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日本為了紀念與義大利建交 150 周年,展出義大利藝術巨匠卡拉瓦喬(Caravaggio)的作品,讓人們一睹卡拉瓦喬明暗對比強烈、人物表情戲劇化的畫風。其中,卡拉瓦喬描繪聖經人物的畫作《陶醉的抹大拉馬利亞》(Mary Magdalen in Ecstasy),是四百年來首次公開亮相。
卡拉瓦喬於 1610 年過世前,將耶穌的女信徒抹大拉馬利亞在山洞隱居長達 30 年的傳說,畫入作品《陶醉的抹大拉馬利亞》。在畫中,抹大拉馬利亞身體傾斜、仰著頭,寬鬆的袈裟向下滑落,裸露出肩膀,她的雙手則十指相扣,眼睛沾滿淚水,彷彿正在祈禱,受到神的感召。
但卡拉瓦喬逝世後,《陶醉的抹大拉馬利亞》曾長達 400 多年不知去向,只留下8幅複本傳世。直到 2014 年,義大利藝術史學家格雷戈里(Mina Gregori)才發現歐洲一位匿名藏家手中的複本其實就是真跡。
卡拉瓦喬,《陶醉的抹大拉馬利亞》,1606年
「我很了解卡拉瓦喬的作品,當我看到這幅畫,我就知道那是真跡。」格雷戈里表示,抹大拉馬利亞的表情強烈,身體因光影變化產生不同膚色,像左手被濃厚的陰影遮掩,右手卻潔白亮麗,她認為這正是卡拉瓦喬的畫風。
格雷戈里不只從畫中的色調與光影變化判斷,也在畫作背後找到一行文字,證實這幅畫出自卡拉瓦喬之手。畫作背後寫著「獻給紅衣主教史奇平歐.勃蓋斯」(for Cardinal Scipione Borghese),而史奇平歐.勃蓋斯正是卡拉瓦喬當時最重要的藏家與贊助人。
除了《陶醉的抹大拉馬利亞》外,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The National Museum of Western Art)以「卡拉瓦喬和他的時代:朋友、對手與敵人」(Caravaggio and His Time: Friends, Rivals and Enemies)為題,展示另外 10 幅卡拉瓦喬真跡,以及里貝拉(Jusepe de Ribera)、曼弗雷迪(Bartolomeo Manfredi)、歐拉齊奧‧簡提列斯基(Orazio Gentileschi)等三位巴洛克藝術家的作品。展覽展至 6 月 12 日。
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
卡拉瓦喬強調光影變化 啟發巴洛克畫派
義大利文藝復興以來,畫作多強調平衡的美感與理想的人物形象,但卡拉瓦喬勇於突破這種藝術風格,用光影變化營造畫面的戲劇張力,並關注人物的真實情感。而卡拉瓦喬開創的新風格不只啟發巴洛克畫派,也影響了西方藝術往後的發展。
卡拉瓦喬 20 歲時來到羅馬創作,早期刻劃俊美男子的肖像畫受到人們歡迎,像《年輕的酒神》(Bacchus)、《拿著一籃水果的少年》(Boy With a Basket of Fruit)等作品。在成名之後,他也接受教會委託開始創作宗教畫。
卡拉瓦喬,《年輕的酒神》,1595年
由於卡拉瓦喬偏好寫實的表現手法,關注人物的真實外貌、鮮明的情感,將聖經人物畫成普通的平民,常被教會要求重畫。譬如,耶穌的門徒聖馬太多被畫家描繪為睿智、裝扮體面的長者,但卡拉瓦喬將聖馬太畫成禿頭、滿臉皺紋、手腳粗糙的老人,表現聖馬太畢生致力宣揚福音、奔波勞苦的形象。
除了畫作飽受爭議外,卡拉瓦喬的個性也叛逆不羈、狂放,多次出入監獄,甚至犯下謀殺罪,被後世稱為「藝術浪子」與「惡棍畫家」。1606 年,他在爭吵中意外殺死一名年輕人,被法院判處死刑,只好躲到羅馬郊區一座山中。
躲在深山期間,卡拉瓦喬的心境開始產生變化,對耶穌承受苦難、信仰帶來的救贖有更深一層的體會,重新繪製耶穌復活後與門徒共享晚餐的情景。在流亡之前,《在伊默斯的晚餐》(The Supper at Emmaus)中的耶穌年輕俊雅,與門徒神采奕奕的對話,桌上也擺著豐盛的食物,但流亡之後所畫的新版本,畫中人物憔悴消瘦,餐桌只剩簡單的麵包與水。
卡拉瓦喬,《在伊默斯的晚餐》,1601年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