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錫」你會想到什麼?是否腦海中一片空白?「錫」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說,是一種存在感極低的金屬,但其實它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舉凡食品罐頭多以錫作為內層,日本品飲清酒慣用錫杯,歐洲自中古世紀開始便流行以錫作為餐食器皿,台灣早期民間也多用錫壺裝盛最重要的飲用清水,我們的信仰殿堂 – 寺廟更是錫工藝的精粹之所,曾經在鹿港還有一條打錫街…。
四位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系畢業的學生,從台北到鹿港,從傳統到現代,從藝術到生活,她們重新認識「錫」,創立了「Woo Collective 物」品牌。錫是她們遇見東方精緻飲食文化的媒介,也因錫 :「盛酒酒香醇、盛水水清甜,貯茶色不變,插花花長久」的特質,設計出台灣唯一純錫製「醇酒器」,突破大眾對錫的認識與想像,更開啟一段前所未有的品酒旅程。浪雲醇酒器的出現,不僅讓錫重回生活,更延續一份工藝精神的現代性。
「生活用得上,自然就有發展的空間。」
談及接觸錫的契機,現任「Woo Collective 物」設計師的黃新雅表示是三年前翻閱台灣百位國家級認證工藝家時,赫然發現製錫工藝家僅有陳萬能師傅一位,因而引起對錫藝的好奇。「那時很驚訝,覺得怎麼會這麼少。」才了解曾經象徵富裕的錫,早已淡出人們的生活視野,錫產業隨之沒落。如今,因古音與「賜」同音,意涵賜福、祈福,方仍有鹿港的錫藝世家保留傳統錫工藝,持續雕琢珍貴的祭祀用品。
帶著對台灣錫工藝的景仰,「Woo Collective 物」多次造訪彰化鹿港,三顧茅廬就為一圓拜訪錫藝大師陳萬能之夢。然而因為對師傅來說早期女性多是學習像是刺繡、裁縫等較柔性的技術,男性才有辦法適應高溫的打錫環境,以致錫製產業仍清一色以男性為主。此外,「Woo Collective 物」當時還是學生身分的不確定性,也讓師傅多有疑慮,最初登門拜訪時一直被拒絕。幸而在團隊的堅持以及與師傅持續觀念上的溝通,「Woo Collective 物」這才真正走進錫的世界。
錫作為工藝與產品開發是一種手工成分極大的金屬類型,品牌成立前三年「Woo Collective 物」跟著陳萬能與其子陳志揚老師,從認識原料、熔錫、模鑄、壓錫片、冷鍛、焊接組合、銼修、削光、砂磨、擦洗到紋飾,毫不馬虎修習錫工藝基礎知識,而陳萬能老師的一句「今日的創新,是明日的傳統。」,讓蓄積實力的「Woo Collective 物」重新思考錫之於新時代的意義,生活化是品牌啟程的起點,想讓錫再次成為你我身邊的尋常器物。
不只鑽研材料,從設計的根本出發
「Woo Collective 物」品牌成立之初不斷找尋錫的可能性,閱讀國內外相關文獻,從文化乃至物理特性,爬梳錫的歷史與應用,從最早表現錫藝質感的花器作品到錫碟,再至突顯錫淨水、醇化特性的「荒川烈酒杯」,是一個從表至裡的應用過程,看起來「Woo Collective 物」已將錫的特性表現淋漓,然而負責行政企劃的怡姍,也觀察到對顧客來說,「荒川烈酒杯」只被看作是僅適合清酒的酒杯,且在多數人的品飲習慣中,也多希望透過透明的杯體看見酒的成色,錫醇化酒精的優點在設計中被弱化了。因此團隊不斷想著:「是不是可以作不是杯子的項目,但是同樣達到淨化水質的功能?」
