,眼睛長得像你,然後膚色 ……

「哥們兒,你先打住吧,」 她們中的一個對我說。「你再好好想想。」

好吧,我太蠢了。

在同性婚姻已經成為日常話題的今天,我卻忘記了最基本的生物學繁殖原則

 

在我的家鄉澳大利亞,大約11%的男同性戀和33%的女同性戀都在撫養自己的孩子。但儘管一次次的投票顯示多數人贊成同性婚姻,但澳大利亞的同性婚姻卻尚未合法化,而反對同性婚姻的保守派則總在使用同樣的理由:由同性家長撫養的孩子能幸福嗎?

先不說這種擔憂是否有道理,但在這場持續的爭論中,有一個重要的聲音是缺失的:孩子們自己。紀錄片導演瑪亞·努維爾(Maya Newwell,她本人也是由兩個媽媽撫養長大)和夏洛特·馬斯(Charlotte Mars)發現了這個問題,因此在過去的幾年裡跟拍了四個成長在同志家庭裡的孩子,制作成了一部名叫《同志家庭的孩子》(Gayby Baby)的長片。

 

藝術家凱西·萊格勒(Casey Legler)和攝影師賈茲·史密斯(Jez Smith)在發行前就看過了這部紀錄片,賈茲還參與了影片的拍攝。為了配合電影的上映,兩人打造了一組相關的攝影系列。在這組名叫《同志家庭的孩子:請傾聽我們的聲音》(GAYBIES: We Are Not a Hypothetical)的照片中,展示了多位成長在同性家庭裡的孩子肖像,其中幾位就是影片的主角。

 

九月初影片發行時,卻以 「最不應該的」 方式吸引了公眾注意:保守派報紙《每日電訊》(The Daily Telegraph)在頭版刊登了一篇報道,說一場原定在學校的放映因學生家長抗議而被迫取消;可沒過多久,《衛報》(The Guardian)就證明這件事純粹是子虛烏有。在經歷了這場鬧劇後,新南威爾士州政府發出禁令,禁止工作時間在校園放映《同志家庭的孩子》

 

在這樣的環境下,凱西和賈茲的這組照片似乎成了完美的回應:在媒體大肆渲染同志家庭有多麼 「不正常」 時,參與影片拍攝的 Ebony、Gus、和 Matt 三個孩子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再次發出了自己的聲音。現在看來,「最不應該」 的方式也不是什麼壞事。

 

好了,下面就來聽聽孩子們自己怎麼說。

 

Ebony,16歲

inkrnews-%e8%a8%80%e4%ba%ba%e8%aa%8c-%e6%80%a7%e5%88%a5%e6%96%87%e5%8c%96-gayby-baby-%e5%9c%a8%e5%90%8c%e5%bf%97%e5%ae%b6%e5%ba%ad%e9%95%b7%e5%a4%a7%e7%9a%84%e5%ad%a9%e5%ad%90%e5%80%91-%e8%ab%8b

「人們可以對你的生活有各種解讀,也可以扔一堆數據過來跟你扯蛋,說一堆無聊的話。但歸根結底這是你自己的家庭,你自己的生活,只有你自己最清楚。」

我參加了《同志家庭的孩子》的拍攝,當時我12歲,現在16歲了。我還有兩個弟弟,一個是5歲的 Ashaan,一個是12歲的 Seth(天哪他都這麼大了!),以及一個叫 Makaya 的笑弟弟,他剛剛八周大。

成長在兩個媽媽的家庭里,我從小就習慣了爭議,但每次聽人說 「同性戀議題」 這個詞時我還是想笑,因為我們家唯一的 「議題」,就是怎麼讓 Makaya 趕快睡著,以及保證我們做好家庭作業;然後等拿到我們的成績單後,她們就會發現我們根本沒好好做作業!我覺得這片子沒什麼 「同性戀議題」,就是講的我們的生活,然後有人拍下來了而已。不過你如果非覺得是在講什麼高大上的 「議題」,那我也沒辦法。

 

Seth,12歲

inkrnews-%e8%a8%80%e4%ba%ba%e8%aa%8c-%e6%80%a7%e5%88%a5%e6%96%87%e5%8c%96-gayby-baby-%e5%9c%a8%e5%90%8c%e5%bf%97%e5%ae%b6%e5%ba%ad%e9%95%b7%e5%a4%a7%e7%9a%84%e5%ad%a9%e5%ad%90%e5%80%91-%e8%ab%8b

「不管別人說什麼,都別讓他們打垮你。自信點。如果有人說你的家庭是怪胎,什麼都別說,繼續生活。」

我有兩個媽媽,Ebony 是我姐姐,我還有一個叫 Ashaan 的弟弟和一個叫 Makaya 的小弟弟。我剛上學那天,就發現自己的家庭跟別人的不一樣了。我們學校有一門專學基督教聖經的課,教這課的老師對同性戀不太友好;而根據學校的規定,提前發一封郵件就可以不上這課,但我家長不知道,我就去了。剛上了幾周,老師就說出了這樣的話:「如果你的家長是同志,或者你是同志,那你就有罪過。」

