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24.2016

如何栽培自己,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

我常都跟學生說,我現在進入中年,有機會接觸到許多成功的人。這些很成功的人,我發現他們都有共同的特質,就是每個人都很有魅力,也就是所謂的 Charisma!這些人的魅力不是來自他的長相,而是來自於他們的言談,他們的言談會吸引旁人想聽他們說話。

他們這個魅力,往往是因為他們是豐富的人。如果你不是豐富的人,你的談吐是不會有這個魅力。所以如何變成一個豐富的人,是成功者非常重要的條件。

台大教授葉丙成在今年的畢業季談及了幾個給學生的叮囑,而他第一個提到的,是鼓勵學生成為一個更豐富的人。你想成為一個豐富的人嗎?但,我們該如何成為一個更完整、更豐富的人?我們想邀請你,跟著 Hahow 專欄一起來試試看以下幾種方法,一起變成更好的人。

【你想變成怎樣的人】是在一開始就必須好好想的一件事。

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為什麼我想要成為這樣的人?
如果要成為這樣的人,我還少缺少什麼?
如果要成為這樣的人,我該往哪方面加強?
如果成為了自己的老師,我會怎麼幫自己設計課程來教自己?

做任何事之前,好好認識自己是基本的第一步。好好問自己、回答自己以上的問題,才能知道下一步要從哪裡開始。

 

【接收別人的觀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也許學校的教育在大學後就結束,但自我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情。問完自己以上的問題,或許我們也還不清楚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但我們都會知道的是自己喜歡什麼、又不喜歡什麼。藉由不帶批判眼光的盡量多聽多看,能在過濾掉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後,幫助自己找到想努力的方向。

如果已經很清楚知道自己有興趣的範圍,便可以著手為自己擬一份自我教育清單。建立一個「少了老師後該從哪裡更新自己的知識」的自學清單,無論是書籍、電影、影集、演講、歌詞、課程、粉絲專頁,從他人的故事裡,我們能獲得新的觀點、也能找到值得自己學習的目標。

 

【延伸的力量——畫出屬於你的知識地圖】

不管是看一本書,還是觀看 TED 演講影片,最可惜的就是看完後就結束了,其實,18 分鐘的精華通常是只是講者精華的一小角。我在看完《慢療》TED 影片後找出了講者寫的,更進一步的瞭解了深池醫院的點點滴滴。

找到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然後把作者的其他作品也找出來看;找到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然後把作者在書裡提到的其他作品也找出來看;找一集自己喜歡的 TED 演講,好好的 google 一下講者,把講者的書找出來看;在網路上看到一篇被媒體轉載的文章後,找出他的原生出處,找出作者的臉書、粉絲專頁或是部落格,然後定期追蹤他

可以嘗試開始做以上的這些步驟,幫助自己開拓更廣的視野。

舉例來說,在某次讀到一篇喜歡的文章後,我發現了一個刊登文章的平台,藉由平台又發現了更多喜歡的文章和作者;或是看到了哲學哲學雞蛋糕後便開始追蹤朱家安;在看完日本電視劇《寬鬆世代又怎樣》後找出相關文章來了解當時的日本政策;上完呂世浩在 coursera 的課看完他出的書等等⋯⋯

也許某條連結最終會斷掉,但只要不斷的提醒自己不要只停留在「看完就結束」、並善用 google 功能,就能幫助自己建立一條源源不絕的知識河流。

 

【經典與趨勢、知識與智慧不可偏廢】

在忙著往最新趨勢追求的同時,也別忘向前挖掘經典的著作以及創作的源頭。

閱讀經典可以讓你從知識的源頭轉換出屬於你自己的原創想法,而不是盡讀別人已經產出風格的作品。比方要寫好廣告文案,你就得去讀詩,並且是大規模的閱讀,而不是去讀別人已經寫好的廣告文案,如此,你才能從詩人最精萃見骨的文句中,找到深觸物你靈體的入口,有助於刺激你長出自己的筆下生命—— 李欣頻《十四堂人生創意課》

 

【鍛鍊自己書寫的能力】

閱讀的過程都還只是「接收」資訊,只有在書寫、與別人討論的思考過程才是真正的「吸收」。關於寫作的力量,可以參考以下的文章訓練「獨立思考」最好的方法是寫作,而不只是閱讀

你是否常常發現身邊的人總是訂閱了數不清的電子報,追蹤並閱讀了無數的必讀網站與文章,被資訊不斷的轟炸,卻大多看過就忘?

