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10.2016

120 底片相機分享會

本文系主觀分享,大部分是自己使用心得,不代表專業的客觀立場:)文中涉及相機分享理由和價格區間均以機身加標準鏡頭的配置為基礎。引用文字皆以 “「」” 標註,整理不易,轉載註明出處,勿商用,侵刪。

先介紹下本文主角 120 中畫幅 6×6 和 6×7 間的區別:

IMG_2275

120 中畫幅 6×6 就是現在比較流行的 1:1 正方形照片

h4
個人作品

另一種 6×7 則是以拍兩個兒子為眾人所熟知的濱田英明等日本攝影師鍾愛的創作器材。它的畫幅介於 135  和 6×6 之間,比 135 稍微正方形點兒,又比 6×6 的稍微長方形些。

IMG_2056

一、相機

本期 120 相機,我會分享使用過的四款 120 相機:Rolleiflex 3.5F 、 Pentax 67II、Hasselblad 503CX/500CM 和 Bronica SQ-AI,希望大家喜歡。

1.Rolleiflex 3.5fF

FullSizeRender-41

使用心得: Rollei 是第一間量產雙反相機的公司。對比其他 120 相機,Rollei 系列攜帶輕便,快門聲小而清脆,腰平取景更適合人文拍攝。

Rollei 系列中最著名和經典的型號是Rolleiflex 2.8F,高品質也意味著高昂的價格。因此,我購入了同系列、性價比較高的 Rolleiflex 3.5F。 3.5F 比 2.8F 光圈少半級,但兩者成像和操作都很相近,3.5F 體積也更為輕便。鏡頭成像細膩,特別適合抓拍稍縱即逝的場景。

2013 年上映的紀錄片《尋找薇薇安·邁爾》中大隱隱於市的業餘攝影師薇薇安·邁爾用的就是 Rolleiflex 的雙反,不僅便於攜帶,而且在街頭拍攝時不會引起相中人的注意,記錄彼此更加真實自然的狀態。

價位:6000-10000

r1

r4

r2

2.Pentax 67II

IMG_2527

使用心得: Pentax 67II 是前身Pentax 67 經過設計改良後的一款機型。 Pentax 67 II 擁有便利的電子系統,無需像祿來、哈蘇依靠測光錶測光,裝上帶有自動曝光、點測光、曝光補償的 AE 測光頭即可邊測邊拍。右手的握把設計,也便於手持拍攝。

對 Pentax 67II 的初印象,一是大,二就是沉。不同於祿來以腰平取景,Pentax 67II 取景和 135 單反相同,拍照時需要將其舉到和眼睛持平。當然,你也可以選擇配合腰平使用,不過會失去眼平自動測光的功能。儘管 67II 已將機身改成較為輕便的材質,但依舊輕不了多少,不負其 “重坦克” 的美名。當你摁動快門時,那強有力的震動感和引人側目的聲響,絕對是 Pentax 67 II 給人留下的又一深刻印象。

不同於一般的 120 相機,67 一卷只能拍攝 10 張照片。鏡頭成像非常細膩,銳度極高,和祿來、哈蘇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IMG_2127

Pentax 67 在日本也算是深受喜愛的國民相機。其中,記錄兩個兒子成長點滴的濱田英明最為熟知,還有一位攝友為了表達對 67 的喜愛而創作了一個非常有趣的 “Monster 67” 系列。

價位:9000-10000

IMG_2693

p3

p4

p2

Pentax 67II 的說明介紹可參考《Pentax 67II:一架​​放大的35mm SLR》

“Monster 67” 系列

3. Hasselblad 503CX

FullSizeRender-6

使用心得: Hasselblad 503 CX 作為哈蘇系列裡承前啟後的一款,前有 “世界上最耐用的 120 相機” 500CM,後有哈蘇系列的頂峰 503CW。

