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22.2015

延平北路 789 專訪,城市對談 — 與高雄地上波看見高雄的變化

高雄這個城市本是繼台北的第二大城市,有人說高雄漸漸變好了、有人則認為高雄漸漸失去魅力了。好多高雄人離開家鄉到北部工作,每每回到高雄都能明顯感受這個地方的變化。

近幾個月我們關注到有一群人默默關心高雄在地議題,一面和當地居民打交道、一面將高雄故事讓更多人知道 。

一起跟著「高雄地上」視角看港都高雄吧

1

請簡單描述高雄地上波在做些什麼事?

高雄地上波是幾個朋友聚在一起決定報導高雄的議題、執行一些展覽和導覽計畫。最主要是因為高雄發生很多事情,但在主流媒體上能見度非常低,一般居民日常很難接觸到這些,希望高雄這個居住環境所發生的事能引起更多關注 。

七、八月我們舉辦高雄地上波第一回,曾想過舉辦持續性的導覽和活動,將茄萣濕地、拉瓦克、哈瑪星等議題做成展覽,結合音樂表演、市集讓更多人參與。不過當時碰到連續下雨天所以取消了許多內容。我們發現很多高雄居民不太關心自己的城市,可能到西子灣玩、吃個海產就回家了,對高雄港卻完全不了解。希望透過輕鬆又有趣的方式改變大眾觀看高雄的角度。

 

當初為什麼會突然開始做這些議題?

我們非常喜歡高雄,從台北搬到高雄住在哈瑪星。定居之後,從生活環境發現高雄市政府執行一些事情是有問題的,可能發了公文之後就拆除老房子,才知道高雄也不如想像中美好。高雄市政府花了錢做了很多表面的建設,例如亞洲新灣區、新圖書館、腳踏車道、前鎮之星(那一座耗資要一億多耶,高雄還蓋了四座!),但難道高雄的美只能是新建設嗎?在我們認知裡應該是從高雄本質去發展,而不是一昧地更新高雄的樣子。不過仍有大多高雄市民會因為大建設不斷地出現而滿於現況 。

我們內心越來越對這個地方產生質疑,當時開了一個粉絲專頁「陳菊!不要以為你躺著選也會上」(但事實上的確如此),放上一些「應該被質疑」的事件,提醒大家不該只是順應生活,而該多關注共同議題、督促執政單位,這本來就是公民該關心的事情。

高雄市觀光局也常舉辦令人匪夷所思的活動,例如高雄氣爆之後遊客減少了,觀光局就推出住飯店抽免費機票的活動,這個行銷方式對高雄並沒有什麼益處啊。又例如計畫在英國領事館前蓋透明觀景電梯,目的為了讓外來遊客使用,但這樣做真的是對的嗎?對於本來的景觀來說會不會是一種破壞?剛好那時哈瑪星願景聯盟(在地社區發展協會)正在抗議哈瑪星的中國遊客量過多,我們透過網路的力量代為發聲,的確得到很大的迴響。因此也開始思考:當迴響這麼大,後續該如何繼續?

2

後來繼高雄吉祥物「高雄熊」抄襲日本熊本熊後,駁二藝術特區公共藝術「泳池天台」又抄襲阿根廷藝術家 Leandro Erlich 作品《泳池》,不但發了新聞稿、否認抄襲、不道歉,甚至不公開執行單位。這件事透過台北文青圈才將事件渲染開,真正阻斷了「泳池天台」的開放。反觀高雄,或許就沒有這樣的擴散能力,喧鬧一陣子之後議題就會消失。另外還有當時高美館長被逼退,這些事情這麼誇張,卻都這樣發生了。讓我們更確定報導高雄議題的重要性。

3

目前執行到現在的成效如何?有什麼印象深刻的事情?

