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23.2016

食物攝影的人情味

當你猶豫食物怎麼拍,怎麼做造型,又或道具難搞定時,最簡單的方法便是把手入鏡,將文靜的氣氛混入人情味,刻畫出生活樣貌。然而,手在本質上還是配角,且非隨意就插進畫面,這有賴你仔細觀察拍攝主體和周邊環境。換句話說,用心親近方能為影像帶來不凡,反映你的內在思維,而不單是拍攝表層。

俯拍之外的攝影角度須特別考慮手與食物互動的景深、角度、框景和構圖,是本文舉例重心。

走進日常

想抒發食物攝影的生活感,你會在餐桌上放些看似漫不經心的小細節,像是這張影像中已被咬了幾口的麵包、香草末、半滿的杯子。若將手動作包括進去,則進一步加強氛圍。其實,這張影像桌上的擺設已滿足視覺,單手倒酒在整幅畫面有相互和延伸的效果,惟只要取部份就好,免得奪走食物的風頭。第二張,你看到的是撕了一半,正準備入口的甜甜圈,這樣的舉動剛好讓觀者看到甜甜圈內餡,而一桌的糖粉,一旁配著的咖啡、牛奶、湯匙,散發午後的悠閒。

pouring wine and pasta (1 of 1)

donuts

傳達故事

手可幫你加強感受,締造故事場景。第一張影像似向觀者建議,這些食材是新鮮的,剛從外頭摘洗進來的,而這雙手的主人很可能就是栽種者。傳述這般意境的雙手無須乾淨,有些土,自然為佳。第二張影像則捕抓住廚師烹飪的瞬間

27655733232_672827b5c3_o

steamed dumplings (1 of 1)

倒入液體

手在影像中顯示太多或在正中間都易於讓觀者分心,但若不出現,手上的容器就變成飄浮在半空中的莫名物體。這張影像,你看到手將牛奶倒入咖啡,卻不干擾「倒」的進行,也沒將牛奶和咖啡遮住。要小心的是,有時即使你只將部份手動作入影像,若手離鏡頭太近且景深不夠,亦是徒然。

milk

框住食物

當拍攝主體的體積較小或較缺乏動靜,比如小馬鈴薯、豆子、乾貨、小果子,用雙手握住一把或用碗盤裝來拍,一來有助聚焦,二來展示拍攝主體的比例。雙臂形成的 V 形線條,有延伸或引導視線的作用,帶領觀者的眼睛來看食物,而有人的背景則比單單只是食物的影像多了情感元素。在正常情況下,你可別想用女模特兒身上的事業線來當線條,那視覺壓力實在龐大。「秀色可餐」?不用了。

21949949266_b7d712b8a1_o

green plums in a bowl

營造預期

邀觀者來看你吃,創造期待與垂涎的氣氛。與之前提過的同理,因是近拍,右手部份入鏡即可,免得雙手過於搶鏡,然右手倒也不能不出現,要不然第一張的湯匙和第二張的麵包就少了被使用和被食用的感覺,像是無端插入。左手則擔負捧食器的任務。雙手在此予人穩定與溫馨,湯匙和麵包則引導視線。拍手捧食器的食物照,須先考慮讓食物在食器內達到視覺均稱,即大盤不裝小量食物,小碗不擠得過亂。

cauliflower soup (1 of 1)

seafood bake with hands (1 of 3)

增添趣味

手指也是有戲份的。若無這隻手,這張影像只是盤西瓜,但加入西瓜皮便開啟了進行式,而手拿西瓜則賦予「欲罷不能啊」,又或「偷偷拿一塊吧」的風趣。手指的形態是另一關鍵,最好不要是容易引起注意的握合樣,而是微分開的。

watermellon and hand (1 of 1)