503 CX 雖然沒有耀眼的光環,卻繼承了500CM 長壽的快門結構。並且引進美能達 Acute-Matte D 型對焦屏,讓對焦屏非常明亮,改善了取景時視野較暗的問題。不過,可視角度比較小,缺少裂相對焦也是不可迴避的問題。

Hasselblad 503 CX 手感輕捷,鏡頭成像較細膩,性價比較高。

價位:9000-10000

Hasselblad 503 CX 樣片

h5

h7

IMG_2694

Hasselblad  500CM样片

h1

h3

Hasselblad 503CW 的說明介紹可參考《新玩具——哈蘇503CX》

4. Bronica SQ-AI

IMG_2126

使用心得:Bronica SQ-AI 是我第一台 120 相機,也是我只拍了一卷就收穫很多喜愛的相機,所以我對他的情誼很深厚。而這個相機品牌的創始人吉野善三郎先生也是一個有情懷的人,從對相機收藏的愛好,不知不覺擁有了 “想製作出這樣的照相機” 的夢想,最後有了被稱作 “平民的哈蘇” 的勃朗尼卡(又稱 “碧浪之家”)。

由於以哈蘇作為目標,因此Bronica SQ 系列在性能上表現均超出常規水平:輕便易攜帶;便捷好操作;鏡頭成像雖不比哈蘇、祿來銳利,卻有種日系相機特有的柔和;並且早期價格實惠,如今略貴,性價比較高。

價位:4000-5000

b6

b5

b3

Bronica SQ-AI的技術說明可參考《經典畫幅66得對決,布朗尼卡SQ-Ai vs 哈蘇503cmi》

通過以上的介紹,小伙伴們應該對中畫幅有了一定的了解,陷入了120小方塊兒的魅力裡了吧?那麼,為了幫助大家選擇,我簡單地給它們分了個類:

入門級:Bronica SQ-AI

重量級:Pentax 67II

選手級:Rolleiflex 3.5F、Hasselblad 500CM或503CX、Pentax 67II

二、結語

1、本文分享的 135、120 相機屬於手動相機,即從裝膠卷開始,調整光圈、快門速度和焦距等操作全部依靠人力和經驗完成。因此,習慣了全自動照相模式的新鮮人,勢必會經歷一個相當長的磨合過程。

其次,面對還很陌生的膠片相機,前期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多去學習和提升攝影技能,而且後期對膠卷、衝掃和鏡頭升級的投入也是相當可觀的。總之,入坑需謹慎,量力而為。請參考文章:http://academy.fengniao.com/429/4295883.html

2、作為一個上升天秤,我至今沒法兒在相機、鏡頭、膠片和技術中分出個一二三。在我看來,每一個都很重要,並且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

機身的外觀是品牌的顏值擔當,操作系統的設計則是品牌思維和性能的直觀體現​​,作為今後朝夕相處的伙伴,機身當然要用得順手。鏡頭和膠片則直接地影響著成像的效果。其中,鏡頭決定了成像的素質,膠片則塑造了相片的風格。不同派系和品牌的鏡頭和膠片也有所差異。比如「日系鏡頭對色彩的還原度較好,德系鏡頭層次感較佳」,「柯達膠片對紅黃色表現充分,富士膠片對藍綠色表現較佳」。

好鏡頭固然人人好逑,只是價格也大都讓人望而卻步。因此,文中涉及相機使用評價和價格區間均以機身加標準鏡頭的配置為基礎,若有興趣升級鏡頭,可自行搜索“鏡頭的分類和性能”相關的參考文章: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728704

3、文中樣片選自 Instagram(感謝分享美片的各位),部分為本人作品。 Instagram 的樣片可能有後期濾鏡的效果,畢竟照片和現實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大家還是以實際出片為準哦。

4、最後,走個心。拍膠片這件事沒什麼了不起的,我們只是遵循了選我所愛的本能。而一直拍下去也不值得大驚小怪,我們只是找到了所愛的又彼此適合的相機,想要長長久久的走下去而已。

不可轉載
LETSFILM
取景框教會了我們看世界的另一種方式,我們就是愛膠片。
取景框教會了我們看世界的另一種方式,我們就是愛膠片。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