「荒川烈酒杯」系列讓「Woo Collective 物」注意到錫在世界各國品酒文化中的特殊應用, 團隊嘗試把錫置入於不同的酒款之中,發現錫能減緩酒精停留在舌尖上的嗆辣感,使酒更香醇。有別於常見的「醒酒」,醒酒是讓紅酒和空氣接觸,隨著酒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增加,提升紅酒的香氣。「Woo Collective 物」提出了「醇酒」的概念,市面上並沒有醇酒器這樣的產品,「這是我們自己發明的啦!」為了適應各類酒款,展現錫的最大功效,而有了「浪雲醇酒器」的開發設計。
「浪雲醇酒器」更重視設計階段的發想,脫離了「只是杯子」的束縛,設計從造型上便開始考究,共草擬出六種品項、八十五款功能、六百三十四款造型,篩選出十八款打樣,經過不斷地調整試用,終於定案螺旋造型並帶有東方詩意美感的浪雲醇酒器:「醇酒針」、「醇酒球」。
除了設計其他都很難!能做好設計不等於能做好品牌
儘管創業的四位夥伴皆為設計系出身,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擔任設計要角。也因此「Woo Collective 物」從一開始團隊內部就分工明確,產品及視覺設計、公關事務、銷售與整合、工藝技術與材料研究等四人分工維持公司營運。「一個品牌如果希望的東西夠遠大,你會放棄一些個人欲望。」新雅說,即便她是品牌主要設計師,每個產品仍與大家一起討論、訂定開發策略,共同雕塑出對產品與品牌的想像。當被問到大家分工的原因,怡姍想了很久,最後笑著說:「我們好像沒有特別分配耶!就自然而然撿自己可以的去作了。」找到對的夥伴成就品牌、互相扶持,也是她們覺得難能可貴的地方。
對團隊來說,創業最困難的不在發想與設計產品,而是營運的細節,怡姍說,不熟悉市場與商場,一畢業就創業是很困難的,成立「Woo Collective 物」前,大家都有到外面工作的經驗,在職場中接觸到不同領域的人,也能慢慢建立人脈。「如果是單純設計系畢業,只懂設計是很難走入市場的,這都需要經過業界的磨練。」學科背景之外的東西都是難的,「每次問題出現我們都會先被嚇到,然後趕快去解決。」上網搜尋資訊或到學校的創業育成中心上課,都是讓她們慢慢步入軌道的力量。
不忘本心,從產品看見產業
「Woo Collective 物」將錫文化做了很好的整理與爬梳,品牌故事中也闡述了他們對錫工藝的重視,每一次的產品推廣,也都希望讓更多人多認識錫一點點,但團隊很清楚,產品力才是品牌延續的關鍵,負責公關行銷的思羽說:「以推廣歷史或文化來發想產品是很怪的,應該還是要從最根本的消費慾望進入,才能讓商品普及,然後不要忘記自己的本心。」好的設計要能消化龐雜的歷史文本,化作市場接受度高的產品,才能更好的傳遞價值,這便是「Woo Collective 物」一直以來的中心思想。
「我們要培養出一些人會作,這才叫產品,只有我們作的話就不是產品了。」以產品思維出發,團隊首先要面對的就是錫產業沒落的問題,台灣目前已無純錫器的工廠生產線,找遍台灣才終於有師傅願意協力開發模具製造,但錫柔軟的特性仍需以高比例手工,從最初整個下午只能做出一兩個,到現在可以小量生產,從產品慢慢復甦產業才有了可能。
「Woo Collective 物」的每一次出擊,都能讓人感受到成熟、完整的品牌風格,好奇問團隊對自身品牌的想像與定位是什麼?「其實我們一直在摸索,我們沒有辦法說出:『好!這個東西就長這個樣子!』」品牌也是,團隊現階段還不去定義自己,每一個系列都有可能長出自己的故事將品牌帶往另一個高峰。「將傳統東西轉化成現代生活可以使用的產品,延續未來價值。」這是團隊的核心能力,也是努力想實現的價值,她們一直都在傳統與現代、工藝與產業的中點間向未來走去!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