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可摩爾喜歡在影片中加上自己的註解,甚至更喧賓奪主的讓自己當影片的主角,在他的第一部電影《Roger & me》(從片名就可看出他當主角的意圖),開頭一連串家庭影片與相片的回顧,讓人以為他在拍家庭紀錄片,誰也想不到這是部控訴美國通用汽車裁員的影片,而且諷刺的是,這部片的資金是來自他控告出版社老闆無故解雇的賠償金,原因是雜誌不肯登他即將在影片中說的這個故事,而他的回應是放一個被裁員的通用汽車工人當雜誌封面。從《Roger & me》到《華氏911》,他每次都要照顧一下自己的家鄉-密西根福林特,因為那裡曾是全美失業率最高的地方,故事來自個人經驗,麥可摩爾倒做得很徹底,《Roger & me》從他們全家都是通用汽車的員工,不用說福林特更是通用汽車的發源地,卻在八零年代一股腦兒被裁員,只因為通用汽車在墨西哥設廠可付較少的工資,獲取更大的利益,得說這種商業操作是現代化社會的必然進程,也是一大悲哀。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OwXkstRaBw[/youtube]
麥可憑藉著一己之力,努力的「dog」(雖然動詞原意是跟蹤,卻是個相當戲謔的用法)-Roger smith,也是本片另一個主角,當時做出這個殘忍決策的通用汽車總裁。他透過訪問許多遭解雇的員工,一方面進行著徒勞無功的「dog smith」行動,進入高級俱樂部或潛入通用汽車年度聚會來獲取與羅傑見面的機會,每次遭到羞辱或是驅趕,都更能反省資本主義下自由的意義,『因為是私人財產,所以可以趕你出去』、『因為是私人問題,所以不能回答』,其實只是一種變相的坐大,有錢可話事,相反的,去看看那些因為繳不出房租而被趕出來的人,他們可以說『這裡是私人財產,所以你不能趕我出去』嗎?不可能,因為房子還是屬於房東的。另外在《Roger & me》有個比較特別的段落,就是在警長進行驅逐房客的動作,讓我想到了梅索兄弟的《推銷員》,兩部影片在「工作」的主題下,產生了強烈的關聯,也是麥可電影中唯一較為「直接電影」的瞬間。
雖然麥可很愛加自己的戲份,並不代表他的影片就是真實電影,我相信影響麥可紀錄片風格的是來自新聞媒體或電視節目的表現,勝於歐美紀錄片的傳統,除了他自己是學新聞出身外,生於美國電視傳媒盛行的五零年代,電視的影響力必高過電影,在影片中處處可見誇張嘲諷式肥皂劇或脫口秀的痕跡,不用面對面起衝突照樣能一矢中的,但他的對象已經從通用汽車總裁升級到美國總統。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g-be2r7ouc[/youtube]
《華氏 911》中不停的讓布希與幕僚自問自答,影像自己會說話,雖然麥可總是忍不住要吐槽幾句。對於追蹤事件,麥可摩爾可說是無所不用其極之強悍,而且意外的很有毅力,不是由攝影機去觸發事件的發生,他可以直接用冰淇淋車在國會前面廣播愛國法案的細則,跑去問參議員願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參戰,有點像《怒祭戰友魂》中的奧崎謙三以身試法,只是他是影片的導演。《華氏911》不僅在他一貫仇視資本主義的前提下運作,更向世人展現自稱世界警察的美國政府之無能,甚至有911事件共犯的成分存在,這可是非同小可的討論。
「藝術來自人民。」— 電影是藝術,那麼麥可摩爾就是幫助弱勢的正義警探。在反覆的交叉剪接下,我們看到伊拉克無辜平民與美國派去送死年輕士兵的屍體,比起《Roger & me》中宰殺兔子(一個年輕女孩因為靠失業救助金不夠過活,所以要養兔子來賣,麥可還做了一部關於她和兔子的影片《Pets or meat》)還慘忍的畫面,爆炸、哭泣與小布希醜惡的發言,輔以幾首反諷到極點的歌曲,麥可摩爾融合電視與 MV 手法,在這個 Youtube 盛行的網路世代,對紀錄片做了最好的詮釋,真實可以再造,但是事實不能。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