愛因斯坦說:「任何人閱讀太多,但是實際應用太少,就會淪落為懶惰思考。」也就是說,除非你閱讀的每項內容都有花足夠的時間進行消化、連結甚至應用,否則你會發現你開始同意每一件你讀到的資訊,甚至習慣全盤接受,停止質疑、停止問問題。

除了表達意見之外,如果你還想更一步的「寫得好」,可以參考【寫作教學】完整寫作訓練4循環

 

【創造自己的故事——挖掘自己的生命】

除了藉由別人的故事悟出屬於自己的心得外,創造自己的故事也同等重要。若是要創造自己的故事,需要好好生活,好好的培養自己對於生活的敏銳度及洞察力。而這些,可以試著透過旅行、人際關係以及認真生活得到。

 

【旅行——習得看待事物的新觀點】

「我們旅行的目的地,從來就不是個地理名詞,而是為了要習得一個看事情的新角度」——《旅行,重新打造自己》

有時在原本的環境待久了,會逐漸失去對於周遭刺激感受的敏銳度。旅行能幫助我們看到不一樣的環境,同時也能訓練我們的應變力以及危機處理能力。我很喜歡蘇國垚在他的《好服務,壞服務:蘇國垚的款待Ⅱ》中提出許多他去國外時所觀察到的他國服務業的狀況,藉此反思如何提升台灣的服務業。另外,我也十分認同李欣頻的一段話

旅行是後天混血的過程,每一次旅行就混一次異國的血。我雖然不能改變先天的血統,但藉旅行如此大量而快速的感官交換,我猶如經歷異國自體混血,讓我的靈魂產生質變——我可以自由換算幣值,瞬間調好時差,馬上適應當地天氣與飲食還可以馬上學會殺價的技巧,變成以後會常回去看海的希臘人後裔,20/365 天的西班牙人、喝進三杯匈牙利公牛血的後天馬札爾民族、半個月的印度人、十三天的摩洛哥伊斯蘭教徒⋯⋯旅行越多次,別人就越看不出我是哪裡人,看不出我的年齡、星座、血型。唯有後天混血,才能保留最好的基因優勢,在高速汰換信心的人生起伏中,樂觀不敗。

如何快速變動的環境裡生存,旅行給了我們很好的練習。

city

【人際——以倍數發展的情報網】

一個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能幫助我們看得更高、更遠。如果想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許可以試著加入讀書會,定期分享彼此的不同觀點;結交不同領域的朋友更能挑戰我們認為「習以為常」的那些想法,藉此獲得更多不同面向的意見。

 

【認真生活——培養自己的敏銳五官】「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

敏感度的培養,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問自己問題、以及細心觀察開始。我很喜歡問自己這個問題,在朋友分享他的人生難題時問自己、在看完一本小說想像他翻拍成電影時問自己、在電影角色人生巨變時問自己、在打工聽到客人閒聊話題時問自己、在反省每天講過的話時問自己⋯⋯提前預想想過一遍這些問題後,便能在之後的生活中,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的去驗證。

在閱讀的時候,我常常感受到作者與我的對話。許多人生劇本都藏在電影、書籍和音樂裡。若是作者也遇到了相同問題,我總喜歡參考他的解決方案後再擬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方法;在旅行的時候,我常常能感覺我的毛細孔全開,身旁一點風吹草動都能吸引我的注意。回到原本的環境後,更能以不同的視野去珍惜已經擁有的東西;在與人接觸的時候,我喜歡從各個人處理事情的態度來觀察他的性格,以及偷偷預測他遇到事情時會用什麼方法解決。

大量吸收,大量產出,不斷驗證、修正自己的價值觀,便能慢慢地成為一個更豐富的人。

讓我們一起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不可轉載
Hahow 好學校 總編輯
Hahow 好學校,學那些學校不會教的事!Hahow 好學校是最有趣的線上課程平台,同時也是全台最大的跨領域募資學習網站。取自台語「學校」的發音(ㄏㄚˇ ㄏㄠ),我們關注教育的意義,努力創造自學價值的延伸、分享與學習的社群,實現知識技能的有效流動!
Hahow 好學校,學那些學校不會教的事!Hahow 好學校是最有趣的線上課程平台,同時也是全台最大的跨領域募資學習網站。取自台語「學校」的發音(ㄏㄚˇ ㄏㄠ),我們關注教育的意義,努力創造自學價值的延伸、分享與學習的社群,實現知識技能的有效流動!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COMMENT

C
C
喜歡這篇
Hahow 好學校 總編輯
很高興文章能帶點什麼給你,希望後續的文章也會有你喜歡的哦:)
謝謝你的分享 , 我很喜歡這篇文章:)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