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輩的眼裡她或許是不務正業的大學生:全心投入師大模擬聯合國社,還被選為前往 APEC 的青年代表;在 Hahow 好學校實習,一腳踏入教育和新創圈的大門;因為親身體會好的飲食觀念帶來的正能量,便自己經營了一個粉專,分享健康的價值觀。聊到現在這個社會對「成功」兩字的狹隘定義,我問,「不會擔心別人的眼光嗎?」她想了一下,很堅定地回答:「如果這件事是我想做的,那就是成功。」
Linda 一直說自己很幸運。有一位支持她探索世界的媽媽,讓她在讀師大英文系的同時,還能向外追求一切她有興趣的事物;受到很多人的幫忙和鼓勵,蔬食粉專才逐漸成形,還順利辦了幾場實體活動。因為懷著太多感謝,她更要不辜負所有幫助地往前衝。她不好意思地笑著說,「自己說自己積極好奇怪喔!其實是我太貪心了,只要是我想要做的事情,就不想放棄。」
但我想應該是,什麼樣的人就值得什麼樣的幸運。《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有一句我很喜歡的話,「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與其說貪心,不如說是 Linda 有足夠的真心,在努力追夢的路上,遑論宇宙的幫忙,她身邊的一切連結,都自動化為源源不絕的幸運。
讀師大英文系是因為未來想要當老師嗎?
Linda:其實一開始也沒有很仔細思考要不要當老師,只是一直以來都滿不排斥的。因為在我的生命歷程中有很多對我影響很深的老師,在他們身上,真的有種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感覺。也有可能是我媽媽是國中老師的原因吧!受到她的影響,我對教育很有興趣。而且我從國中開始就很喜歡學習語言,很幸運地,英文系也是我喜歡的科系。
當初怎麼會想要加入模擬聯合國社呢?
Linda:高一的時候參加台大模聯社舉辦的營隊,大家的英文都非常好,又很能表達自己對於國際觀的意見,我完全地被震撼,心想「天啊!原來台灣有這麼多厲害的年輕人」,更覺得自己要去探索。我一直都對國際議題滿有興趣的,便更想了解模聯在做什麼。其實我高中的夢想就是進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作,只因為當時看了一本書,是一位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台灣人寫的,介紹了這個組織在做什麼,令我十分憧憬,之後的高中三年到大學才會一直投入模聯。加入模聯也像是脫離原本的舒適圈,讓我有機會認識其他學校的同學,遇見了很多有野心、有想法的人。
自己的媽媽就是老師,會影響你對教育的看法嗎?
Linda:我媽媽對我有很深的影響。我還滿佩服她的,即使現在已經退休快一年了,她還是會不斷嘗試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她也因為加入歷史科教學輔導團,會和各個學校的歷史老師聚在一起討論,讀一些國外的教科書,有時候甚至會直接出國參訪,看看別的國家是怎麼教學的。我參加很多教育相關的講座和活動,也會跟她討論。好處是,我的想法有時候太單一,不夠全面或周到,她會向我分析很多教育現場的現況。
那如果你是一個老師,你會如何教學生?
Linda:我覺得英語課非常重要的是國際觀、國際視野,以及興趣。雖然是老生常談,不過真的要有興趣才有動機自學。有的人天生只對某件事有興趣,但是如果你不教育他或是不告訴他有其他可能,他怎麼會對其他東西有興趣呢?像我本來也不覺得我會對文學感興趣,但是上了美國文學、浪漫時代詩人的課之後,才發覺原來這些很有趣。每個人都會對其他文化產生好奇,而這種好奇心是很容易被誘發出來的,是引導他們對學習英文感到興趣的關鍵。所以如果我要教學生的話,我一定會讓他們看到很多其他文化的資源,和國際上的事情,視野更開闊,就不會一直鎖在自己的小框框裡,更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大,更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努力學習。
對你來說,學習的意義是什麼?
Linda:學習真的是一輩子的事情欸!不斷地學習,生活才會更豐富、更完整。再舉我媽當例子好了,她對歷史文物非常有興趣,所以很常參加講座,還在退休前去故宮當導覽員。同步地,她的生活圈也因此而拓展。一個國中老師的生活圈可能就只有學校,但她在故宮當導覽員後,和其他各行各業的導覽員相處得很好,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不同的事情,還會回來跟我分享。我認為越主動學習新的東西,就越打開另一扇門,甚至不只是你學的這件事,當你認識了更多這個領域的人,每個人會為你開更多扇窗、創造更多連結。
談談你的大學生愛健康粉專吧!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注意飲食的呢?