我當時很吃驚,也很疑惑。回到家後,我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們,她們後來跟校長談了很久,還給我買了一大碗冰淇淋。嗯 …… 總之我就是這麼知道自己的家庭跟別人不一樣的。不過我不在乎,因為我的家庭很幸福。我寧願要一個 「不正常」 的幸福家庭,也不想要一個 「正常」 的不幸家庭。

 

Ashaan,5歲

inkrnews-%e8%a8%80%e4%ba%ba%e8%aa%8c-%e6%80%a7%e5%88%a5%e6%96%87%e5%8c%96-gayby-baby-%e5%9c%a8%e5%90%8c%e5%bf%97%e5%ae%b6%e5%ba%ad%e9%95%b7%e5%a4%a7%e7%9a%84%e5%ad%a9%e5%ad%90%e5%80%91-%e8%ab%8b

我叫 Ashaan,我有兩個媽媽,我生日會收到兩份禮物!

 

Jesse,23歲

inkrnews-%e8%a8%80%e4%ba%ba%e8%aa%8c-%e6%80%a7%e5%88%a5%e6%96%87%e5%8c%96-gayby-baby-%e5%9c%a8%e5%90%8c%e5%bf%97%e5%ae%b6%e5%ba%ad%e9%95%b7%e5%a4%a7%e7%9a%84%e5%ad%a9%e5%ad%90%e5%80%91-%e8%ab%8b

「想讓別人不歧視你,你就得以自己為榮。沒什麼可躲藏的,做自己就行。」

我有兩個媽媽,Louise 和 Margaret。我有個弟弟叫 Raj,我的生父叫 Paul。我的家庭的確跟別人不一樣,但本質上沒什麼不同。如果我當年上學的時候有《同志家庭的孩子》這部片子,那我會輕鬆很多,也不用編瞎話,更不用跟同學解釋為什麼我有兩個媽媽,跟朋友們的關係也會更坦誠一些。想讓別人不歧視你,你就得以自己為榮。沒什麼可躲藏的,做自己就行。

 

Gus,14歲

inkrnews-%e8%a8%80%e4%ba%ba%e8%aa%8c-%e6%80%a7%e5%88%a5%e6%96%87%e5%8c%96-gayby-baby-%e5%9c%a8%e5%90%8c%e5%bf%97%e5%ae%b6%e5%ba%ad%e9%95%b7%e5%a4%a7%e7%9a%84%e5%ad%a9%e5%ad%90%e5%80%91-%e8%ab%8b

「不要聽那些有錢的白人政客說的話,要愛你的家庭。任何時候都不要責怪她們,因為無論別人怎麼說,同性戀都是天生的,不存在什麼 『選擇』。」

我有兩個媽媽,Jen 和 Jamie。我有個小妹妹,叫 Rory。她們都很愛我。那天媽媽們看到《每日電訊》的頭版時,都很生氣,因為她們本來以為這部電影的放映會是同性戀權利的進步。不過我當時想的就是:「太酷了,我上報紙了,還是頭版!」

 

Vivienne,10歲inkrnews-%e8%a8%80%e4%ba%ba%e8%aa%8c-%e6%80%a7%e5%88%a5%e6%96%87%e5%8c%96-gayby-baby-%e5%9c%a8%e5%90%8c%e5%bf%97%e5%ae%b6%e5%ba%ad%e9%95%b7%e5%a4%a7%e7%9a%84%e5%ad%a9%e5%ad%90%e5%80%91-%e8%ab%8b

「堅信你堅信的,別讓他們打垮你。」

我有三個媽媽:Fiona、Jam 和 Gina。還有個弟弟,叫 Bruno,他很討厭。我們養了只貓,叫 Jasper。還有一隻貓,叫 Flash,它身上長蟲子了。我喜歡我的媽媽們,因為她們跟別人的不一樣:一個是個鐵匠,性格很彪悍;一個在新南威爾斯州的女性權益組織工作;另一個是個作家。

在學校里,有人會跟我說類似 「這事太基了」 這樣的話。我開始還跟他們說不要這樣,但他們還是繼續。有天我一個最好的朋友也這麼說,我告訴他:這樣很不禮貌。

 

Rory,8歲

inkrnews-%e8%a8%80%e4%ba%ba%e8%aa%8c-%e6%80%a7%e5%88%a5%e6%96%87%e5%8c%96-gayby-baby-%e5%9c%a8%e5%90%8c%e5%bf%97%e5%ae%b6%e5%ba%ad%e9%95%b7%e5%a4%a7%e7%9a%84%e5%ad%a9%e5%ad%90%e5%80%91-%e8%ab%8b