高雄地上波除了議題之外還有一些在地的主題,例如「吃貨哈瑪星」,宣傳照拍了一間水餃店的日常,水餃店阿姨的兒子就來留言「那是我媽!她很喜歡這張照片!」收到這種訊息的時候會覺得很溫暖。因為議題內容比較硬一點,所以也希望透過一些生活切入的主題,辦一些講座、紀錄片、導覽、料理教學,拉近在地人和我們之間的距離。當時我們做了越南料理教學,是附近好吃的越南料理,酸酸辣辣的又很符合高雄的天氣。這些事情都比較有趣、印象深刻。

目前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錢。

收到一點點小錢支助就會很開心,像我們的朋友家有王爺廟,王爺包了兩千八百元的紅包給我們。後來這兩千八百元就在播紀錄片時給導演當車馬費,雖然錢少少的但真的幫助很大。

4

除了現階段的規劃,還有什麼更多的活動呢?

現在會繼續發展蹦米滂,議題也會繼續在粉絲專頁上曝光,最近也發行了《藍寶石》刊物

藍寶石是一個結合全台灣文化、地方新聞的刊物,就從高雄開始。過去很多地方刊物由政府出資,補助一結束就會停刊。但《藍寶石》由我們自己出資,可能會有些商業考量,但就是做開心、把想說的事說出來。另一個不同的是地方刊物很容易受到主流影響,很難說出地方新聞,希望《藍寶石》能夠多說一點大家不知道的事。

5

現在的視覺風格很特別,是怎麼樣的製作理念?

我們的設計師昭霖~風格很適合高雄,有種繽紛古著感。

 

高雄變化這麼快,有好的也有壞的,可以聊聊你們現在看到哪些變化嗎?這些變化是不是意味著高雄慢慢地在變成怎麼樣的城市?

高雄現在處於很危險的狀態,做得好可能像台南,一旦「保存文化狀態」這件事成為潮流,能留下來的東西就很多。但做得不好可能會變成苗栗,把記憶拆光光。真要看執政單位的發展方式。

像高雄漁村小搖滾的出現會讓人記得這個地方,可能再過個五年、十年,就會有更多觀光客願意到蚵寮;駁二藝文特區的發展雖然我們並不是非常喜歡,但不反對這樣的發展。一個城市本來就會需要大的發展,也會有小的發展。一個很大的搖滾樂團來到高雄,一定會在大的表演空間。但對在地的小樂團來說, 相較之下駁二舞台就太大了,那麼他們可能就適合像蹦米滂這樣小小的地方,這是很平衡的狀態。不過音樂流行中心就誇張了,因為不會一直有常態性的大型表演。

高雄的人口也有嚴重外流問題,可以明顯感受出這裡年輕人很少。就算有很棒的資源可以申請,卻沒有人要回來,不回來的原因和大環境做事方法有關。高雄容易創業,在夜市是可以賺大錢的,但大家卻不太在乎夜市的文化,反而把夜市集中,多了篩選機制、門檻變高、租金變貴,失去了商展文化的純粹。

老屋文化這幾年才開始,老一輩的人已經開始思考這些房子的價值,但也有一些老人存了大半輩子的錢希望可以改建自己的房子,但今天卻有年輕人來說好喜歡老房子,希望可以保留。對他們來說這是一種諷刺,但接下來要如何說服他們接受這樣的文化就是年輕人的責任了 。

我們很怕高雄變成無聊的城市,蓋了好多公園,每個都一樣。

高雄有趣的店也都以很快的速度消失,例如子宮、豆皮,像我們這些小眾的力量要影響大眾真的很難。

6

在這樣的環境裡高雄鋌而走險地發展,雖然大多的市民看似滿意,但對共同議題的參與是足夠的嗎?對於高雄人來說,或許透過高雄地上波才能看見這些從沒發現的議題。環視目前居住的城市,看看哪些人正在努力付出,若尚未出現,那不如自己來行動吧。

 

延平北路 789:https://www.facebook.com/YanPingN.Rd.789/

延平北路 789 募資計劃:https://www.flyingv.cc/project/9169

不可轉載
wadasi
「懸盪在能做什麼與想做什麼的念頭間,在鬧鐘響鈴前一分鐘醒來關掉鬧鐘。」不說日文、不怎麼特別的日常。▣設計 / 收集 / 偶爾創作▣
「懸盪在能做什麼與想做什麼的念頭間,在鬧鐘響鈴前一分鐘醒來關掉鬧鐘。」不說日文、不怎麼特別的日常。▣設計 / 收集 / 偶爾創作▣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