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某日,我剛結束工作,輕鬆地走在高雄捷運站裡。
熙來攘往的連接通道中,一個高瘦的身影拿著告示牌正在對著來往人群疾呼些什麼…我聽不清楚。通常這類宛如城市雜音的訊息會被大腦自動過濾掉,但也許是那個男孩誠懇又帶著些憂慮的神情吸引了我的注意,也許是他手上那張海龜的圖片讓人好奇…總之我循聲走到一個簡陋的攤位前,停下腳步。
大概是很少有人會這麼不請自來,當我表明想了解他們的宣導內容時,攤位上原本昏昏欲睡的女孩突然振奮起精神,拿起一份簡介努力向我解說。
原來這是「綠色和平 Greenpeace」的宣導攤位,他們準備了一份內容簡單又深刻的資料,向我展示了一系列人類對海洋生態產生影響的範例:
我看到被塑膠環勒住脖子的海龜、解剖肚子裡都是塑膠袋的海鳥、被螺旋槳劃傷的鯨豚… 這些景象對於長期關心環保議題的我來說其實並不陌生,但倒是第一次接觸保育組織,認真聽聽他們怎麼說。
「綠色和平」是個全球性的環保組織,關心的議題遍及陸地與海洋,在各地皆有許多志工協助推動環保事務,近期最具知名度的環保事件,即是阻止了美國「殼牌 Shell」公司在北極鑽油的行動。
綠色和平為了保持獨立,不接受企業捐款,只接受個人捐款…可想而知為了維繫全球的各個環保行動,這需要多少個人的力量聚沙成塔。
雖然看在我這一個品牌經營者的眼中,覺得攤位的吸引度和訴求方式實在有待加強,但當下就決定加入定期定額的志願捐款行列。並且和他們分享了些自己參加「淨灘」活動的心得,想給他們打氣,關心環境的人們並不寂寞。
身為品牌經營者,同時也是「物」的創造者、產出者,我經常提出自我思辨,究竟要如何透過品牌的「創造/影響力」,達成對「物/消費主義」的減少 — 聽起來矛盾的論點,其實是我對「品牌理念與影響力」的期待。
當我透過圖案故事向大眾傳遞我們所認同的,無論是環境保育、社會關懷…等價值,並進而開始在品牌關注者的心中種下一枚種子;選些耐用的好東西、重複使用、拒絕趕流行、拒絕過度消費、好好關心土地和自然、走出戶外…
這是我創造品牌的初衷,也是堅定實踐的理念。
印花樂從 2008 年設計出第一個以「台灣八哥」為代表的生態系列圖像產品,到後來的「舊建築元素」、「常民生活意象」…等,建構了許多以「挖掘」現存的美好元素為基礎的經典圖案。近年則開始嘗試更進一步,鼓勵大家不只關心生活周遭,還要更關心這個世界。
萬里之行始於足下,也許可以從城市週邊的自然、附近的郊山步道開始培養自己走向戶外的習慣。總之,先離開城市再說吧!
於是去年我將整個品牌的年度主題定調為「山的探索」,無論是在商品開發、色彩運用、圖案設計…乃至品牌活動,都與「山」的主題有關。甚至為了鼓勵我們品牌團隊的女孩兒們更投入年度主題的精神,還為大家辦了場山中露營會。
接下來,想再透過品牌將大家的視野拉得更遠,望向大海。
台灣是個四面環海的島國,但我們卻一直是在「陸封型島嶼」、「恐海教育」的思維底下長大的。台灣人對於海洋有著地理上的依賴,我們享用大量的海鮮、假日去海邊玩、擁有國際級的貨櫃海港…,但我們的心理上卻又離海那麼遠,總是覺得海中藏著危險、說不清楚台灣週邊海域的特色、當然也不會關心我們正為這片海帶來什麼樣的威脅…
在海邊淨過一次灘,就會為人們隨意丟棄垃圾的行徑深惡痛絕。
讀過吳明益老師的《複眼人》,會深恐書中那座太平洋的「垃圾島」真實存在。
有一段時間我每天早上都會收看 Discovery 的《護鯨大戰(Whale Wars)》,有時會為了血染南極汪洋的鯨魚流淚…
一則又一則關於海洋的訊息,當我選擇張開眼睛、打開耳朵,它們就像波濤般湧來,敦促著我做些什麼回應它的期盼。
我想起在高雄捷運裡,那個「綠色和平」簡陋、卻散發堅毅微光的攤位。
只要一點光,一點力量,就能帶來啟示。
於是這項啟示,進入我的創作裡,今年我的品牌主題都圍繞著「海洋保護」,將印花轉化成來自海的訊息,透過品牌的影響力,希望它能進入更多人的心裡。
這是身為設計師的我,可以做的事。
“Start with one thing.”—Discovery
相關連結: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http://www.greenpeace.org/taiwan/zh/
#一件好事救地球 #StartWith1Thing http://www.discoverychannel.com.tw/start-with-1-thing/
印花樂 https://www.facebook.com/inblooom/
(圖片來源/品牌提供)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