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命再劫》在這個下半年各大電影網站獲得廣大壓倒性的好評,什麼爛番茄100%,紐約時報滿分評價等等超級好評,在台灣甚至有飛車版《樂來樂愛你》之稱,但是實際上並不是這麼一回事呢!
當然這不是在說《玩命再劫》不是一部好電影,而且雖然語音樂密切相關,但跟《樂來樂愛你》在類型與探討的意義都截然不同,很難拿兩部片來比較;因此這部片雖不到頂尖,但絕對能因為他的獨特性在影史上搶下一席之地。
曾有一句話說:「配樂是一部電影的靈魂。」
音樂的極限
大多數電影中的配樂雖然也是具備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但絕沒有在這部片中成為骨幹一般的存在。導演運用美國70年代蓬勃發展的各種音樂曲風,串聯起電影的起伏、製造幽默,甚至是更重要的劇情轉折也與音樂密不可分,如此說來,導演把整部電影與歌單鎔鑄在一起,隨著劇情、隨著情緒轉換曲風,更把所有剪接都放在拍點上,音樂果真是這部片的靈魂呢!
電影的主角神車手「寶貝」也是一個體現音樂重要性的重要象徵。因為幼時的意外讓他有嚴重耳鳴,只有在聽音樂的時候他才能冷靜下來、清晰的思考,所以無時無刻耳朵上都是掛著耳機,甚至被 傑米·福克斯 飾演的「蝙蝠」質疑有沒有在聽計畫時,他仍舊能精準仔細地講完一切計畫,頓時讓蝙蝠啞口無言;而最後逃命的時候,失去音樂的寶貝就沒有之前的從容,顯得手腳非常慌亂。
除了隨時戴著耳機聽音樂的特殊習慣外,寶貝還有兩個設定也很有意思。他會隨著心情變化攜帶不同的i-pod出門,裡面也是載錄著不同風格的歌曲,像是需要當車手開車上路時,是聽著快節奏加重音的搖滾樂;在家與養父生活時,就轉變成輕快愉悅的快節奏抒情歌曲;當他與黛博拉談戀愛時又會換成溫馨的抒情歌曲。可說是用音樂操控整個情緒了流動,而音樂也正是寶貝這個鬱悶青年唯一的情緒出口,這也是為什麼「老哥」不直接殺了寶貝,反而是故意用槍聲震破他的耳膜。
另外一個就是寶貝會有把周遭人說的話錄下來,之後再混音成自己的音樂,也是因為這樣他才會被黛博拉深深吸引。寶貝不僅僅只是音樂的接受者,同時也是創造者,就像我們接受著人生的種種,卻也能創造人生的種種一樣,寶貝用音樂記錄下自己的人生,他覺得特殊的時刻,還有絕對不能遺忘的時刻。
音樂是這部電影的骨幹,同時也是寶貝人生的骨幹;沒有音樂的他人生失去了顏色,直到步出監獄見到最愛的女人時,才能再次擁抱自己的音樂。
人情
說實在的,這部電影的劇情走向十分老套,在看完預告片之後大概就可以猜中7成,起伏與轉折幾乎沒有驚喜之處,如果把近乎完美的音樂全部拿掉,就有可能會變成一部無聊至極的電影。
幸好導演 艾德格·懷特 並不是泛泛之輩,他刻意捨棄創新劇情的架構,轉而用音樂取代,放棄了精彩轉折,選擇了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鋪墊。不管是惡棍的「老哥」、「小親親」還是「蝙蝠」又或是寶貝的聾啞養父與黛博拉,都是很有人物曲線的角色,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他們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單單存在劇中的角色。尤其是描繪犯罪首腦「博士」的那段特別帶入博士的姪子,讓博士嚴謹殘酷的形象增添了更多詼諧大氣,讓他比起其他電影中的首腦更具有「人味」。
我私心最喜歡的描繪橋段,是寶貝因為遇上黛博拉心情美麗,在家中放歌手舞足蹈的橋段。雖然他的養父聽不見,卻也被歡樂的氣氛感染,伸手觸碰喇叭,感受音樂的脈動,一起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中。這與之後寶貝在逃亡的路上,用手感受車上柔和音樂的畫面相呼應,深刻呈現出寶貝嚮往平和快樂生活的心願。
即使寶貝的養父又聾又啞甚至沒有自理的能力,但他卻是最清楚寶貝內心希望的那個人,也是唯一一個會不顧一切關愛寶貝的家人,也是為一一個寶貝無法用音樂記錄下來的,最重要的人。
對博士的描寫也很有意思,雖然他對寶貝一直都是威脅利誘,但到最後的緊要關頭還是把寶貝當成自己的兒子般,用盡自己的力量讓他逃跑,雖然看起來嚴肅又十分機車,但他還是那個稱寶貝是「車手界莫札特」,那種另類嚴父般的存在呢。
最後小小總結一下,雖然劇情很老套,但是音樂與剪輯的節奏感搭配得太完美,就像一台流線型的跑車飛速奔馳,載著一群人的人生故事奔向未知的地方。
每個人都想要幸福,沒有人想要痛苦,但彩虹總是在雨過天晴後才會出現。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