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15.2016

你們的空間,我們的年代

我想「躊」是開始這篇文章最好的開始吧!這代的年輕人,我們的未來就像今天窗外烏雲遍布的天空,眼前或許障礙重重,但又或許撥開了烏雲後還是一片片更厚更重的烏雲吧。「夢想」是這個年代的乾淨空氣,處處都有、處處被人歌頌、處處被追求,從似工業化後汙染的天空下出生的我們,隨著年紀增長,會開始慢慢地對於乾淨的空氣好奇或甚至嚮往,因為不知道它的模樣,所以好奇;因為想擺脫現況,所以嚮往,但這時周遭吸盡了污染空氣的人們,或許已經習慣此時、安於現況,對於空氣乾淨的追求沒有那麼熱衷,他們會開始向你分析安於現況的好以及追求空氣乾淨的機會成本,換句話說就是對你潑盡了冷水。但話雖如此,又有多少人是真正想追求乾淨空氣而不是把它當成逃避現況的藉口呢? 回到起始點,造成這個現象的根本,有很多支線,連到不同的地方,其中最粗的一條,另外一端,是教育。

11774275_10153420735236183_1847252152_n

回頭看看,從小到現在,影響我們最大的是教育,什麼都教,什麼都學,但唯獨忘記教了我們一件最重要且是所有知識的根本,獨立思考。所以我們不斷地念書,不斷地追求考卷上的紅色勾勾、分數欄中的數字 ,在唯有讀書好的環境下,我們視這為理所當然,視這為通往成功人生的唯一道路,接著為了及早踏上成功的道路,我們全力以赴,也深信壓力使人成長,但有時當下的壓力會把你壓得很空虛,把靈魂給壓了出來,當你試著開始試著思考這一切開始的根本時,隔天早晨的陽光早已撒在臉旁,時間又開始催促著什麼,昨天的思考早已被迫流放,更別遑論「成功」對於自己的定義。從小到大,在這個教育的天空裡,我當過白雲也當過烏雲,當過好學生也當過壞學生,成績曾經優良也曾經不佳,拜這些經驗所賜,我更能從不同的角度來體會這個看似完整的國民教育。這 12 年的教育中問我學到最多的一定不是在課本上的東西,而是觀察和思考;教我學習的不是老師,而是這個環境。在台灣,學生永遠分兩種,好學生及壞學生,而這中間影響的參數就是成績,看到這或許你會急著否定,別急,先好好重新回想一下你對於從前同學的分類標籤,抑或是你的老師或父母,真的不是這樣嗎?

成績差的學生會被投以異樣的眼光,一言一行不會被參考或被記住,做某些事的權力會被剝奪,甚至自己會開始認為自己不配什麼,這就好像是無形的歧視,大家明明都出身一樣為什麼有些人能做什麼有些人卻不能,「當學生就是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盡自己的本分」,但誰說「學生」這個角色的劇本裡只有念書?沒有人這樣說,是一代代的這樣傳下來所視為的理所當然。或許以前有人在我現在的年紀悟出這樣的矛盾,但當他出了社會,功成名就一帆風順,結婚生子後為了希望房間內嬰兒床上的幼兒未來能過跟自己一樣的生活,所以忘記了當初自己悟出的矛盾,投向他當初面對的「理所當然」,不斷的循環。

IMG_0046

成績好的學生開始變成唯有讀書好的忠實信徒,他們開始深信把書唸好跟過好的生活呈正相關,加上周遭的讚賞以及名校的光環,他們開始認為未來的生活會是一片光明一帆風順,但殊不知這是這社會的畸形期待,或許不是他們所想要的,但當他們恍然大悟時才發現累積的機會成本太大了,大到他們無法相信自己可以放棄現有的一切去追尋自己真正想要的,更別提家人和這社會所給予的眼光。

我們都在念書時就被套上了既定的價值觀,三類組比二類組優秀些,二類組又優於一類組;三類最頂尖的人,就是醫生;二類最成功的人,就是工程師;一類最被羨慕的以前是律師,現在成了金融人員,這樣的價值在我們還沒有上學前,就已經可以倒背如流,而每年大學放榜時大家也就會依照相同的價值評估你的未來,但卻沒有人告訴你,價值其實有很多種,於是我們開始進大學去學著思考,去摸索很多有關自己的意義,摸索到一半或許又被眼前的現實拉住,於是向現實認命、低頭,繼續朝著這社會對你期待的路直行。

nothing definitely suits you and nothing definitely not

不可轉載
TYC

我在生活旅行也在旅行生活,把生命丟到路上,就會看見它原本的樣子
我在生活旅行也在旅行生活,把生命丟到路上,就會看見它原本的樣子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