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22.2016

當張愛玲戴上假髮&蛙鏡

IMG_3476

她誕生在上海一個家世輝煌的傳統舊家族中,卻生活在西方思維的租借區裡。從彌漫著鴉片煙霧的父親家中逃出來,投奔了長年飄流海外的母親。因為戰爭的緣故,香港大學沒能畢業,轉回上海鬻文為生,真正發展了她的天才事業:寫作。在情感上傾付所有卻黯然仳離;在政治變動的風潮中,選擇隻身遠走,橫渡大洋;去到美國之後,遁世隱居,留下的是既神祕又孤絕的身影….

適逢張愛玲逝世 20 週年,她身後封存在皇冠出版社多年的衣物,此次藉著「2016 台北國際書展」的契機,展現歷來最大規模亮相:20 件服飾一字排開、復刻版舊上海公寓、《小團圓》手稿、私人藏書等物件…….讓粉絲除了細數這位華人文壇奇女子的作品,也能貼近她最私密幽微的生活痕跡。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雖是張愛玲一生的寫照,卻也名副其實地透露出她晚年為「蟲」所苦、倉皇流離的日子。換住一間又一間的汽車旅館、便鞋總是穿過就丟、到最後連一頭秀髮也都剃個精光,全因她認為自己染上了蟲蝨,唯有不斷地丟棄割離,才能擺脫此般惡疾。

自稱有「穿衣癖」的張愛玲,對於服裝質料特別講究、偏好典雅風格,從展場中的毛呢大衣和碎花洋裝便可窺知一二。細心的女性觀眾也能從這些服裝尺寸判斷張愛玲的身材,想像這位纖瘦頎長的女作家生前的顧盼風姿。

IMG_3497

IMG_3471

展場根據張愛玲小說中的場景描繪與老照片,還原她在上海時期的常德公寓客廳與洋台:「家裏的一切我都認為是美的頂巔」、「藍椅套配著舊的玫瑰紅地毯」、「我和弟弟的臥室牆壁就是那沒有距離的橙紅色……溫暖而親近。」策展人張曼娟表示,歡迎讀者參觀時上座、拍照,體驗張愛玲的家居風情。

IMG_3499

IMG_3508

張愛玲曾說:「八歲我要梳愛司頭,十歲我要穿高跟鞋,十六歲我可以吃粽子湯團,吃一切難於消化的東西。」對於食物的各種滋味,她的創作有著豐富記載,像是松子糖與病中吵著要吃的弟弟;綠豆糕與下午伏在床上認字的時光。「捧一碗烏油油紫紅夾墨綠絲的莧菜,裏面一顆顆肥白的蒜瓣染成淺粉紅。在天光下過街,像捧著一盆常見的不知名的西洋盆栽。」張愛玲曾在美國手寫一份菜譜,詳記料理方式,致贈美國友人,內有茄汁魚球、栗蓉脆皮鴨、咕咾肉、貴妃雞、鍋巴蝦仁等等,展現出鮮為人知的好廚藝。特展期間也將不定時供應張愛玲鍾愛的點心,為讀者帶來小小驚喜。

IMG_3478

張愛玲部分手稿《小團圓》也在展場中得見。特別的是此作原稿以鋼筆字書寫於航空信紙,不像其他作品謄於一般稿紙。另外也有張愛玲的校稿,從她的校對與修改中,可見其慎重及對自己作品完整性的堅持。在張愛玲遺留的藏書中,除了陪伴終生的《紅樓夢》經典名著,還有報導恐怖殺人事件的美國偵探雜誌。這是否是自幼在父親房中閱讀八卦小報遺留的影響?或者是她對世間光怪陸離而又殘酷的真相,一種不帶感情的賞翫趣味?

