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20.2016

《單身動物園》在主流價值與非主流價值之間的自由

單身動物園一片簡化了很多議題,再將其放在極端的個案上面 ─ 不論是對個人還是對社會的。

以群體來說,懲罰單身和讚頌婚姻關係,這件事情被轉化成可笑卻一定程度的真實。

主流價值對人的自由所造成的限制:成雙成對的性命、身家、財產的保障;尋求共通點的終生伴侶;情感裂痕必須由小孩 ─ 完整的家庭來修復;這些沒有緣由或是緣由牽強的價值觀以及其荒謬,在片中被一一的放大解讀,利用機械式的對白和怪誕的情節一一提點。

而反抗主流價值的背後,
成對伴侶←→永遠單身
自力更生←→相互扶持
冷血孤僻←→家庭價值
真實赤裸←→善意謊言

這些極端左右的天平,容易走向極端非理性非邏輯的境地,也在片中設計的敵對陣營裡一一嶄露。

一左一右的對比中,挑戰觀影者對於左右價值的想像,也或者將兩端解讀為,這兩者分別是「大的主流價值」跟「次大的對抗價值」,而在單身動物園的觀點中,很遺憾的是:跳入這兩項價值觀的人,都無法獲得身體自由與思想的自由。

在個人的婚姻關係上,人與人之間的相見相遇可以被撮合,但是在時間壓力上:

片中的時間  45 天的單身期限和真實的時間適婚年齡(比方台灣的 30 ~ 35 歲)

在時間壓力之下,反而會促使人倉促成就一段關係:而這段關係卻建立在片中強調的外顯「共通點」上,人與人之間內在的情感與價值觀交流,卻被漠視了。

在這段倉促之中的隱藏與假裝,被主流價值漠視,假裝這些隱藏不存在。被對抗價值輕視,將這些共通點嗤之以鼻,視為強行造作的虛妄。

但是,當主角男女跳脫出這兩端,形成真實的情感與吸引,決定為愛私奔時,卻被雙方狠狠的懲罰;當一段關係被放在不相容的價值裡時,
不論這段關係的開始與過程有多麼正當且真切,都不被祝福,甚至被流放。

電影的最後男主角無法讓觀影人確定他到底刺了沒,這也才是本片最為諷刺的一點:當戀人下定決心逃離極端的兩端而在相對自由的中間時(即使他們的選擇是回到都市),卻讓人猜疑真情的純度。

而全片中真實的情緒,恐怕是片中的三巴掌。

第一掌是金髮女,變成驢子的那位,和鼻血女是好朋友。在變成動物前的最後一日,鼻血女以好朋友的身分,讀了自己親筆寫的信件,卻是在已經尋得伴侶安然脫身之後,用極度缺乏陪伴心理的心態寫下了這封信,信沒念完,就被狠狠甩了一巴掌。

第二掌是男主角在飯店中尋覓到的冷血伴侶,為了測試親手踹死了已經變成動物的主角胞兄,當男主角忍不住直視胞兄的屍體;接受親人的過世的事實而在浴室潰堤時,被伴侶因為欺騙的憤怒而打了一巴掌。

第三掌是鼻血夫妻共進晚餐的遊艇上,當男主角投身對抗陣營,進行揭露「共通點」謊言的任務時,被鼻血女甩了一耳光,留下鼻血家庭一家三口,沉默的坐在船艙之中、餐桌之前。

以上前兩掌皆是來自於對於欺騙與背叛的憤怒,唯獨船上的鼻血女,雖然鼻血家庭的關係早就有了不確定的因素 ─ 所以他們才有孩子;但鼻血女仍然為了家庭憤而以武力震退了前來破壞的男主角。

我甚至猜想她老早就知道知道自己的丈夫的鼻血是假的,而她反倒相信願意為她撞牆的男子的情意是真的。也所以我認為那一巴掌恐怕才是正片中極盡少數的真情。

單身動物園 The Lobster YORGOS LANTHIMOS/2015

延伸閱讀:關於共通點 – 冰雪奇緣《Love is open the door》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tCXUFImZYE[/youtube]
不可轉載
范博淳
要想期待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在說甚麼,那不如甚麼都不說。
要想期待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在說甚麼,那不如甚麼都不說。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