Linda:大二時太忙了,常常熬夜又不吃東西,身體滿糟的,情緒的波動也比較大。後來在大三上學期去加拿大交換,想在那裡過更淨化的生活,好好思考我到底要什麼。為了展示我的決心,我還特地帶著瑜珈墊去加拿大哈哈哈!在加拿大外食滿貴的,去超市買東西也方便,所以我幾乎三餐都自己煮。但其實我以前對煮菜一竅不通,完全是廚藝白癡,而且爸媽也不做飯,所以從小就很習慣吃外食。直到自己煮之後才發現,原來以前吃的有多麼油、多麼鹹。尤其那陣子吃了很多蔬菜水果,每天又都很早睡,然後隔天早上五點就會醒來,做完瑜珈後去煮早餐,生活很舒適、愜意。那半年真的感受到「原來吃的東西可以讓身體的感覺這麼好啊!」
怎麼會想要創粉專呢?
Linda:影響一個人開始做不一樣的事情的因素很多,其實我本來滿低調的,真的要很感謝那些鼓勵我踏出第一步的人。我回台灣時參加了一個創業相關的營隊活動,認識了大學生玩簡報 的 Wade。當時我做了跟飲食有關的專案,團隊很欣賞我對飲食的熱情,也一直很鼓勵我創個粉專,但我只覺得是天方夜譚。那時候 Wade 說,其實這只是「分享」而已。像他對簡報很有興趣,做了很多研究後用簡單的舉動散播出去,發現得到很好的效果,這其實也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共學吧!分享知識其實是更有效益的,不管對誰都一樣。所以我想,好吧,那就創吧!還抄 Wade 粉專的名字,大家都說你怎麼會取一個那麼俗的名字!
在創粉專的過程中,有什麼收穫或是印象深刻的事嗎?
Linda:收穫真的很多,最深刻體會到的是分享的力量。可能是華人文化的關係,大家都不太敢跟別人講自己的夢想或是想做的事情,怕被嘲笑「沒有達到目標卻只會說嘴」,但其實這些觀念在這幾年有很大的改變。而且我現在很相信,如果想做一件事情,不要怕讓別人知道,反而要分享出去,會發現有很多資源都是你的連結。
非常神奇地,我在創粉專之後遇見了很多以前想認識,或是沒想過我可能可以認識的人,他們提供我很多連結或管道,讓粉專越來越好。起初,我也只是分享自己吃了什麼,或是在早餐店應該要吃些什麼比較健康。後來我的一位好朋友一起加入經營粉專,她告訴我在國外都會有 fruitluck 的活動 ─ 每個人帶一道水果或蔬食的餐點,大家一起野餐,分享一個健康的早晨。四月的時候我便決定辦一個水果野餐派對,還認識了對裸食和飲食管理很有研究的 Lilting 輕調食記 ,他們非常鼓勵我們,介紹了不同的贊助商,希望我們能繼續經營下去。最後活動辦得非常成功真的要感謝他們,以及很多廠商的幫忙。分享會串起很多連結,許多原本覺得不可能的事情其實沒有那麼困難。
你現在的夢想是什麼?有改變嗎?
Linda:有,我是一個很善變的人。我覺得這也跟主動學習和多元拓展很有關係,當你瞭解更多、學了更多,過去喜歡的事情,不是不再喜歡了,而是你發現有另一種詮釋的方式;或者是你發現原本想要達到的目的,其實不只有一條路,而是有很多方法可以實現。我的初衷是認識更多全世界的人,所以國中想到的方法是學八國語言,但這不是最好的方式,更不是唯一的路徑;高中則是一開始想當外交官,後來想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作。而現在的我很喜歡新創圈,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很強的自學體,大家能很快地吸收資訊,並不斷地調整,往新的方向嘗試、改進,這樣的文化和生態是我非常享受的。
所以我目前的規劃是,也不能說創業啦,希望可以打造出一個品牌。好啦,算是微創業哈哈哈!剛剛才說不要怕分享自己的夢想。其實我本來很猶豫要不要認真地做這件事,但是連結都存在了,逐漸走到一個捨不得放棄的階段,發覺不認真做非常可惜,很對不起信任我的夥伴、幫助過我的人,更對不起自己的幸運。所以儘管我再怎麼沒經驗,我確實感受到自己做的事是正在發揮影響力的,這種快樂跟成就感非常踏實,踏實到不需要由他人定義成功,也能證明自己的價值。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