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感覺,我想你一定有過。你以為你已經熟悉到不行,對它的內容物寥若指掌,但真正品嚐的那口你才會發現『歐天,原來他是這種味道!』那種感覺就叫做『一個人旅行』!
旅行,如老生常談;但一個人的旅行真正出發過的又有幾次?在那熟悉的生活圈裡去哪總會想找個三五好友一起前往。還記得曾在書上看過一段文字『旅途中如何能找出最短的距離呢?那就找個知心朋友吧!』在漫長的旅程中,朋友一搭上話、一起拍張照就能把平凡化不平凡,平淡化濃郁,連時空的為此優雅隱密。 那……一個人的旅行呢?」。
半年前,在巴黎讀書的我隻身前往南法,初嚐這「似乎熟悉的味道」。短短三天,平凡的陽光果真變得不平凡,連空氣都濃郁。驚艷的每一刻像捲浪般翻騰了心中的炙熱與躁動。六個月後,仍在法國交換的我因此有了「半環法」的計畫,像浪頭打上了岸便更期待了下波浪的到來。當時的我,在兩個月後將返台。擁有語言優勢的自己便想給自己最後的機會,用這旁人總說的美麗語言流進更多人的心靈、流進無與倫比的風景和獨樹一幟的小巷,冀望能在內心匯成流著自己養分的文化河流。
獨自旅行我習慣遠離 3C 產品讓自己活在當下。如今回國了,竟焦躁起哪天再也想不起來這趟旅程的種種,尤其是那細瑣卻難以忘懷的片段。所以想提筆寫下;不論好壞,用著粗淡的文字和照片,汲汲想保存這一切。
其實,也忘了是什麼時候開始,半環法的這個想法就像一棵種子在我腦海中萌芽…應該是上次和朋友 A 聊旅行的意義的時候吧。身邊很一樣留法交換的朋友在這一年東飛西走駐足於各個國家,旅行次數遠遠多於自己在這年所經歷的。當時我常在想自己是否不夠積極?似乎白白浪費這得來不易的一年。但 A 那時分享的一件事讓我印象很深刻:他的朋友這年也是在巴黎做交換,同樣長的假期一樣去旅行,不一樣的是他選擇都待在法國!語言隔閡減少了,自己便擁有比一般旅人更大的機會去冒更多險,走更深度的旅行。對他來說何樂不為?這就是他旅行最大價值和意義-不在乎距離和數量,而是在乎深度。
就在近學期末時,這想法仍迂迴繚繞,我不禁默默多次試想自己對旅行的意義和價值。
於是,2016年的六月十三日,我開始了這趟半環法旅行。
旅行的方式不算太困難,只是想藉此尋找更多機會來使用這個語言。所以整趟旅程的交通都是由共乘和沙發衝浪串聯,並以巴黎為起點向西繞半圈直至南法大城-馬賽。行前準備我只花了一個禮拜去計畫,多半時間都是在找沙發衝浪的屋主,並沒有太多目的和目標。實質是希望是藉著認識當地人來探索每個城市。就這樣一晃眼就到了要出發了日子,行李不過就一個後背包跟一個小隨身包-七個城市,七個陌生人的家。而我在出發當天仍有個城市找不到任何人接待我……(待續)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