「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因為每個人的家庭都不一樣。」

我的家庭和所有家庭一樣。好的和壞的都一樣。當時看到《每日電訊》的頭版時,我既為我哥 Gus 上了報紙高興,又為我的媽媽們感到悲傷,因為這些報紙對同志家庭太不友好了。很多罵《同志家庭的孩子》的人,根本都還沒看這部電影。如果他們看了就會明白: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因為每個人的家庭都不一樣。

 

Brenna,19歲

inkrnews-%e8%a8%80%e4%ba%ba%e8%aa%8c-%e6%80%a7%e5%88%a5%e6%96%87%e5%8c%96-gayby-baby-%e5%9c%a8%e5%90%8c%e5%bf%97%e5%ae%b6%e5%ba%ad%e9%95%b7%e5%a4%a7%e7%9a%84%e5%ad%a9%e5%ad%90%e5%80%91-%e8%ab%8b

「我希望在同志家庭長大的孩子能明白:你們對多樣化、接受、和愛的理解,要強過很多成年人。」

我八歲的時候,我們全家去參加澳大利亞的一個兒童節目錄製,結果有很多家長投訴。所以要說爭議,我早就習以為常了。儘管有時在電視上看到那幫恐同的人並不舒服,但支持同志家庭的人也很多。看了《同志家庭的孩子》,我才發現:原來我的家庭可以這麼豐富!當時一股巨大的自豪感就油然而生。

 

Dylan,13歲 & Matt,16歲

inkrnews-%e8%a8%80%e4%ba%ba%e8%aa%8c-%e6%80%a7%e5%88%a5%e6%96%87%e5%8c%96-gayby-baby-%e5%9c%a8%e5%90%8c%e5%bf%97%e5%ae%b6%e5%ba%ad%e9%95%b7%e5%a4%a7%e7%9a%84%e5%ad%a9%e5%ad%90%e5%80%91-%e8%ab%8b

Dylan:我有兩個媽媽,她們結婚了;還有一個爸爸,他快結婚了,所以我又會多出一個繼母來;另外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哥哥,一個姐姐。我的兩個媽媽是在紐西蘭註冊的,因為那邊同性婚姻合法,然後來澳大利亞辦的婚禮。特別有趣。我哥跟我還上去講了話,在婚禮現場跳舞什麼的。如果有跟我一樣家庭環境的孩子,我想對你們說:我們跟其他家庭一樣,甚至更好,因為我們不止有一份愛。為他們自豪吧。

Matt:媽媽們本來想在澳大利亞結婚,但因為不合法,她們又等不了,所以就去紐西蘭領證了。說實話並不完美,因為這樣他們很多朋友沒法跟這一起去了。不過她們回來之後就辦了次盛大的婚禮,大家都來了,玩得很開心。很多人說《同志家庭的孩子》「太政治了」,不應該在學校播放,但我覺得就是在展示我們這些在同志家庭長大的孩子們的生活啊,沒那麼嚴重吧?

 

Sunnai,16歲

inkrnews-%e8%a8%80%e4%ba%ba%e8%aa%8c-%e6%80%a7%e5%88%a5%e6%96%87%e5%8c%96-gayby-baby-%e5%9c%a8%e5%90%8c%e5%bf%97%e5%ae%b6%e5%ba%ad%e9%95%b7%e5%a4%a7%e7%9a%84%e5%ad%a9%e5%ad%90%e5%80%91-%e8%ab%8b

「誰想正常啊?正常多無聊啊!我們就是與眾不同,因為我們從小就對愛和寬容有更多理解。」

我有兩個媽媽,一個捐獻精子的爸爸,還有個媽媽住在墨爾本。我從小就在雪梨參加同性戀聚會,還裝扮成鐵皮人,參加《綠野仙蹤》的話劇演出。我對和我一樣的孩子有什麼話說?承認自己的不同。因為誰想正常啊?正常多無聊啊!

這系列的照片與訪問還有很多,若是有興趣的話
可以前往 thegaybyproject.com 查看更多關於《同志家庭的孩子》的內容喔

 

不可轉載
言人文化
【言人文化】顧名思義「言文化之人」亦是「說故事的人」,為ㄧ結合實體與線上的文化娛樂發展品牌。運用跨媒體整合行銷模式,以打造流行品牌的概念包裝媒體,用視覺玩味的方式突顯出帶有故事、創意和有趣的主題文化,將難以親近的「文化」故事化,讓每個人都能成為都市生活中的文化玩家。
【言人文化】顧名思義「言文化之人」亦是「說故事的人」,為ㄧ結合實體與線上的文化娛樂發展品牌。運用跨媒體整合行銷模式,以打造流行品牌的概念包裝媒體,用視覺玩味的方式突顯出帶有故事、創意和有趣的主題文化,將難以親近的「文化」故事化,讓每個人都能成為都市生活中的文化玩家。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