IMG_3469

IMG_3472

除了作家與插畫家的身分,張愛玲也是一位劇作家,早在 1946 年上海時期,她便與導演桑弧合作,編寫了膾炙人口、大受好評的《不了情》和《太太萬歲》。1955 年輾轉遷居美國,香港影人宋淇邀請張愛玲加入香港電懋公司的編劇團隊,撰寫完成的劇本有十部之多,拍攝完成迄今依然能夠看見的有:1957 年岳楓導演的《情場如戰場》;1960年唐煌導演的《六月新娘》;1962 年秦羽導演的《南北一家親》;1963 年王天林導演了《小兒女》,1964年又導演了《南北喜相逢》。

1984 年香港導演許鞍華拍攝了張愛玲的短篇小說改編電影《傾城之戀》;1988 年台灣導演但漢章拍攝了長篇小說改編的電影《怨女》;1994 年香港導演關錦鵬改編拍攝電影《紅玫瑰與白玫瑰》;1997 年許鞍華導演拍攝了《半生緣》。這幾部電影作品皆獲得許多大獎,頗受好評。張愛玲原著改編電影再度引起關注與熱烈討論,則是 2007 年李安導演拍攝的《色.戒》。

張愛玲在上海創作巔峰時期,也為報紙和雜誌繪製插圖,有些唯美,有些寫實,有些帶著誇張的嘲諷意味。為了突顯張愛玲較不被注意的插畫家身分,特邀四位台灣插畫家,為他們印象中的張愛玲造像,並印製精美明信片,在特展現場供讀者索取收藏:川貝母以〈愛〉中的「時間無涯的荒野」為意象;阿力金吉兒想像的是在那華麗而蒼涼的時代,過去的張愛玲遇見未來的張愛玲;michun 讓我們看見典雅張愛玲與生命中的男性交纏不解;太陽臉在張愛玲的時間軸裡完成了紅白玫瑰的圖騰。

FullSizeRender 7

此次特展也設計了許多活動,如張愛玲遺產管理者宋以朗和台灣唯一出版者的皇冠出版社發行人平雲,以對談方式分享張愛玲的作品與其在華人世界的影響;香港導演關錦鵬,與影評人塗翔文,將從張愛玲中短篇小說同名作《紅玫瑰與白玫瑰》的影視改編,看文學作品改編為影視作品的困難與神奇之處;身兼文史探查家、節目主持人的作家謝哲青,則帶領讀者進入張愛玲評論過的畫家塞尚的美學世界。

而「私語張愛玲」系列講座,由東吳大學中文系系主任鍾正道揭開序幕,從教學經驗談張愛玲電影劇作中的幽默與團圓;作家暨國立東華大學教授郭強生,則以張愛玲後期的寫作瓶頸兼論重建照片/記憶的書寫意義,勾勒其後半生在美國的隱密生活。台灣精神科醫師及專欄作家吳佳璇,分享自己親赴美國探訪張愛玲晚年居所的心得。此外,「一心戲劇團」將演出改編自張愛玲作品的《虞姬別霸王》歌仔戲。

IMG_3509

張愛玲《愛》

這是真的。

有個村莊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許多人來做媒,但都沒有說成。那年她不過十五六歲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後門口,手扶著桃樹。她記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對門住的年輕人同她見過面,可是從來沒有打過招呼的,他走了過來。離得不遠,站定了,輕輕的說了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她沒有說什麼,他也沒有再說什麼,站了一會,各自走開了。

就這樣就完了。

後來這女人被親眷枴子賣到他鄉外縣去作妻,又幾次三番地被轉賣,經過無數的驚險的風波,老了的時候她還記得從前那一回事,常常說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後門口的桃樹下,那年輕人。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不可轉載
城市誌
CITYZINE 城市誌分享一個人生活的大小趣味與行走方式,在這裡,不需要投票表決,也不用相互牽引,我們隨心所往、隨興所至,一個人說走就走。假使「生活」已經予你緊繃、忙碌與快速的聯想,不妨嘗試 Enjoy Being Alone,相信你會更能在這樣的速度感中,建立自己的步調。
CITYZINE 城市誌分享一個人生活的大小趣味與行走方式,在這裡,不需要投票表決,也不用相互牽引,我們隨心所往、隨興所至,一個人說走就走。假使「生活」已經予你緊繃、忙碌與快速的聯想,不妨嘗試 Enjoy Being Alone,相信你會更能在這樣的速度感中,建立自己的步調。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