準備料理

在將這條魚送入烤箱前,我在魚肚塞了檸檬、大蒜和香草,並在魚身倒了些橄欖油和白酒。我將如斯的準備過程放到影像中,一是為了讓你知道我怎麼料理,二是彰顯白酒觸及魚身的流動。手和身體當背景,詮釋人的參與,多了人味。至於第二張影像,原本一幅生餃子的畫面,有”包”的樣子就親近些,但手的目的是框景,而非焦點。為了不讓手過於突兀,景深、角度和構圖都須考量,好讓觀者將視焦落在食物。人和削蘋果的動作則為第三張蘋果蛋糕製作影像注入了生命。

pouring wine (3 of 1)

24003311636_186f6686cc_o

apple cake prepping

總結以下:

  • 特殊美學表達除外,手的出現必得合理、自然。
  • 手背朝鏡頭或拳頭拱起時易引注目,故記得顯示(部份)手指的樣子。若無法避免,就考慮換角度拍,或讓模特兒暫時改變手的使用習慣(即從右撇子改為左撇子)。最左邊的薄餅圖,那拳頭一握便時不時地讓人把視線挪到那兒,解決方法是把手請到右邊,但勿從左右最上方角落插入,連手臂在影像正中高高落下。
  • 如前所提,不讓手帶走觀者的注意力,尤其當手在前景或正中時。中圖的西班牙海鮮燉麵,即顯示了過多的手,礙眼得很。
  • 手勿遮住食物,好讓觀者盡情假想美味。水餃圖中的食物雖因被夾起而立體成形,然筷子卻遮掉大部份的盤中食,彷彿食慾才被微微挑起,卻又即刻失落。
  • 若有一人以上入鏡,每個人的動作避免重複。
  • 手質感無須完美,乾淨最好,穿金戴鑽配玉請免。若要拍剛從農場摘下的新鮮蔬果,手上有土更貼近實際。
  • 拍手捧食器時,食器與手的比例得恰當。若捧的是小碗,端的是小盤,就把小手派上場,或利用景深將大手虛化、僅讓少部份手或單手入鏡。
  • 側光特別能顯現輪廓和光澤。
  • 模特兒身上的衣服須合時宜,比方不穿毛衣、大衣拍冰棒、西瓜。
  • 初拍時由簡開始,模特兒身上的衣服(即背景)盡量中性色彩和素面,待掌握了與食物的顏色搭配,才繁入。
  • 不同角度塑造不同氛圍。0 度直拍的正面最是直接,有「你就來看吧」的意味。背面、上方、側面拍,另有一番情境,像是你跟著鏡頭到人家家裡。然不論怎麼拍,都得先找出可拍出食物美感的角度,再把人放進去,相互協調搭配。
  • 當手和食物的距離相近時,兩者的顏色盡量別太相似。

view blocking collage

靜物拍攝時,手能有效突出主體,繼而譜出人情味。下次拍食物,若沒啥特別想法,便可試著把人加到畫面。有些菜像是滷肉,美味與否先擺一旁,就是長得很樸素,多數時候得依賴道具的畫龍點睛。試著拍張手拿湯匙舀肉,肉汁晶亮欲滴,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一碗湯、一杯熱巧克力、一碗冰淇淋,捧著、握著,透過手,都可有類似的表達。

手豈止是手,它是想像、是意境、是可能性,它具有召喚的潛力。有手的食物攝影觸動感情,宛若邀請觀者來到你身邊。如此親密,如此美好。

後記:

於我,任何主題攝影都一樣,都是生活的一部份,從生活切入,從生活切出。我不想挑三揀四地玩文字遊戲,說攝影的大道理,談「攝影」與「拍照」的不同,或聊大師名句,總因這些都與我無關。但我想引用在美國華府新聞博物館讀到的一段出自新聞攝影記者 Eddie Adams 的文字:「如果它讓你笑,如果它讓你哭,如果它讓你掏心,那就是一張好影像。」此句每每想起,我便心虛久久。這才是與我切身相關的。

不可轉載
沈倩如
美國食物、生活、旅遊攝影師。原本從事產業分析,撰寫市場報告多年,離職後,因緣際會走入攝影行業,並在台灣出版了飲食文學書。
美國食物、生活、旅遊攝影師。原本從事產業分析,撰寫市場報告多年,離職後,因緣際會走入攝影行業,並在台灣出版了飲食文學書。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